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编后记     
本刊曾相继发表温元凯同志和潘毓刚先生(美国波士顿学院教授)关于我国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讨论文章,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本期我们特辟一个“关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讨论”专栏,选登了部分来稿。这里面的作者有大学的校长和教授讲师,也有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的研究人员,他们都是怀着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来参加讨论的。我们的一切改革都必须有利于科学技术进步和智力开发,这是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重要精神之一,也是本刊开展这个问题讨论的目的和愿望。专栏里有一篇林家翘先生(美国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特级教授)向本刊推荐的美国亚利桑那州州长布鲁斯·巴比特谈《美国的现状和再工业化》的文章,可供我们讨论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问题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1999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199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赫拉尔杜斯·霍夫特教授和美国密西根州大学退休教授马丁努斯.J.C.韦尔特曼。 霍夫特,1946年出生于荷兰的登海尔德,1972年在乌得勒支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于1977年任乌得勒支大学教授。由于重整化规范场理论方面的工作,1979年获美国物理协会丹尼·海涅曼奖,1982年获沃尔夫奖,同年成为荷兰科学院院士。霍夫特的研究领域很广,涉及规范场论、量子重力和黑洞等方面,著述颇丰,发表论文159篇。最近又  相似文献   

3.
1983年10月25日至29日,第二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本刊记者两次拜访了著名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特级教授林家翘先生。林家翘先生在会议期间,仔细阅读了《大自然探索》杂志上刊登的一些文章,对《大自然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在接待本刊记者采访中,林家翘先生着重谈到,从中国派往国外学者的工作情况以及从第二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的情况来看,中国学者的治学方法应当改进。现将采访中林家翘先生谈话的要点整理发表,希望对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编后记     
《大自然探索》自1982年下半年创刊,现在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在新的一年开始时,我们要向读者谈一些设想,并对本期作几点说明。著名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林家翘教授来中国期间,在日程安排很紧的情况下,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就中国学者治学方法等问题直率地发表了重要看法,审阅改定了采访稿,并希望《大自然探索》为中外科技学术交流做出贡献。为此,我们向林家翘先生致以深切的谢意。  相似文献   

5.
一、应用数学的特点对于应用数学,看法不一。拿国外来说,本刊1卷2期发表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林家翘的文章。不久前,美国纽约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拉克斯的文章《应用数学三十年》被译成中文,登载在本刊2卷1期。  相似文献   

6.
忻新泉(1935-)南京大学无机化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现任亚洲化学学会无机分析网络委员会委员,美国SERAPHIM计划委员,美国Sigmaxi自然科学研究会会员.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发表《七铁原子簇合成氨模型》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     
《科学通报》2008,53(9):977
Yoshiyuki Tatsumi (Yoshi)目前是日本海洋地球科学和技术部地球演化研究所的项目负责人. 他在京都大学获得地质学学士学位(1978)和硕士学位(1980), 在东京大学获地球科学博士学位(1983). 1983~1996年, 他在京都大学先后被聘为助理教授和副教授, 在此期间, 曾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1983~1984)和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1989~1990)进行访问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辉 《世界科学》2012,(10):33-36
邵正中,1964年出生于上海。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96年至1998年在丹麦Aarhus大学工作),1999年晋升为教授。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和先进材料实验室的生物大分子课题组,以"仿生制备"项目中的若干成果,荣获了2011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些成果,是邵正中(第一获奖人)教授等人在二十余年对蚕丝和蜘蛛丝的研究过程中逐步取得的。  相似文献   

9.
梅萨今夜星光灿烂科学星空,星光灿烂。张弥曼院士是古脊椎动物学星团中一颗特别璀璨的星。有如众星拱月,2005年秋天,来自世界各国的古脊椎动物学家,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梅萨(Mesa)城的一个会议中心欢聚一堂,激情满怀地出席古脊椎动物学会第65届年会,并为我国张弥曼院士举行“荣誉学术研讨会”,以表彰她对该学科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迄今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在这类国际学术会议上获此殊荣。当主持人——美国凯恩大学于小波教授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梅瑟教授宣布研讨会开始之时,朴实无华、笑容可掬的张弥曼院士随即走上台来,向与会的…  相似文献   

10.
“让致病基因沉默”以防治疾病,保障健康是人类的理想。两位美国遗传学家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发现了核糖核酸(RNA)的干扰技术,找到了这个实现人类理想的科学途径,从而荣获了2006年诺贝尔医学奖。菲尔1959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后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主修数学,仅用3年就取得学位,1983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他曾在美国和英国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执研,现任斯坦福大学病理学和遗传学教授。梅洛生于美国波士顿,1990年获得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马萨诸塞大学分子医学教授。牵牛花变色和秀丽隐杆线虫实…  相似文献   

11.
唯渗 《科学之友》2005,(12):42-43
钮经义(1920-1995雪生物化学家,江苏兴化人。1942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53年获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2.
[彼得·舒尔茨简介] 1956年6月23日生于俄亥俄州的辛西那提。1979年获加州理工学院学士学位,1984年获有机化学哲学博士学位后赴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1985年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化学系任教。现已获得若干科学奖励和荣誉,他建立了一个横跨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酶学和免疫学等领域的研究计划。帮助建立了Affymax研究所(一个药物公司)。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研究生物体系中的分子识别和催化的机制。这些研究在设计新的功能分于方面的应用将有助于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他的重要贡献包括催化抗体的产生、杂文晦的合成,以及向蛋白质分子中定位引入氨基酸类似物的方法和建立等。他还在每个学期教授大学生的有机化学课程。也经常应邀去美国的许多大学讲课。  相似文献   

13.
刘永简历1988年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获硕 士学位1987年至1989年 上海通信设备公司工程师1990年至1992年 加拿大电信研究所研究工程师1992年 获加拿大金斯顿女王大学电子工程博士 学位1992年至1994年 加拿大北方电信公司科研部研 究员1994年至1999年 美国AT&T/朗讯科技贝尔实验 室无线通讯核心技术部研究 员,第三代无线通讯总设计师 之一及项目主管1999年至2000年6月 武汉汉网高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及创始人之一、 863项目负责人2000年至今 美迪尔软件有限公司总裁、创始人 之一;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 程系特聘教授  相似文献   

14.
我第一次见到娄成后先生是在1949年7月我的硕士毕业考试会上.当时的考试方式是,由系主任张景钺先生组织考试委员会,自任主任,导师(罗士韦先生)不仅不能担任考试委员,而且不能列席考试.那次一共请了6位教授作委员,本系两位(吴素萱、张肇搴),化学系两位(曾昭抡、张龙翔),清华大学两位(赵以炳、娄成后).娄先生是委员中唯一的植物生理学家,所以是实际上的主考.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本文根据美国彼兹堡大学退休物理教授杰尔居埃(Edward Gerjuoy),于2004年6月26日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举行的"奥本海默与曼哈顿计划"学术会议上的讲话.本文由翁帆译,杨振宁先生注释并作后记.  相似文献   

16.
自1984年始,英国电气工程师协会(IEE)计算机与控制分会将每年举办一次专题讲座。为表彰M.V.Wilkes教授在计算机科学方面的杰出贡献,首届讲座由他发表了本篇演讲。Wilkes于1946—1980年任剑桥大学计算机技术教授,80年退休。现任剑桥大学荣誉教授、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顾问、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教授、美国科学院和工程学院通讯院士。他自1946年起任剑桥大学数学研究所(70年起更名为计算机研究所)主任,1957—1960任英国计算机协会首届主席,1981年获IEE颁发的法拉第奖。40年代中叶,英国几乎与美国同时地发展计算机工程。Wilkes教授是仍然在世的不多的几位这段历史的主要参予者之一。译文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17.
有生物学界“亨利·福特”之称的世界著名生物化学家、美国洛克菲勒大学退休教授,早期在令人畏惧的复杂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实现机器自动化操作而获得198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罗伯特·B·梅里菲尔德(RobertB.Merri-field,右图),在长期患病后,于今年5月14日在新泽西州克勒斯基尔市其家  相似文献   

18.
《世界科学》2013,(5):25-28
钱旭红,1962生于江苏宝应,1978年进入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1988年获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德国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2000年回母校任讲师、副教授、教授,自1995年起任校长助理、副校长,2000-2004年任大连理工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回母校任校长。曾任亚洲及太平洋化工联盟主席。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英国皇家化学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0月11日,瑞典卡罗琳外科医学研究院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决定将1999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京特·布洛贝尔(Gnter Blobel),以表彰他在细胞内蛋白质输运的信号理论和分子机理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 众望所归的得奖者 1936年5月21日,京特·布洛贝尔出生于德国的瓦尔特斯多夫,1960年在德国吐宾根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后赴美,1967年在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获得肿瘤学博士学位,同年,他来到洛克菲勒大学的乔治·帕拉德(1974年诺贝尔奖得主)、菲力浦·谢凯维兹领导的研究细胞精细结构以及新生蛋白转运  相似文献   

20.
马恩波,女。1991年6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担任学院院长职务。兼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山西省动物学会理事长。曾于2002年和2005年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