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清代的古韵分部研究,顾炎武堪称开山第一人。他离析唐韵,分古韵为十部,其研究成果为后来的古韵分部奠定了基础。江永的《古韵标准》一书中,在顾氏分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古韵为十三部,比顾氏多出了三部。在对入声的处理上也与顾氏有所不同,对后世的古韵分部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历史是延续的,清代的西部开发是中国自先秦以来开发西部的集大成者。借古筹今,研究清代的西部开发,将对我们今天的西部开发有着资鉴作用。文章分清代中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对清朝的西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开发作了论析。  相似文献   

3.
清代中期古音学领域呈现全盛之貌,涌现了诸如江永、段玉裁、戴震、王念孙、江有诰等一批古音学大家,促进了古音研究的不断发展,使古韵分部日出转精,这与时代的为学精神是分不开的。清代中期的古音学家以"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的专业精神、与时俱进的求实精神以及兼收并蓄的方法原则推动着古音研究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宋代<统天历>中提出了回归年消长的思想.西历东来后,我国学者开始用西方天文体系对这一问题重新做出解释.介绍了清代著名学者梅文鼎与江永关于回归年消长问题的研究工作,以及乾嘉学者的相关评论.  相似文献   

5.
华有杰 《科技信息》2010,(19):224-225
江永"女书"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流传区域仅限于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一带,是中国濒危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之一。江永"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的现状亟待江永"女书"综合性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其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能加强女书原生态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可加大女书的国际影响,扩展对女书的国际关注,力争女书濒危非物质文化抢险工程的国际支援;建立综合性女书语料库,拓宽女书研究的视角,为女书研究的现代纵深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采矿技术至明清时期已全面发展,有关清代云南采矿的记载较丰富,而涉及其他地区采矿技术的史料较少.郴桂矿厂是清代湖南最大的铜、铅、锌等币材原料产地,梳理现存的一些矿冶技术方面的史料,发现清代郴桂矿厂对矿石有独特的认识,形成了与清代云南不同且独特的矿石分类、命名方法,在找矿、开采、矿井通风、排水、照明等方面采用中国古...  相似文献   

7.
试图从中国传统仪象的含义入手,并与西方古典传统的第谷天文仪器进行比较,探讨北京古观象台清代古天文仪器的来源。通过对《灵台仪象志》及第谷《新建天文仪器》的比较研究,可以肯定古台的清代仪象虽然假以"法象制器"的传统理念,但其确与欧洲第谷式的古典天文仪器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联系。清代仪象在引进西方度制的同时,应用中国传统的铸造工艺和独具特色的外观设计,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历史遗存。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数学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即使在明末《几何原本》前六卷(1607)、《同文算指》(1644)等西方几何知识与笔算方法传人中国以后,中国传统数学仍不断吸取西方数学精华以完善自身体系并不断有所发现.清代乾嘉以降的古算复兴所产生的诸多成果以及研究西方传人的新课题所得成果均可说明,中国传统数学以其自  相似文献   

9.
清代城市在我国城市的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的发展轨迹也反衬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多舛与多变,因此,研究分析清代城市的发展轨迹、深入地梳理清代城市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对把握清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揭示晚清历史转型的规律都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江永正确地规定了研究古韵的依据。在研究古韵的方法上,江永特别注重审音;他是第一个从理论的角度提出古音、方音对应演变说的。江永直承顾炎武之学并加以缜密补正,把古音学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的学说对戴震、黄侃、朱骏声等人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敦煌吐鲁番文献中藏汉天文历算文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历史文献中,有关藏汉天文历算学方面的资料丰富,而且从中也能得知汉藏天文历算学的关系密切,尤其是在五行、纪日法、九宫、二十八宿、乘法口诀九九表、十二生肖等算法上,非常相似。由此看出,藏汉天文历算文化关系历史悠久,交流至深,这对从事研究藏汉天文历算及藏汉文化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李子金历算学著作的分析,揭示出西学传入中国,尤其是<西洋新法历书>颁布之后,李子金对西方历算学的反应.在此基础上指出,虽然他对中国传统历算学的处境深感忧虑,提倡对其加以研究和继承,但对于西学的优点也有较理性的认识.在李子金看来,在中学的框架内,对西学进行批判吸收,才是可以"垂范将来"的正途.  相似文献   

13.
投影理论在梅氏著述中虽无专著论及,但从所著《弧三角举要》、《环中黍尺》《堑诸测量》以及对天文学与天文仪器学的诸多研究中,可清晰看到梅氏在球面投影原理及其应用方面屡有所述。尤以在《环中黍尺》书中对球面投影理论、作图方法及应用等均有精辟论述。本文就此进行一些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梅文鼎《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是系统介绍欧洲力学知识的第一部中文著作,为19世纪中期中国学者了解西方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梅文鼎也曾研究该书,并发表了相关著述。以新发现含梅文鼎注文的《奇器图说》抄本为主要资料,探讨梅氏对欧洲力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他关注的力学问题的内容以及他注解的特点和方式。此外,还比较梅文鼎与荷兰力学家斯蒂文证明力学问题的方法及方式,以展现中、西学者力学研究和表述方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第巴·桑结嘉措(1653-1705年)是清代藏族著名的第巴,藏族历 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作家。他一生勤于治学,著作等身,为藏族的天文历 算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敢为人先、坚守执著"是对皖西籍著名作家蒋光慈精神的基本概括。《皖西学院学报》自创刊伊始就与蒋光慈研究结缘,学报"皖西文化研究"栏目是目前国内蒋光慈研究的核心学术阵地之一,并且是其中目前最活跃的学术阵地。回顾了学报蒋光慈研究所依托阵地——"皖西文化研究"栏目的发展历程与建设基础,展望了学报"皖西文化研究"特色栏目今后发展的有关打算。  相似文献   

17.
姜夔作为南宋词坛一大家,诗词兼擅,虽无专门的词论专著传世,但他在词的创作上以其诗学观为指导,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体现了其独有的艺术审美理想和文艺追求。姜夔的词学观体现在:精思高妙、幽韵无尽的审美追求;沉郁温厚、高格雅调的艺术风貌;协律填词的词乐观与诗法入词的词作观;穷尽野处,陶写寂寞的文化性格。姜夔词的创作虽未能如其所愿完全实现其艺术理想,但其创作观念中的真知灼见和思想火花仍值得我们去不断挖掘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中姜维的形象,历来被不少研究者读者看成书中诸葛亮的影子,认为其缺乏个性,然而仔细分析罗贯中塑造的姜维形象,发现其在作品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和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作者置姜维于西蜀元气大伤,君庸臣懦、宦官为祸,西蜀政权苟且偷安的社会动荡中,表现其虽郁郁不得志却苦苦挣扎,为蜀国的生存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笔者认为他的性格独特性,体现在他的执著顽强的奋斗精神上。他的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一向推崇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19.
在前人研究成果即“调日法”、《元嘉历》等方面的基础上,依据《何衡阳集》全面地介绍了何承天,对其哲学思想、治学精神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天文学的发展经历元代高峰之后,从明初到万历年间开始止步不前,之后一些西方传教士来到我国,带来了一些先进的天文知识——天文仪器、天文历算、天文著作,使我国的天文学进入一个新的飞速发展时期。但是传教士在天文知识的传播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先进的“日心说”没有及时传入我国,望远镜也未在我国得到正常地使用。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传教本质属性的影响和国人对西学吸收主动性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