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9 毫秒
1.
于金辉 《科技资讯》2012,(25):100-100
分析了炼钢厂连铸机出坯辊道频繁损坏的根本原因,并结合现场实际进行了相应的设备改造,解决了辊系传动问题,大幅提高了出坯辊道及传动设备的在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介绍热连轧带保温罩的中间输送辊道带坯温降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对中间辊道加保温罩的保温工艺进行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为实际工艺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现代钢铁行业采用机器人切除板坯毛刺方法,但板坯在输送辊道中经常发生跑偏现象,采用示教方法无法适应去毛刺工作.针对该现象提出一种机器人结合深度相机去除跑偏板坯毛刺方法,首先在ROS系统中,利用MoveIt-Gazebo联合架构搭建去除跑偏板坯毛刺的仿真平台,然后通过深度相机进行点云三维重建,利用PCL点云的排列原理选取跑...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3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轧后在线目溶处理的要求,针对某厂已有设备条件,进行在线固溶处理输出辊道的改造,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对不同结构和材质条件下输出辊道的受热分析,为输出辊道的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将原有的铸铁辊道改为陶瓷辊道能够满足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直浇道电磁搅拌对连铸坯凝固组织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缩和偏析缺陷对铸坯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在直浇道外施加电磁搅拌可以明显地改善连铸坯的凝固组织,并提高连铸坯的质量。选用低熔点Sn-3.55Pb合金浇注试样,用实验方法研究直浇道电磁搅拌对铸坯凝固 组织的影响,并用数值模拟作为辅助手段分析了影响因素。实验证明:施加直浇道电磁搅拌后,铸坯的晶粒细化,等轴晶区扩大,柱状晶区减小;在降低过热度的情况下,施加电磁 搅拌,可避免直浇道堵塞,保证浇注顺利进行,而且铸坯的凝固组织更加细小;在直浇道外施加电磁搅拌,不仅改变了金属液的流动形态,而且提高了浇道内的最低温度,使浇道内的温度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3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轧后在线固溶处理的要求,针对某厂已有设备条件,进行在线固溶处理输出辊道的改造,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对不同结构和材质条件下输出辊道的受热分析,为输出辊道的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将原有的铸铁辊道改为陶瓷辊道能够满足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研究衡阳钢管厂LF10-LF,VD,中包、铸坯、轧管各工序夹杂物数量变化和粒径分布情况,探讨显微夹杂物在圆铸坯径向截面的分布以及钢管沿横向和纵向数目变化,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总体上钢中单位面积上夹杂物数量较高,以小于10μm的显微夹杂为主;铸坯中心附近处显微夹杂最多,下边缘部住显微夹杂最少。  相似文献   

8.
结晶器内连铸坯凝固过程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建立了结晶器内连铸坯凝固过程的有限元数学模型,在坯壳面表面边界条件中引入与气隙相关的传热模型修正平均热流量方程,研究了铸坯角部气隙对坯壳凝固行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铸坯角部形成的气隙流量显著地长低了坯壳表面的换热,使得铸坯偏角区成的为热节区,此热节区是铸坯凹陷,裂纹等缺陷乃至漏钢事故发生的诱因。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钢厂生产20Cr板坯时铸坯出现中间裂纹的问题,对铸坯进行了枝晶检验,对中间裂纹部位进行了扫描电镜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保证设备完善的情况之下,降低S含量、适当调高二冷段的比水量以及提高拉速,可使中间裂纹的发生率和级别大幅下降。从控制MnS夹杂、二冷配水、铸坯拉速以及设备保障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维 《科技资讯》2014,(3):121-121,123
铸坯质量和铸机生产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二次冷却强度、冷却水的分配与控制、冷却方式、二冷区设备的水平。二冷强度的增加可以使得拉速增大,生产率提高;二冷控制直接影响着铸坯的质量,铸坯的内部裂纹、表面裂纹、铸坯鼓肚、铸坯菱变等缺陷均由不合理的二冷造成。由此可见,二冷对于连铸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拉坯速度是连铸生产操作中的重要控制参数。正确控制拉速是保证顺利浇铸、充分发挥连铸机的生产能力、改善铸坯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胶带运输机的零部件制造质量,设备安装质量问题,常常在试运转及日常生产中发生胶带"跑偏"的现象。由于跑偏会导致输送机停车而影响生产,跑偏还可能引起物料外撤,使得全线输送系统经济指标显著下降,而要注意预防及及时纠正输送带的跑偏。  相似文献   

12.
从传热学和结构力学角度,分析了结晶器的温度场和应力场,采用解析法和有限元法计算了结晶器的热应力和变形。针对原来的正弦振动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采用椭圆齿轮变速器实现非正弦振动,并分析了改造后的结晶器的振动规律。同时,对结晶器与板坯之间的摩擦力加以分析。采用非正弦振动使负滑脱时间短,正滑脱时间长,结晶器向上运动速度与铸坯运动速度差较小。振痕深度大为减轻,减少坯壳与结晶器的摩擦力,减少粘结漏钢,提高连铸机拉坯速度,铸坯表面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王景智  孟兆成 《科技信息》2010,(29):377-377
介绍了莱钢炼钢厂宽厚板连铸机铸坯标识系统改造的背景、实施方法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薄板坯连铸液芯铸轧铸坯变形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弹塑性大变形热力耦合有限元法,模拟薄板坯 铸液芯铸轧过程中的坯壳变形,指出液芯铸轧台阶段坯壳较薄时铸坯纵向伸长可以忽略,但铸轧后期坯壳较厚时铸坯纵向伸长不能忽略。分析影响铸坯纵向伸长的主要因素,给出铸坯纵向塑性应变与坯壳厚度和压下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1780 mm不锈钢热轧连铸坯热送辊道的负载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辊道电机功率进行了计算、校核。  相似文献   

16.
时精轧飞剪及E辊道主干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采用PLC实现了精轧飞剪的剪切方程、飞剪定位、飞剪逻辑联锁、E辊道逻辑联锁和E辊道速度切换等功能。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改造后的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皮带输送机为铡草机供料实现秸秆粉碎的机械化生产,利用风选原理和辊式除尘器相结合的方法来去除秸秆碎料中掺混的杂质,选用半封闭式气垫输送机输送秸秆碎料。对原工艺改造后,新工艺提高了秸秆粉碎的产量,完全去除了其中的杂质,延长了后续工序设备的使用寿命,并解决了秸秆碎料在输送过程中容易飘散、容易引起皮带跑偏的难题,改善了工人生产环境,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8.
板坯连铸出坯辊道的安装质量是实现辊道各项功能的基础,高质量的安装有赖于科学的施工技术。介绍了出坯区辊道安装测量控制网的放置,提出了辊道安装应注意的事项,阐述了安装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带式输送机是输送物料系统的主要设备,带式输送机最常见的故障是胶带跑偏。根据多年现场实践并利用力学原理分析了胶带跑偏的原因,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实践工作具一定的指导作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连铸方坯感应补热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电磁感应理论及传热基本原理,利用ANSYS对连铸方坯的感应补热过程进行了多物理场耦合的有限元模拟;对铸坯断面上的温度梯度、磁场分布、铸坯在感应器内的吸收功率等进行了分析,所得结果与实测符合的较好,从而对“热送直礼”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