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红树林污损动物群落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斌源 《广西科学》2002,9(2):133-137
为了探索红树林区污损动物的附着季节和群落发展规律,于1999年12月至2001年1月广西英罗港红树林保护区进行污损动物挂板实验,试板悬挂在向海林带紧靠外缘的潮间带光滩上,下层离滩面10cm,上层离滩面110cm,分为月板,季板和年板;每类试板重复4块。同时调查周边1-17龄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上污损动物群落,每龄选取5株,测定与底层试板挂放高度相当的0-20cm树层上污损动物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结果在桐花树和试板上共发现27种污损动物,优势种为潮间藤壶(Balanus,littoralis),白条地藤壶(Euraphia withersi),黑荞麦蛤(Xenostrobus atruatus )和团聚牡蛎(Ostrea glomerata)。全年3-12月有污损动物附着,春秋季各有1个附着高峰。附着盛期为10月和11月。潮间藤壶的附着期为3-12月,白条地藤壶的9-12月,附着密度以秋季板最大,达25493个/米^2;生物量以春季最大,达2921.13g/m^2 。年板的最大密度和生物量达15063个/米^2和8663.266g/m^2,桐花树底层多年污损动物群落主要优势种从潮间藤壶到白条地藤壶到黑荞麦蛤变化,密度和生物量在2年后减少并在较低水平波动。  相似文献   

2.
广西英罗港5种红树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远光 《广西科学》1999,6(2):142-147
用样带样方调查广西英罗港经树植物群落,以树种种群为单位,选取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红海榄(Rhizophorastylosa)秋茄(Kandeliacandel)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和白骨壤(Avicenniamarina)测定地上部分生物量,采用径级平均木法,增加权重因素来测算林分生物量,以种群各组分的生物量除种群的平均树龄或组成(器官)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广西北海大冠沙白骨壤树上大型固着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点及其对植物体的危害。结果表明,大冠沙白骨壤群落中的大型固着生物有10种,分属3门4纲6科,其中在白骨壤植株上的主要种类为白条小藤壶、潮间藤壶、褶牡蛎和黑荞麦蛤4种。危謇程度最大的是白条小藤壶,其湿重生物量占总湿重生物量的百分比高达72.3%~100%。受害程度最大的是向海林带的枝和叶,其动物生物量干重与植物生物量干重的比值(a/p)可达30.49×10~(-2)和30.43×10~(-2)。就整个红树林区而言,危害程度为向海林带(21.68×10~(-2))>中间林带(7.88×10~(-2))>向陆林带(0.01×10~(-2)).同一林带的植株受害程度为较低树层的大于较高树层的.密度和生物量的分布也与此相类似.  相似文献   

4.
以3个树高规格的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苗木与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南水葱(Scirpus validus var.laeviglumis)4种盐沼草为材料,在广西北仑河口区高程约为220cm的新造潮间带裸滩上树-草混种,探索利用盐沼草减轻污损动物对人工红树林危害的生物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沟叶结缕草和茳芏适应人造潮间带生境,南水葱和芦苇长势较差。附着盐沼和红树的污损动物有19种,其中潮间藤壶(Balanus littoralis)、白条地藤壶(Euraphia withersi)、黑口滨螺(Littorina melanostoma)和粗糙滨螺(L.scabra)为优势种。4种盐沼草中长势较好的茳芏和沟叶结缕草丛受污损程度较轻,南水葱和芦苇丛显著较严重。表明混种茳芏和沟叶结缕草可有效减轻桐花树苗木受污损程度,这两类树-草混种处理区苗木的高度、叶数、枝数、枝下高和存活率等指标均较优于其他处理区。综合而言,茳芏混种桐花树构建"盐沼草-红树协同生态修复体系"对于裸滩红树林防污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应用原位傅里哀变换红外光谱方法,分别在400~450℃、常压、高空速(12000~14400h.s.v.g.)的H2、N2/3H2或N2气氛的动态条件下,检测了双促进氨合成铁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物种,并分别在D2、N2/3D2或15NH3/H2气氛中,进行了常规同位素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的主要含氮化学吸附物种是分子态的N2.ad,其u(N-N)=2036cm-1(s),2012cm-1(w)和1935cm-1(w),而不是原子态的Nad,其u(Fe-N)=1087cm-1(vw),和NHad其u(Fe-N)=886cm-1(vw),表面有相当量的化学吸附氢存在,其v(Fe-H)=2056cm-1(s),1950cm-1(ms),1931cm-1(m),1902cm-1(w),915cm-1(s,桥式)等.作为与报道过的激光拉曼光谱的互补研究,本结果支持了以缔合式途径为主、解离式途径为次的平行竞争缔合式合成氨催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设f(x)∈AC[0,H],产F(0)=f(h)=0,则有∫^h0|ff'|dx≤1/2(h/2)^2/Q(∫^h0|f'|^pdx)^2/p-2/q{|f'|^pdx)^2-1/4(∫^h0|f;|^pcos(2πx/h)dx)^2}^4/q其中1<p≤2,Q=P/(P-1).(2)显著比(1)优秀,实际上我国已证得更一般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以咔唑、甲醛和二甲胺为原料通过Mannich反应合成了9-(N,N-二甲胺基甲基)咔唑(Ⅰ)。将(Ⅰ)作为Lewis碱与Al(CH3)、Ga(CH3)3、In(CH3)3和Al(CH3)2Cl  相似文献   

8.
桐花煤污病的病原菌和病害发生特点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泽余  周志权 《广西科学》1998,5(4):314-317
1996年至1997年在广西沿海调查红树林植物病害时采集到桐花的煤污病病叶标本,用火棉胶贴片法取桐花叶面上的煤污菌斑显微观察,发现附在桐花叶面上的煤污菌有4种:番荔枝煤炱菌(CapnodiumanonaPat.,其无性阶段为狭籽小箭壳孢(MicroxyphiumleptospermiFischer.)、杜茎山星盾炱(AsterinamaesaePat.)、撒播烟霉(FumagovagansPers.)、盾壳霉(Coniothyriumsp.)。调查发现煤污病只发生在生长于河口内缘的桐花,其他地方的桐花没找到病株;几种煤污菌常常一起着生在一叶斑上;桐花煤污病具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相似文献   

9.
磺化酞菁钴/LDH组装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合成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 , 并将磺化酞菁钴配合物(CoPcTs) 通过静电引力及分子间的作用力嵌接组装在LDH 上, 制得固载配位催化剂(LDHCoPcTs) 。以O2 为氧源,Na2S为底物, 研究了LDHCoPcTs 的氧化催化性能, 考察了催化体系吸氧速率的动力学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在LDHCoPcTs 和CoPcTs 催化下Na2S氧化转化体系具有不同的速率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0.
淮北煤田早二叠世晚期下石盒子组树蕨类茎干印痕化石丰富,计有40余块。分属于蹄痕茎属(Caulopteris)、大痕木属(Megaphyton)及皱痕茎属(PtychoPteris),共3属9种;其中蹄痕茎属4种(包括2个新种,Cauloptrisyangzhuangensissp.nov.和Caulopterispsilocicatrixsp.nov.);大痕木属在国内尚属首次报道,仅见1种;皱痕茎属在国内亦属首次发现,鉴定有4个未定种。该类化石在本区以极大的丰度和良好的保存为特征,其发育显示该区早二叠世晚期热带雨林气候盛行。其次,说明树蕨类在其晚期发育中心已由欧美区移至华夏区。此外,该类在本区的发育是华夏植物地理区分化渐趋强烈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1.
不同造林密度对尾叶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广西象州石龙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讨不同造林密度(833株/hm^2、1111株/hm^2、1250株/hm^2、1429株/hm^2、1666株/hm^2、2000株/hm^2、2500株/hm^2)对4.5年生尾叶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密度中,密度对胸径生长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胸径生长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密度对树高生长的影响不显著;立木单株材积在1111株/hm^2 ̄250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野生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种群中植物种类、植物类型和植物群落的特征,为开展金花茶回归提供参考。【方法】在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取2个金花茶回归样地,开展回归试验,实地调查样地的植物群落,对样地的土壤性质、植物种类、乔木层结构特征、灌木层结构特征、植物生态特性等进行分析。【结果】2个金花茶回归样地的物种数均超过80种,胸径大于1cm的树种个体数超过250株;所有种类中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的种类多,两者的比例为87∶32,其中木本植物中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比例为73∶14;植物种类中银柴(Aporosa chinensis)和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个体数量占绝对优势,分别为43株和40株。【结论】2个回归地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丰富,其中乔灌层的种类数和个体数均比草本层多,且多为常绿树种,因乔灌层的树冠可为金花茶植物提供遮阴环境,这正好符合金花茶作为阴生树种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林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土壤碳储量的动态变化,选取广西横县镇龙林场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碳储量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随着林龄递增,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碳储量总体表现为增加趋势,且不同林龄的同一土层之间均差异显著。不同林龄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过熟林(16.82±0.23)g/kg > 成熟林(13.47±0.14)g/kg > 中龄林(10.91±0.38)g/kg > 幼龄林(10.74±0.14)g/kg,且差异显著(P<0.05)。不同林龄0—60 cm土层土壤碳储量表现为过熟林(104.92±18.08)t/hm2>成熟林(100.52±1.18)t/hm2 > 中龄林(80.25±5.34)t/hm2 > 幼龄林(80.23±4.54)t/hm2,且差异显著(P<0.05)。各林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碳储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表现为土壤碳表聚现象,表层(0—20 cm)土壤碳储量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他土层,表明不同林龄主要影响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表层的碳含量;不同林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碳储量与乔木、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丰富度、凋落物层现存量、总孔隙度、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与根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群落总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均与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碳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20-40,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后两个土层的土壤碳储量均无显著相关。该结果为研究土壤碳储量动态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实现尾松人工林多目标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4.
结果表明:26龄杉木纯林群落生物量平均为183.89t/hm2,其组成层次的生物量分配序列(%)为乔木层(93.60)>枯枝落叶层(6.14)>灌草层(0.26)。乔木层年平均净生产量为6.62t/hm2·a,低于中心产区;平均木单株年平均净生产量10.93kg/a,高于中心产区,揭示现有林分密度偏小。26年生林分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20.7m和24.0cm,其干材生物量平均达61.5%,适宜培育杉木大径材。  相似文献   

15.
江西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省级尺度上分析不同林龄杉木生物量数据,以探索江西省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动态分配格局及其准确估算方法。结果表明:江西省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变化范围为55.64~165.22 t/hm2,其乔木层生物量占94.2%以上。杉木林及其乔木层生物量随林龄先增加后略微下降,而各林龄的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生物量均没有显著差异。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各组分生物量大小排序均为乔木层>凋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而在中龄林和过熟林中则为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幼龄林各器官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树干>叶>根>枝,而其他林龄中的排序均为树干>根>枝>叶。以胸径(D)为单变量的杉木单株生物量(W)模型(W=0.266D2.069)及以胸径(D)和树高(H)为变量的模型(W=0.046 9(D2H)0.906 4)预测值小于测量值,且预测精度R2均为0.84,其精度和预测能力均低于以胸径、林龄(A)、密度(N)为自变量的生物量模型(W=11.497D1.847A0.082N-0.478)。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讨贝克喜盐草(Halophila beccarii Ascherson)种群更新及濒危机制,研究其土壤种子库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生物影响因素。【方法】对广西合浦榕根山、防城港交东、防城港山心3个贝克喜盐草典型分布点进行调查取样,统计(或称量)样品种子、直立茎、雌花、果实数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结果】从水平方向分布来看,相同方向上不同距离处贝克喜盐草土壤种子库密度差异不显著,海草场潮沟、外海、海岸方向一侧的土壤种子库密度在榕根山和交东分别为271粒/m~2、180粒/m~2、52粒/m~2和52粒/m~2、23粒/m~2、16粒/m~2,差异显著,可见该海草种子水平空间分布格局受到落潮水流与落潮后流向潮沟的微水流的影响,受距离影响较弱;垂直方向上,上层(0~4cm)、中层(4~8cm)、下层(8~12cm)土壤底质中贝克喜盐草种子数量分别占总量的73.0%、20.8%和6.2%,上层土壤中种子数量显著高于中层和下层(P0.05),表明绝大部分的种子分布于土壤表层(0~8cm);贝克喜盐草海草场土壤种子库密度与其种群雌花密度、直立茎密度存在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722 9(P0.01)、0.845 1(P0.01),与果实密度、地上部分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呈多项式曲线关系。【结论】贝克喜盐草土壤种子库的水平空间分布受潮沟、入海河流等外界环境和地上植被的种群属性、种子自身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垂直方向上主要分布在表层底质中,且地上植被的种群属性是决定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西南岩溶地区天然次生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为研究对象,采取以空间代替时间的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不同林分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和森林群落不同层次的构建机制.结果表明:岩溶地区天然次生林恢复过程中,林分的结构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幼龄林、中龄林到近熟林,林冠层(林木胸径DBH>5 cm、树高H>5 m)的个体密度、胸高断面积...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南方红豆杉幼林修枝技术,以福建省13年生南方红豆杉为研究对象,分析修枝木的树高、胸径与修枝强度对修枝2年后的林木生长与干形形质的影响。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依据参试的31株南方红豆杉单木修枝后的生长及形质性状的综合得分值进行系统聚类,确定最优的修枝木类群,估算最优类群总体参数,实现目标树修枝精确且优化。结果表明:修枝对单株材积和形数的影响随着修枝时间推移而变大; 2年后修枝木的树高、胸径与修枝强度对修枝后的生长与干形形质有着显著影响,进行目标树选择与修枝强度优化十分必要。在99%置信区间内,南方红豆杉目标树合理的修枝强度(相对高)为0.272 9~0.319 1,目标树要求树高501.55~527.45 cm,胸径11.93~13.56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