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玛珥湖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火山口湖,其特有的沉积环境是发育和保存高分辨率气候记录、恢复古环境的理想场所。前人研究显示,研究玛珥湖可以掌握高分辨率的气候变化信息,进而可探究气候演化。本文综述中国玛珥湖研究的现状,旨在探究玛珥湖的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营凹陷半深湖—深湖细粒沉积岩岩相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岩心观察描述、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等技术,以直观反映岩相间差异为原则,综合矿物成分、层理构造、有机质丰度、颜色以及其他混入物等因素,对东营凹陷沙三—沙四段半深湖—深湖细粒沉积岩进行岩相类型划分。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半深湖—深湖细粒沉积岩发育9种岩相类型,根据有机质含量对其中较发育的6种类型进一步细分为11个亚类;相对发育的富有机质纹层状灰岩、中有机质纹层状混合细粒岩、富有机质页状黏土岩、富有机质页状灰岩以及贫有机质块状混合细粒岩等5种岩相类型在宏观及微观特征、测井响应特征及发育环境等方面具有差异性;各岩相的平面分布特征反映了半深湖—深湖内部沉积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鄱阳湖湖滩草洲土壤形成的特点,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及其理化生物性质。  相似文献   

4.
马瑞安 《贵州科学》1992,10(1):100-102
本文叙述的模拟实验,能够模拟自然界中的间歇泉和间歇湖。推测其特征,理解其基本构造和成因,为将来查明这种类型的间歇泉和间歇湖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现已发展成为间歇冲水器而获得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学》2016,(3):371-377
以沧东凹陷孔二段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系统划分了细粒沉积岩岩相类型.以目的层段细粒沉积岩沉积环境为背景,在周缘骨架砂体沉积相控制下,综合细粒沉积岩岩石类型及岩相特征,将孔二段细粒沉积相区划分为深湖中心局限细粒沉积微相、半深湖平阔细粒沉积微相、前三角洲细粒沉积微相、水下扇外缘细粒沉积微相、半深湖边缘平静细粒沉积微相、半深湖地貌隆起细粒沉积微相等六种微相类型,总结了不同微相在矿物组成、岩石类型及组构、发育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明确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余干县湖滩草洲资源的数量、植被情况、土壤类型和利用现状,并提出了合理利用该县湖滩草洲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7.
惠民凹陷西部下第三系沙四段下部洪水-漫湖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岩心、录井、粒度及古生物等资料 ,对惠民凹陷西部下第三系沙四段下部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惠民凹陷西部沙四段下部发育洪水漫湖沉积。其主要特征为 :①岩石具有较高成分成熟度和较低结构成熟度 ;②发育重力流和牵引流兼而有之的沉积构造类型 ;③有丰富的生物扰动构造 ;④具条带状延伸的砂体形态。洪水漫湖沉积主要发育有洪水水道、洪水漫湖砂坪、洪水漫湖砂泥混合坪、洪水漫湖泥坪和漫湖风暴 5种沉积类型 ,根据平面及剖面特征建立了沉积相模式。洪水水道及洪水漫湖砂坪沉积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 ,是惠民凹陷深层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8.
以岩心的沉积学标志为基础,结合测井相、地震相划分了头台—茂兴地区扶余油层(泉四段)的沉积徽相。主要有三种相类型:湖泊相(包括滨浅亚湖、湖泛平原亚相和浅湖砂坝微相)、三角洲相(主要是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河口砂坝、远砂坝和分支河道微相)、河流相(实为三角洲水上平原的分支河流)。该区油层主要富集于浅湖砂坝、河口砂坝和边滩微相的砂岩中。  相似文献   

9.
采用线路统计法,结合使用访问法和归纳法,于2022年4—5月对四川省西昌市邛海湖湿地及其周边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18次实地调查,并分析了其种群组成与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该区域内两栖爬行动物共有3目12科24种,其中两栖动物有1目6科13种,爬行动物有2目6科11种;两栖爬行动物主要为东洋界种类,分布类型以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为主。为此提出保护邛海湖湿地内两栖爬行动物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江川盆地和星云湖现代沉积作用的研究,划分了湖周围晚新生代沉积的三种相组合,并讨论了构造、气候对沉积作用的控制和盆地发育特点及其在石油地质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促进湿地公园的有效管理,2016年4月至8月采用样线法和访谈法先后2次对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共观察到两栖爬行动物22种,隶属2目13科20属。区系特点:在调查的两栖爬行种类中,分布在东洋界的种类有12种,古北界东洋界广布种有10种,东洋界占优势。生态类群:两栖类各生态类型的物种组成以陆栖—静水型(8种)最多,占调查到的两栖动物种数的66.7%;爬行类各生态类型的物种组成以陆栖型(9种)最多,占调查到爬行动物种类的90.0%。根据湿地公园的现状,提出了两栖爬行动物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汉平原湖泊的成因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江汉平原湖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和分类,并描述了各类湖泊的特征,江汉平原是一典型的洪泛平源,江汉湖群大多是长江,汉江及其支流演化过程中的伴生湖泊,是长江,汉江的侵蚀与堆积地貌的有机组成部分,江汉湖群在成因上可划分为6种类型,即河间洼地湖,岗边湖,壅塞湖,河谷沉溺湖,牛轭湖,河堤决口湖,由于它们是在共同的自然地理背景下形成的,所受内外营务相似,因而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如湖水浓度一般不超过8m,湖底平坦,湖底淤泥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等。  相似文献   

13.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分析地震和钻井资料,对乍得Doseo盆地白垩系地层层序界面特征、沉积类型、沉积体系分布及生储盖组合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识别出6个层序界面,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内依准层序组叠置样式,可细分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沉积类型主要有5种类型,即滨浅湖、三角洲、辫状三角洲、冲积河流及半深湖—深湖。沉积演化形成4种沉积体系,即分布广泛的湖泊沉积体系、盆地南缘三角洲沉积体系、盆地北缘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及早期SQ1层序和晚期SQ5层序中发育的冲积河流沉积体系,前三者主要分布在SQ2,SQ3和SQ4层序中,构造活动及古地貌控制沉积体系的分布。生储盖组合可分为顶生式、正常式和自生自储式,SQ2,SQ3和SQ4层序能形成有利生储盖组合,预测有利生油区和储集区,湖侵期的暗色泥岩是最有利生油区,低位期和高位期的砂体是有利储集区。  相似文献   

14.
惠民凹陷西部下第三系沙四段下部洪水—漫湖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岩心,录井,粒度及古生物等资料。对惠民凹陷西部下第三系沙四段下部沉积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惠民凹陷西部沙四段下部发育洪水-漫湖沉积,其主要特征为:(1)岩石具有较高成分成熟度和较低结构成熟度;(2)发育重力流和牵引流兼而有之的沉积构造类型;(3)有丰富的生物扰动构造;(4)具条带状延伸的砂体形态,洪水-漫湖沉积主要发育有洪水水道,洪水-漫湖砂坪,洪水-漫湖砂泥混合坪,洪水-漫湖泥坪和漫湖风暴5种沉积类型,根据平面及剖面特征建立了沉积相模式,洪水水道及洪水-漫湖砂坪沉积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是惠民凹陷深层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认清西部斜坡高台子油层砂体分布规律,指导油气藏开发,根据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分析结果,并结合测井相模式,对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江桥、阿拉新、平洋地区高Ⅲ油层组沉积微相进行研究。通过对江桥至平洋地区高Ⅲ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及发育情况的认识,认为该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两种类型的亚相和滨浅湖砂坝、滨浅湖混合滩、滨浅湖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等8个沉积微相类型。江桥至平洋地区分别受到齐齐哈尔物源和西部英台物源影响,三角洲前缘砂体相对比较发育;阿拉新地区无物源供给,滨浅湖相较发育,砂体相对较薄。发育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和砂岩透镜体油气藏。  相似文献   

16.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在延长组内识别出了6层三级层序级别的湖泛层(Ⅰ、Ⅱ、Ⅲ、Ⅳ、Ⅴ、Ⅵ),研究了其沉积相类型、沉积厚度及其平面展布等沉积特征,从发育层位、露头、岩电响应等方面建立了其识别标志.研究结果表明,湖泛层主要具有4方面的石油地质意义:①湖泛层具有在测井和地震资料上易识别和对比的特征,可作为湖盆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的辅助标志层,对湖盆层序地层研究具有一定辅助作用;②利用湖泛泥岩类型及其厚度平面展布特征,反映不同时期湖水分布和演化规律;③借助湖泛层厚度沉积中心的分布和迁移,研究湖盆沉积洼陷的分布和迁移规律,对认识整个湖盆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④湖泛层作为油藏的主要烃源岩和盖层,其时空分布特征控制着油藏组合类型和成藏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川北地区大安寨段湖相生屑灰岩储层发育的特点及主控因素,寻找有利储层发育区,综合钻井岩芯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测试分析等手段,开展区内沉积学、储层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川北地区大安寨段为浅湖-半深湖相沉积,浅湖亚相发育介屑滩、滩间洼地、浅湖泥微相,半深湖亚相发育滩前湖坡、半深湖泥微相;储层岩石类型以介屑灰岩为主,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平均孔隙度为1.18%,渗透率普遍小于1 mD,具有特低孔、特低渗的特征;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溶蚀孔、洞和裂缝。储层类型以孔隙裂缝型储层为主,裂缝孔隙型储层及裂缝型储层均有发育。以此为依据,分析并探讨了湖相生屑灰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认为有利沉积相带、建设性成岩作用、裂缝系统控制了大安寨段储层的发育。结合大安寨各层段地层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储层预测思路。  相似文献   

18.
川中地区大安寨段介壳滩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岩芯及显微镜下观察的基础上,明确了川中地区侏罗系大安寨段发育介壳灰岩、含泥质介壳灰岩与泥质介壳灰岩等3种岩石类型,为浅湖-半深湖环境介壳滩不同微相的沉积产物。测井及地震相综合分析认为,介壳滩中可进一步识别出滩主体、滩翼及滩前斜坡等几种微相,这几种微相在平面上的分布主要受古地貌控制:滩主体分布在水下隆起区;滩翼分布于水下隆起周缘;滩前斜坡主要分布于水下隆起区与沉积中心之间的过渡环境。介壳滩在纵向上的演化和迁移主要受湖平面变化控制,湖平面上升期,介壳滩由湖盆中心的低隆起区向湖盆周缘隆起区迁移;而在湖平面下降期,介壳滩又逐渐由湖盆周缘隆起区向湖盆中心低隆起区迁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1981年在北碚缙云山黛湖水域调查采集的鼓藻类植物,初步鉴定的鼓藻类分别属于中带藻科及鼓藻科,共19属,105种,其中一个种和一个变种是我国文献记录尚未列入的。报告结合缙云山黛湖水域环境条件的分析,对黛湖鼓藻类植物区系成分、种类数量变化和生态分布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黛湖常见的35种鼓藻类植物中,有库津新月藻、宽带鼓藻、凹顶鼓藻、角丝鼓藻、裂开圆丝鼓藻、以及鼓藻属、角星鼓藻属和微星鼓藻属的一些种,可作为微污水生物带的指示植物,因而肯定了黛湖是目前污染较轻,水质比较清洁的一个水库。作者等在报告的最后,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缙云山的全面保护措施和应重视重庆地区藻类植物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补充报告了北碚缙云山黛湖的鼓藻类植物,共计27个种和变种,分属11属,其中的中带鼓藻属、螺带鼓藻属和裂顶鼓藻属是作者等在初报中未记述的.报告对1981年以来黛湖鼓藻的种类数量变化和区系成分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黛湖常见的鼓藻.包括补充记述的内曲四棘鼓藻、喙新月藻和锐新月藻等,大都是微污水带和乙型中污水带的指示植物;(2)角星鼓藻属的一些种,特别是四角角星鼓藻和伪四角角星鼓藻,为黛湖浮游鼓藻的优势种:(3)在黛湖中有近10种热带鼓藻,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它将有助于了解黛湖鼓藻区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