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发展视角下陕西华阴老腔的现代性展演与地方性表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华阴老腔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的融入式观察与深度访谈,分析老腔在展演中地方性保持与现代性适应的问题。研究认为:旅游发展背景下,华阴老腔的现代性展演与地方性表述呈现结构化过程,该过程介乎于旅游者、旅游活动与旅游业之间,是旅游内生悖论的必然;也是华阴老腔在全球化条件下保持地方性的权宜之策,是现代性与地方性相互嵌入和转换的过程。具体包括:主体上,地方文化精英对官方与民间几方面力量的协调;动机上,自我意识和自我呈现通过旅游凝视对他者认同的响应;内容上,日常生活的符号化与符号化导致的非日常展演;结果上,由时空移植导致的地方性异地表达与非地方展演之间的妥协。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内以民族艺术为主打的旅游展演项目,张家界市《魅力湘西》对多种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并有机融合,在旅游展演中创造经济效益、传播民俗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等价值方面取得成功.寻求在旅游展演中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路径,并对实现民族艺术价值时出现的真实性、技术操作、娱乐化等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3.
在旅游展演场景中,民间艺术审美主体呈现为由文化持有者、舞台表演者、节目策划者以及导游等多种不同文化身份共同动态建构而成的复杂状态.这种审美主体不是指单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是一群代表不同文化逻辑的话语力量.它既是民间艺术展演文本的文化持有者和生产者,也是民间艺术展演文本的演出承担者和意义生发者.同时,这种审美主体又是处于被凝视状态的,它必须依靠旅游者的观看和想像才得以存在和突显,才显示出有效的文化身份和文化意义.因此,旅游展演语境中的民间艺术审美主体是一种虚化、模糊而又多重含义的想像对象,也显示出民间艺术审美主体的呈现是一种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建构.  相似文献   

4.
受制于消费时代的文化逻辑影响,民族艺术原本得以存显的村落语境逐渐嬗变为一个文化消费空间.置身于这种新的文化消费语境中的民族艺术,一改其作为特定族群生活样式的文化属性,从而裂变为诉诸旅游文化消费需求的展演样式,以景观化和舞台化的叙事方式,能够不断适应新的文化语境,由此而成为一种崭新形态的消费文本,实质上已经成为消费时代民族艺术的一种新型存显方式.  相似文献   

5.
从景德镇民窑技艺到陕北窑洞民间艺术 ,方李莉博士关注的是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价值取向。传统社区的民间艺术常常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民间习俗紧密相联系 ,通过各种艺术资料 ,艺术人类学者可以推知一个社会表象的特点 ,认识艺术在不同社会中的本质意义 ,从而达到人类学文化分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艺术即反省     
艺术作为满足精神需要的高级形式,根源于情感表现的需要,情感不仅把人推向外部世界,同时也催发了人的自我意识,促使人们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是一个呈开放态的动力结构,表现为既不断走出自身,将自身引向社会,又不断返回自身,进行内省。艺术起源于劳动,美即生活都仅仅说明了艺术的表相特征,而艺术的本性是其理想性与超越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即反省。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符号学视角研究了永宣青花瓷艺术。通过文献法、对比法总结了永宣青花瓷艺术的造型、色彩、纹饰等符号;通过历时性和共时性研究方法分析了永宣青花瓷艺术符号的符号学特征;运用符号美学解读了永宣青花瓷艺术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
"游客凝视"由英国社会学家厄里(Urry)提出,理论逐渐演进,产生"东道主凝视"和"双向凝视"概念.凝视被认为是一种交互式行为,是双向凝视,不仅作用于游客,同时也作用于东道主,在旅游社会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凝视理论在国内旅游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主客关系、东道主文化发展、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变迁、旅游地形成、游客体验、旅游地形象等几方面.在理论研究领域,凝视理论将有所发展,体现在进一步与相关理论结合、学科间交叉研究、用以探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化问题;在应用研究领域将体现实用价值,对旅游规划和旅游过程评估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晋中民间艺术背铁棍的发展为例,从地方感的研究视角出发,关注了民间艺术的调适与建构。通过研究,发现独特的文化环境塑造了背铁棍的地方性,背铁棍作为一种地方文化符号,从仪式到展演的变迁中建构着地方性文化。同时,背铁棍作为民间艺术,凝练了社会记忆,强化了社区的内部认同。本文为我国文化遗产事业中地方性文化的挖掘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民族志样本。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西方符号学理论入手,试图肃清当代符号学的理论派系,并认同了卡西尔的符号文化学,人是符号的动物,符号是文化的产物,而艺术符号与其他符号相区别,最后从文化的视角下探讨和给予艺术符号三个性质和特征:共通性,本真性,陌生性。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国家通过民俗艺术符号的再造和隐喻,实现了传统文化赋能乡土振兴的智识经验与策略。民俗艺术体现出主体性和能动性的话语嬗变特征,其一,“面塑”通过多文本传说的整合、改编,形成了非遗的“规范化”表述,重新赋予“面塑”艺术的当代意义;其二,面塑由民俗生活进入公共文化领域,政府通过构建面塑艺术的主题话语,引导面塑艺人参与到非遗教育、技艺培训及地方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活动中。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表征理论",通过对张家口明长城文化的概念化提取,在广义"明长城文化"的语境下,构建起明长城文化的地理空间表征与内部表征;通过利用物质、图像、文字、声音、语言、行为等多种类型符号,将文化表征下沉至旅游实践活动中,实现张家口明长城文化的表征创新与旅游活化,彰显数字化赋能文旅发展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13.
张旭 《科技信息》2009,(24):I0233-I0233
戏剧艺术的展演过程即是戏剧信息交流的过程,舞台上的一切符号都具有语言符号的功能,戏剧演出中其理解者与应答者的意识存在着可以替换的代码与符号,在表述的过程里语言只有表述这种关系的潜在可能性,才能产生出受话人意义上的应答性理解。决定表述产生意义的因素不仅包括表达与事物的关系,表达与话语意义的关系,还包括具有表达潜能的体系,实体的语言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还要表达与交际领域内受话者的联系,脱离这一联系,演出文本便丧失了其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符号是文化的产物。电影作为第七艺术也有符号性特征。这是因为,即使是最标榜自然、真实的纪录片,也不可能是社会现实风情的全面、完整的再现,更不可能完全替代社会生活本身。它不过是那些渴求接近现实的艺术家手中的作品。故尔,对电影符号的研究,其本质是对电影特性的探索和发现。是通过展示其机制运作的状态。通过研究建构电影现实的成分和规则,打开电影这个神秘世界之门,对社会文化进行的症候性的读解。  相似文献   

15.
海岛旅游地作为具有独特地理特征的旅游目的地,备受旅游者青睐.海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除保护海岛的自然环境外,还应注重海岛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旅游型海岛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可从旅游者和岛民2个角度进行,即岛民凝视与旅游者凝视.本文以海王九岛和石城岛为研究区域展开调查:采用实地访谈法,从岛民凝视角度对渔家乐经营人员与其他岛民进行了访谈,调查发现二者都忽视了海岛丰富的传统文化,建议进行文化自省、树立海岛文化自信;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从旅游者凝视的角度对从网络文本挖掘软件中提取的游记高频词进行分析,发现游客更多被海景吸引,而忽视了海王九岛与石城岛深厚的文化底蕴,建议游客将有风景的旅行与有文化的旅行结合起来.岛民和游客都应有针对性地保护与传承海岛文化,以更好地讲述中国传统渔民文化故事.  相似文献   

16.
凝视之眼     
"凝视"是后现代主义时期针对图像时代提出的一个理论术语,作为对当下与未来社会进行深度文化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凝视"也是先锋小说的一种重要的技巧,某种意义上说它支配了后现代小说的形式与内容。首先从传统视觉美学、现代性凝视、凝视的权力与变形、凝视文化等方面对"凝视"作出历史考察,然后结合文本逐一对凝视的镜像、幻象、想象、变形、权力、审美、凝视中自我与他者的关系等功能类型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景观社会"凝视"写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现代纤维艺术是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与人的生活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纤维艺术作为一种象征温暖、亲切的符号,在当今数字化时代里,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三棒鼓"是土家族一种古老的民族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法。土家族"三棒鼓"作为一种地方曲艺,在长期发展、传承和嬗变过程中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具有民俗民风的叙事性、歌舞技艺的表演性、独特风味的音乐性、群众生活的娱乐性、民族文化的传承性等艺术特征,而且也是土家族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9.
在商业文化霸权的冲击下,消费主义思潮在艺术领域也蔓延开去。由于市场经济和网络等数字技术革新的双重干扰,艺术在这个"机械复制"盛行的特殊时代的生存状况显得尤为艰难。于是,一部分艺术开始堕落,开始抛弃艺术的价值关注并把目光转向媚俗的符号意义。从而人们对消费艺术的虚幻符号意义多过其道德、审美等精神价值。消费时代里,艺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价值危机。  相似文献   

20.
艺术审美活动之所以具有独特的本体性价值品格,就在于它能够通过改变人脑的特定结构与功能而提升人的情知意创新能力和人格精神境界。艺术审美活动的神经机制包括下列内容:1.通过选择性改变前额叶特定亚区神经递质的代谢与传导速率而提升兴奋性与抑制性神经元系统的正向协同效能,进而强化人的元认知调控能力;2.通过激活与强化人脑多个脑区的"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而锐化人的审美移情能力;3.通过扩展大脑枕颞顶联合区的神经网络层级框架与空间规模而孵化人的审美想象能力;4.通过催化主体的泛脑性40Hz高频同步振荡波而提升人的心身同一的高峰性审美意识体验能力,进而廓出审美意象;5.通过催生身体意象而提升主体对其大脑布洛卡区的艺术符号系统与运动前区的身体符号系统的匹配与耦合水平,进而有助于主体建构个性化的审美心理表征体,借此转化审美意象、实现对自我的内在创新及对象化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