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乡村建筑具有居民同宗特点和区域文化特色,具有鲜明的民间个性,凝结着民间的智慧,并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当前乡村建设与改造导致了传统乡村建筑的消逝和传统乡村新建建筑地域特征弱化的局面.因此,当前新乡村建筑的发展必须继承传统文化,必须对传统古建筑有明确的保护标准;必须适宜当地气候与自然环境,新乡村建筑的规划设计必须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2.
乾隆时期社会经济长足发展,亲情在利益面前被不断扭曲,乡村族亲间斗殴毙命的刑事案件呈上升趋势,这些案件皆因经济纠纷而对簿公堂。这既与传统的宗族礼法观格格不入,也与统治者倡导的“无讼”观念相左,但却显示了在乡村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处于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时期,同时也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快速工业化不断推进,中国的农村也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乡村困境堪忧。一方面,大量农业人口的外流,"荒村"和"空心村"遍地开花;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用工业生产的模式,制造出的新农村,村村类似,村村像城镇。村落的终结和乡村文化的消逝,让当下的乡村变得没有了乡村的味道。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正确定位村落价值,通过家庭农场概念的提出,为乡村发展出路带来曙光。  相似文献   

4.
现代城市使人们遭受着审美上的贫乏,都市人将视野投向广漠的乡村,从而发现乡村的审美价值.通过论述乡村审美的发现和乡村审美的当代意义,指出乡村美学的任务是帮助人们将美学的价值融入城乡规划中去,创造出适宜人类栖息的、真正人性化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是乡村特色的关键因素,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核心作用,但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乡村传统文化遭到质疑和冲击。剖析国内外农业、农村、农民在现代化过程中的适应策略发现,驾驭变化已成为乡村传统文化的永恒特征,它在不断地变化中能滋生新的智慧,不落后,不僵化,不单调。乡村传统文化具有培养农民文化自觉,实现乡村德治的功能;发展特色文化商品,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的功能;蕴含生态智慧,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划分县域乡村发展类型与乡村性强度,探讨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县域的内部差异,有助于推进乡村转型与城乡协调发展.运用贵州省2000、2005、2010、2018年统计数据,划分乡村发展类型,计算乡村性指数,结果表明:依据产业结构,划分出4种乡村发展类型,各县域乡村发展类型处在不断变化中;乡村性整体呈减弱趋势,各县域间乡村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藏族传统声乐艺术是藏族先民在千百年来不断总结和完善的艺术结晶.它的美学特征是根植于自身文化传统,也是通过具体的演唱特点和技巧来实现的.文章阐述了藏族传统声乐美学的构成因素,以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歌唱技法,旨在使藏族传统的声乐艺术在传承和发展中,能够把自身富有特性的美学传统延续下去,并能在现代藏族声乐艺术中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构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5-2019年甘肃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甘肃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综合发展评分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水平不断提高且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等级由严重失调逐步演变为勉强协调,两系统之间的整体效应和协同效应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长速度较慢且耦合协调水平较低,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今后还应多方面探索加强两个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村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关键环节。通过对传统乡村社会治理方式,即礼治与法治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传统的礼治与法治在现代社会中的时代价值。面对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的困境,充分发挥二者的价值,从破除传统法治藩篱和重塑传统礼治两方面入手,不断落实现代法治,构建礼治与法治二者良性互动的多元共治格局。  相似文献   

10.
记录乡村发展政策,展现农村与农民精神与生活变化,是近年来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主线;从人民生活中攫取诗意,为作品提供丰腴内涵,是此类题材诗意美学体系构建的切入点。二者形成了良性互动,独特的乡村诗意与文化品格通过影像表现出来。基于当下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的美学追求,探讨了乡村振兴政策与电视剧诗意建构形成同频的创作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论乡村纠纷解决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是熟人与半熟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传统的巨大差异使得民众对纠纷解决途径的选择也各有特色,然而总体上还是遵从调解为主,诉讼为辅的模式。形成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是文化传统,所以务必追根溯源,寻找乡村纠纷解决机制的形成过程并且着重解析古代纠纷解决的方式。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元化,传统的解决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拥有几千年亘古不断的农业文明,乡村是民族的摇篮和国家的根脉,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是国家大厦的基础。乡村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乡村常住人口数量依然庞大,也在于近2.9亿农民工以及众多城市户籍人口依然与乡村有着割舍不断的血缘亲缘地缘联系,还在于乡村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及其对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作用。一言以蔽  相似文献   

13.
阎连科的乡村小说是他内心紧张的产物,是心灵世界自我搏丰与自我平衡的产物.前期,阎连科在启蒙与自我发现之间不断寻找平衡;后期,阎连科在艺术与现实之间寻找着自我的合理位置,这些内心世界丰富的活动内容都参与了他作品美学形态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对传统乡村聚落空间演化影响明显。赣南客家乡村聚落是典型的传统乡村聚落,聚落的空间格局特征主要有依山傍水,集中分布在缓坡低地,聚族而居,建筑单体风格独特,分布密度县域差异明显。城镇化过程中空间演化呈现出以下趋势:山地聚落向下和水平迁移,传统民居在空间上被合围,路网密度加大,空间实现重组并向城市聚落景观演替,这势必为区域带来各种正、负效应,如人地矛盾变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空间的聚集与均衡、部分聚落的空间萎缩与空间隔离等。  相似文献   

15.
社会资本生于乡村,长于乡村.而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的中国,对其乡村社会资本的研究历史并不远.乡村社会资本并不像有些学者认为的呈现衰落趋势,而是发生了重构,其重构过程中实现了从传统的封闭式、互助式、道义性社会关系网络向开放式、互惠式、契约性关系网的路径演变.乡村社会资本重构中其构成要素——信任、网络、合作——没有变,但是这些要素的特点发生了演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定量理论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乡村旅游的定量测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服务质量模型、统计分析、顾客满意度指数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和模糊数学理论法等。通过分析提出乡村旅游定量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创新研究方法较少、缺乏趋势定量研究、局限于传统统计软件、动态分析少、综合研究方法欠缺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景观与生俱来的诗意传统和人文内涵与当代环境美学和生态美学的长足发展,景观生态学的生发趋势逐渐显现出科技与人文由分到合的格局,其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内在规律、应用研究都呈现出自然规律、生态规律与艺术规律三位一体的发展态势,从而为促进这一学科的良性循环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乡风文明作为总要求之一,体现了对农村文化的重视。在乡村振兴视野下着眼于推进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合理利用乡村传统民俗文化并发挥其积极功能。本文以湖南省隆回县滩头镇为例,重点从挖掘与整理优秀民俗文化、开发乡村文化资源、建设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等方面推进乡村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断增强乡村民俗文化的活力,以乡村文化带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性的不断推进,现代性的后果也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传统乡村的文化生态价值陷入价值底线动摇、生态伦理缺失、价值重建等境遇。实现乡村文化生态价值和生态伦理道德的重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理论意义。提出引导乡村文化重建生态伦理、重塑道德规范和塑造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苏南新农村绿化景观价值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新农村绿化景观的内涵, 提出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应对其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和地方文化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和 Delphi 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 并选取常州市武进区城镇型村庄、城郊型村庄和乡村型村庄各2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6 个村庄绿化景观的综合评价值中3 个村庄属于“良好”, 3个村庄属于 “一般”, 影响综合评价值的主要因子是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3 种类型村庄绿化景观的综合评价值均值大小是乡村型村庄 > 城镇型村庄 > 城郊型村庄, 其中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均值大小是乡村型村庄 > 城镇型村庄 > 城郊型村庄, 地方文化价值是城镇型村庄 > 乡村型村庄 > 城郊型村庄;单个村庄绿化的美学价值和地方文化价值波动较大。此外, 分析了各类型村庄绿化景观评价值高低的原因, 总结绿化工作得失, 对未来新农村绿化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