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塑料和纳米塑料逐渐成为人们研究探讨的热点.在自然条件下,直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微塑料)可以进一步被降解为纳米级别(纳米塑料).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粒径较小,很容易随着食物链富集,从而进入生物体内,甚至存在于人体内.微(纳米)塑料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对环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主要综述了微(纳米)塑料对淡水环境的影响,包括微(纳米)塑料的来源和分布情况,微(纳米)塑料对淡水生物生长发育、繁殖、行为以及进入淡水生物体内或进一步进入生物体内各组织中对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废弃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小于5 mm的塑料微粒(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分布,其表面附着生物,既包括对海洋生物甚至人体有害的潜在致病菌,又存在能够减少其污染的塑料分解菌.微塑料因其难降解的特性,可以在水环境中持久存在,其表面附着的微生物也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此外,微塑料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给更高营养级的生物,会被误食而影响到鱼类生长.本文综述了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分布,微塑料表面含有或附着的有害物质对生物体的可能影响.探讨了微塑料表面附着的致病微生物及塑料分解微生物的生态效应,以及微塑料通过食物链向高营养级传递的可能性.对微塑料分布和表面附着生物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还指出了在塑料垃圾和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方面需要有更多的研究,以全面认识海洋微塑料及其附着物的生态效应,为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极低频电磁场是人类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类电磁场,其对人体的健康效应一直是关于极低频电磁场研究的焦点.以前,关于极低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流行病学研究,但由于结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流行病学研究的最后结论也并不相同,所以关于极低频电磁场是否对人体的有致病作用尚未肯定.近年来,关于极低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的研究焦点渐渐向细胞水平转移,本文从细胞水平对极低频电磁场对人体细胞可能的影响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4.
微塑料对高等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塑料污染作为新兴环境问题倍受关注.高等植物作为人类和动物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塑料颗粒释放到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会与高等植物相互作用.高等植物受微塑料污染后,其生长发育特性受到影响,并将可能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及食物链.因此,研究微塑料对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虽然已有较多微塑料对高等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但还缺乏对已有近期研究成果系统、全面的综述.综述了微塑料对高等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总结了微塑料对高等植物影响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微塑料对高等植物影响机理及潜在生态风险,并针对微塑料对高等植物的影响及生态效应提出研究展望,为今后微塑料的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煤矸石中的金属元素对周围生物体的生物效应,采用数学统计和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煤矸石中几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在环境中的迁移途径及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毒性效应,并提出了防治煤矸石污染的相应对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纳米羟基磷灰石对于骨相关细胞生物安关于其全性方面的研究概况,包括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骨形成及成骨相关细胞活性的影响2方面。介绍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成骨细胞及基质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以及在体内骨形成作用及机制,同时总结了纳米羟基磷灰石通过不同浓度、尺寸对细胞活性的影响以及其通过活性氧线粒体途径、溶酶体途径对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指出该领域尚待解决的问题为纳米羟基磷灰石早日应用于临床骨组织工程领域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日本虎斑猛水蚤为实验生物,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nTiO2)及与菲、芘联合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当ρ(nTiO2)≤5 mg/L时对日本虎斑猛水蚤的存活率无显著性的影响,而当ρ(nTiO2)≥20 mg/L时则有显著性影响;菲、芘都可与纳米二氧化钛(1 mg/L)联合表现出比单一污染物更大的毒性效应,其中芘与纳米二氧化钛存在显著的联合协同效应.研究表明,纳米材料会与环境中其他的污染物相互作用,从而对水生生物表现出间接的毒性作用,因此在海洋环境中纳米材料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纳米金属氧化物和微塑料均为典型的颗粒态污染物,对水生生态系统存在安全风险,但目前鲜有研究两者对水生生物的复合效应.为探究聚苯乙烯微塑料(Polystyrene Microplastic,PS MPs)与纳米氧化锌(ZnO Nanoparticles,ZnO NPs)复合作用下的生物响应,以锦鲫(Carassius auratus)为受试生物,将其暴露在ZnO NPs(1 mg·L-1),PS MPs(1 mg·L-1,10 mg·L-1),ZnO NPs+PS MPs (1 mg·L-1+1 mg·L-1与1 mg·L-1+10 mg·L-1)中14 d.测定了两种颗粒物的水合粒径、Zeta电位、水体Zn2+含量、Zn在锦鲫各组织中的富集量和肝脏氧化损伤指标.结果显示,与PS MPs复合后,ZnO NPs在水体中的团聚性和稳定性增加,与高浓度PS MPs复合后水中Zn2+含量降低;锦鲫各组织...  相似文献   

9.
肿瘤热疗用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用于肿瘤热疗的自制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采用MTT试验评价其浸提液体外细胞毒性;溶血试验评价其有无溶血作用;小鼠腹腔注射Fe3O4磁性纳米粒子无菌生理盐水混悬液以测定其LD50;微核试验评价其有无致畸、致突变作用等.MTT结果显示该材料对L-929细胞毒性为0~1级,均属对细胞无毒性范畴;溶血试验中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溶血率为0.514%,远小于5%,表明实验用Fe3O4磁性纳米粒子无溶血作用;昆明小鼠腹腔注射该材料混悬液,其LD50为7.57g/kg体重,其95%的可信区间为6.18~9.27g/kg体重,属实际无毒范畴,且具有较广的安全值范围.微核试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对小鼠骨髓微核形成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与阳性对照CTX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可以认为该材料无致畸或致突变作用.从实验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自制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肿瘤磁流体热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CeO2纳米颗粒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生物效应.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CeO2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CeO2纳米颗粒悬液对A549细胞活性的影响,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检测,并且测定了30 nm CeO2作用24 h后细胞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  相似文献   

11.
为更精确地监测出存在于土壤、大气和水域等不同环境中的微米塑料(MPs)和纳米塑料(NPs),以形成对该种污染物的标准化定义和清晰明确的区分标准来满足在后续监测环节中的要求,从MPs/NPs的现状、对生命体的危害和监测分离及消解技术三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全面系统地总结。研究表明,MPs/NPs在三相中的循环过程尤为复杂,体积不同、外力因素、地区差异都会对其归宿和处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目前污染监测和处理技术尚未统一,其对生物体和人体的威胁和影响也未可知。旨在进一步研究MPs/NPs污染治理,为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2.
荧光金属纳米簇是一种具有独特物理化学特性的新型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的许多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阐明它们在复杂的生物环境中的行为对于设计基于金属纳米簇的高效、安全的纳米医药至为关键.在这篇综述中,概述了水溶性的金属纳米簇与生物体系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影响这些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并对未来金属纳米簇的生物效应的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纳米银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纳米银毒理学和生物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纳米银的理化特性、进入人体途径以及在呼吸道、皮肤和胃肠道暴露途径下纳米银与组织的相互作用,认为在开发应用纳米银产品的同时更应关注可能产生的负面生物效应,并提供完整且符合实际的毒理学评价资料.国内外学者对纳米银细胞毒性的研究结果显示,纳米银可与蛋白质和酶的巯基发生反应,引起细胞线粒体功能损害、膜渗透及细胞形态的凋亡样变化,其毒性机制尚未阐明,可能是由于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介导所致.因此,在加强纳米银毒理学和生物效应研究的同时,应建立评价纳米产品生物安全性的标准方法及评价体系,关注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深入研究纳米银引起的特殊生物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4.
电磁波的生物效应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磁波的生物效应——电离辐射效应和非电离辐射效应,分析了两类生物效应的原理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剖析了电磁波"双刃剑"的特性,指出了它对人体疾病的治疗作用和潜在的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雌激素效应增强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收集20例BPH和10例正常前列腺(NP)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荧光方法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上皮细胞角蛋白(CK)、非肌型肌球蛋白(NMMH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雌激素受体α(ERα)的表达及其定位关系.结果表明,与NP相比,在BPH组织基底细胞中与干/祖细胞相关的CK14和CK5以及与去分化相关的NMMHC和ERα的表达明显增加;而且CK14、NMMHC和ERα有共定位的关系.BPH组织中部分基底细胞去分化为干性细胞;雌激素效应增加使基底细胞发生去分化是BPH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银纳米颗粒(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制药、化学催化、个人护理等各个领域.在大规模的生产、消费和废弃过程中,大量AgNPs进入环境.研究表明,AgNPs在环境中会发生迁移转化,同时有可能在生物体内蓄积,并产生多种毒性效应,其生态风险不容忽视.作为毒理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在纳米颗粒生态风险评估中具有独特优势.由此,对环境中AgNPs的来源和转化进行了阐述,同时总结了AgNPs在秀丽隐杆线虫中的累积、分布和毒性效应及内在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AgNPs生物累积与毒性效应的主要因素(如AgNPs的大小以及表面修饰、离子强度、天然有机质等),旨在为AgNPs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二加成亚甲基富勒烯[60]二膦酸四乙酯(2P)、二加成富勒烯[60]丙二酸(2e)、亚甲基富勒烯[60]二膦酸(1PA)和富勒醇(fullerol)4种富勒烯衍生物研究富勒烯衍生物的结构与光诱导细胞毒性的关系. 通过MTT法测定它们对人体HeLa细胞生长的影响. 研究发现,未光照条件下4种化合物(10 μmol/L)对HeLa细胞的生长均不起抑制作用,光照条件下2P,2e,1PA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fullerol没有明显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富勒烯衍生物对细胞的光诱导毒性与加成基团结构和数目相关,其机理可能与细胞摄取和活性氧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利用白鲫鱼(Carassius auratus cuvieri)为实验对象,研究壬基酚(Nonylphenol,NP)对白鲫鱼急性毒性、遗传损伤及生殖毒性的影响,同时探讨茶多酚对这些毒性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低质量浓度NP对白鲫鱼急性致死、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都没有显著性影响,中质量浓度NP对白鲫鱼具有一定的致死效应,并使白鲫鱼微核率和核异常率显著增加;高质量浓度NP 48 h内可致白鲫鱼全部死亡.与溶剂对照相比,NP组中性腺形成的仔鱼比例显著下降.在NP中加入茶多酚后,低质量浓度茶多酚仅能显著降低微核率;而中、高质量浓度茶多酚能使白鲫鱼死亡率、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都显著降低,且性腺形成的仔鱼比例具有增高趋势.结果表明NP对白鲫鱼具有一定的毒性效应,一定质量浓度的茶多酚对NP诱发的毒性具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微纳米马达药物递送技术是一种基于药物载体自身可发生自主运动的新型体内药物递送模式,可以在无损模式下促进治疗药物在病变部位的有效富集、滞留与渗透。简述了微纳米马达药物递送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微纳米马达的给药方式、药物负载方式、微纳米马达药物递送体系的靶向能力、微纳米马达在生理环境下的药物递送运动、微纳米马达自主运动在提高细胞摄取和组织渗透性方面的促进作用,以及微纳米马达药物递送体系的具体应用案例等,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战场电磁环境效应的研究目的是系统地研究复杂电磁环境对于军事行动所有相关因素作用和影响的规律,其中对军事人员的生物效应研究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从分析人体的电磁兼容性着手,阐述了战场电磁环境生物效应对军事人员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现代战场上各类电磁辐射对军事人员带来的影响与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