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艾美耳球虫单卵囊分离与种类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建立鸡球虫纯株,选用1~5日龄雏鸡,采用琼脂块单卵囊分离法对实验室保存的6种11株鸡球虫进行纯化,并选用2周龄雏鸡,对每个虫种/株选取1个单卵囊分离物进行增殖和种类鉴定.结果单卵囊接种179只,获得单卵囊分离物42个,单卵囊分离成功率23.46%;对11个单卵囊分离物,通过测定寄生部位、潜在期、孢子化卵囊大小、形状指数(长/宽)、孢子囊大小、最短孢子化时间等指标,鉴定出1个分离物为堆形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2个分离物为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6个分离物为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1个分离物为变位艾美耳球虫(E.mivati)、1个分离物为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本研究表明琼脂块单卵囊分离法简便易行、成功率较高,同时提示实验室保存的布氏艾美耳球虫(E.brunetti)被柔嫩艾美耳球虫污染.  相似文献   

2.
运用Jeffers(1975)法进行了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的选育,经过连续13代的选育,获得了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该虫株的潜隐期为121h,比柔嫩艾美耳球虫亲本毒株的潜隐期提前了22h以上,免疫攻毒试验的结果表明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和其亲本毒株一样也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鸡球虫病是由几种艾美耳球虫寄生鸡肠道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目前,球虫病的防治主要依赖于药物,但由于药物长期广泛使用使鸡球虫对药物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为研究鸡球虫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本实验室前期利用RNA-sequence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地克珠利耐药株、马杜拉霉素耐药株与敏感株进行了转录组分析,获得敏感株与耐药...  相似文献   

4.
诱导了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tenella)甘肃株对两种药物-氯嗪苯乙氰和常山酮的抗药性.增加实验动物数和球虫的接种剂量可加快柔嫩艾美耳球虫对氯嗪苯乙氰和常山酮抗药性的产生.每组动物用100只2~3周龄AA肉鸡,每只鸡接种2×10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市售猪肉中肉孢子虫(Sarcocystis)的感染情况和病原种类,随机采集164份洛阳市区不同超市和菜市场销售的新鲜猪瘦肉,利用直接压片镜检法进行肉孢子虫包囊的初步观察。提取包囊阳性肉样的基因组DNA,用基于18S rRNA序列的肉孢子虫属特异性引物,对阳性样品基因组DNA进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采集的164份样品中,镜检肉孢子虫包囊阳性44份,总检出率为26.8%,多为轻度或中度感染。肌肉中包囊呈棒状或梭形,大小为(367~1 976)μm×(176~246)μm。镜检阳性样品用巢式PCR进一步鉴定,均为阳性。从中挑取阳性样品21份测序,所测得14份样品的18S rRNA序列与Gen Bank数据库中米氏肉孢子虫(S.miescheriana)序列相似度最高,达99%以上。说明洛阳市区市售猪肉中肉孢子虫感染率高,感染主要虫种为米氏肉孢子虫。  相似文献   

6.
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选育及相关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早熟株与母株之间基本生物学特性的差异,运用Jeffers创立的艾美耳属球虫早熟株选育方法对E.tenella进行了连续26代的早熟选育,并通过对早熟株与母株的孢子化卵囊大小、繁殖能力以及致病性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E.tenella早熟株与母株之间基本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经过早熟选育后,其潜在期由母株的141 h缩短至118 h;早熟株的孢子化卵囊大小比母株的明显减小(P<0.05);繁殖能力与母株的相当(P>0.05);在致病性方面,4个剂量组的早熟株平均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母株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增重显著下降(P<0.05或P<0.01);4个剂量的早熟株组死亡率均为0,而母株组分别为0,25%,25%及31.3%;感染剂量越大,早熟株与母株间病变记分差异越显著.经选育的E.tenella早熟株具有潜在期缩短,致病性较母株弱以及繁殖力与母株相当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人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的藏马鸡中进行了地克珠利预混剂、地克珠利饮水剂、氯苯胍的抗球虫试验,以卵囊减少率作为主要试验指标,观察其抗球虫效果。结果表明:地克珠利预混剂、地克珠利饮水剂卵囊减少率均为99.5%,相对增重率分别为84.9%和92.9%,而氯苯胍的卵囊减少率为95%,相对增重率为59.1%。表明地克珠利是一种高效的抗球虫药,能有效的控制藏马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病。  相似文献   

8.
鸡人工感染过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maxima)卵囊,巨型艾美耳球虫的裂殖生殖先由细胞核分裂,再在裂隙或缝隙处形成囊状突起,进而形成裂殖子,其过程伴随一系列细胞器的变化。小配子生成先由核伴随线粒体向周边移动,并向外隆起形成小配子的芽体,再进一步形成小配子。大配子形成过种中,胞浆内出现WFB2和WFB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青海省部分地区和不同年龄段牦牛球虫病的流行规律,本研究从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祁连县和黄南州尖扎县采集1月龄,3月龄,8月龄和1岁以上的牦牛粪便587份,用蔗糖漂浮法进行球虫卵囊检查。结果表明:球虫卵囊阳性粪便为310份,占52.81%。临床引起的腹泻率为23.85%。海晏、祁连、尖扎县牦牛球虫感染率分别为47.85%,48.92%和63.53%,各地之间感染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3月龄的球虫感染率最高(79.22%,P0.05),1月龄内的牦牛球虫感染率为最低(17.72%,P0.05)。共发现牦牛感染13种艾美尔球虫,其中Eimeria bovis,E.canadensis,E.ellipsoidalis和E.zuernii为调查地区牦牛球虫感染的主要虫种,均为致病性较强的虫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堆形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cDNA文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堆形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孢子化卵囊cDNA表达文库,以筛选其功能性基因.用TRI-ZOL Reagent试剂提取堆形艾美耳球虫总RNA,再用Oligo(dT)12-纤维素柱从总RNA中分离mRNA,以mRNA为模板,RT-PCR法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用LD-PCR法扩增合成双链cDNA,经蛋白酶K消化、SfiⅠ酶切、CHROMA SPIN-400柱分离去除小于400 bp的片段后,将cDNA与已经SfiⅠ酶切的λTriplEx2载体按一定比例连接,经体外包装,建立堆形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的噬菌体表达文库.随后测定文库容量为4.6×106pfu/mL,扩增文库的滴度为4.4×1010pfu/mL,重组率达到98%,插入片段大小为750~1 000 bp,并从扩增文库中扩增出了堆形艾美耳球虫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1.
牦牛德尔卑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牦牛腹泻病因,本课题组从红原县4所养殖场采集牦牛腹泻粪便16份,并对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血清型鉴定、耐药性试验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16份样品共计分离出16株沙门氏菌,均为德尔卑沙门氏菌ST71型,100%菌株对四环素、氨苄西林、氯霉素和头孢噻呋多重耐药;选取腹泻较严重牦牛粪样沙门氏菌分离株(编号15XLR)进行致病性试验,得出分离株15XLR的半致死剂量为1.2×107 CFU,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小鼠后脾脏、肠道损伤严重.本研究对红原县牦牛腹泻病因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证实德尔卑沙门氏菌除感染猪鸡外,其能够入侵牦牛机体,提示牦牛腹泻疾病的防控应注重沙门氏菌的感染以及在牦牛群体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集同一地区三家规模化蛋鸡场的饲料、肛拭子和病死鸡样品共813份,分别采用本实验室改进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普通PCR技术以及美国农业部沙门氏菌分离培养标准(USDA MLG 4.05)进行沙门氏菌检测,并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及ERICPCR分型.结果,三种方法均检出沙门氏菌阳性16份,检出率同为1.97%.其中病死鸡、饲料和肛拭子中检出率分别为11.29%、3.03%和1.02%.16株禽源沙门氏菌中有7种血清型,其中12株沙门氏菌ERIC-PCR分型相似性均小于90%.结果表明,本实验室改进的LAMP方法与PCR方法检出率相同,与USDA MLG 4.05的符合率为100%.16株沙门氏菌血清型多样,分子分型的相似度低.  相似文献   

13.
新疆达坂城盐湖中度嗜盐菌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度嗜盐菌作为一类新型微生物资源,已经在很多方面应用.从新疆达坂城盐湖18个样品分离得到17株中度嗜盐菌,其中11株为革兰氏阳性,6株为革兰氏阴性.并在中科院微生物所完成表型测定.文章研究的目的在于对该地区中度嗜盐菌进行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青海省互助、玛多、海晏、玉树、贵德、德令哈、共和等14个地区采集420份牛血清样品,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调查了青海省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在420份被检牛血清样品中,共检出阳性血清样品200份,平均阳性率为47.62%(200/420)。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新疆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病原菌的种类,从新疆红枣主要种植区哈密地区、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分别采集红枣缩果病样品95份和枣果黑斑病样品77份。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集样品分离,并挑选典型代表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和鉴定。结果表明:从缩果病样品中分离获得90株分离物,从枣果黑斑病样品中分离获得49株分离物,在139株分离物中,链格孢菌131株,占94.25%,镰刀菌6株,占4.32%,青霉菌2株,占1.44%。选取20株代表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18株链格孢菌分离物均可导致红枣果实发病,而镰刀菌无致病力。对18株代表性分离物的鉴定结果,明确了新疆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病原菌是链格孢菌。  相似文献   

16.
广西省水牛三种主要艾美球虫的描述和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球虫是主要影响犊牛的寄生原虫,美国曾把它列为牛的第三个最重要寄生虫病.我国对水牛球虫病的诊疗,李明忠等作过简单报导,本文主要详尽描述和论讨了巴氏艾美球虫、亚球形艾美球虫和椭圆艾美球虫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雏鸡后,雏鸡血清IgG含量的变化,用8×10^5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感染10日龄雏鸡,用饱和硫酸铵盐析法分别提取感染前和感染后第1,2,3,4,5,6,7,8,12,15天鸡血清中的IgG,Sephadex G-25凝胶过滤层析,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纯化的IgG做纯度鉴定,结果表明,盐析产品纯度较高。通过紫外吸收法测定其含量,感染前IgG含量是(1.07±0.05)g/L,对照组感染后第4天(14日龄)达到峰值(1.90±0.07)g/L,感染组在感染后第6天(16日龄)达到最高值(2.31±0.07)g/L,感染后第12天(22日龄)对照组和感染组降到最低值,分别是(1.35±0.17)g/L和(1.32±0.05)g/L,感染后第5天(15日龄)差异显著(P〈0.05),第6,7天(16,17日龄)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它天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实验采用人工培育的不同剂量柔嫩艾美耳球虫( E.tenella) “早熟株”接种雏鸡,测定出雏鸡血钠、血钾、血钙、血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早熟株”对所测定的雏鸡生理生化指标均有影响,其中2-0 ×104/ 只指标基本与对照组相同,对雏鸡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该剂量可作为未来弱毒苗的参考剂量。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常用实验小鼠诺如病毒( murine norovirus,MNV) 的感染情况及进化特征。方法在江苏地区抽取三个实验动物中心的实验小鼠,采集直肠及内容物样本,应用RT-PCR 方法检测MNV ORF2 特异性基因( 547bp,MNV nt5104-5650) 。阳性样本经RAW264. 7 细胞分离病毒,对MNV 分离株的VP1 基因进行扩增,将其连接在pEASY-Blunt 载体上,转化至大肠杆菌Trans1-T1 感受态细胞,通过Kanamycin 抗性筛选,挑取菌落进行PCR鉴定,鉴定为阳性的克隆送检测定其VP1 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生进化树。结果共检测小鼠直肠内容物30 份,检出MNV 阳性样本4 份,包括ICR 小鼠( 2 /8) 、BALB/c 小鼠( 1 /12) 和C57BL/6J 小鼠( 1 /10) ,感染率为13. 3%;RAW264. 7 细胞接毒盲传三代,两只ICR 小鼠样品接种的细胞产生明显细胞病变( CPE) ,表现为细胞圆缩聚集,大部分脱落死亡,而C57BL/6J 和BALB/c 小鼠样本接种RAW264. 7 细胞无CPE; 应用VP1 特异引物经RT-PCR 检测,表现CPE 的细胞样本出现特异条带,测序结果显示分离到的2 株MNVVP1 核酸序列均为1626bp,与引物设计参考毒株S7-P2( GenBank 登录号: AB435514) VP1 基因大小相同,进化树图表显示检测到的2 株MNV 属同一独立小分支与参考株BJ10-2062、CR4 最为相近。结论此次抽检的实验小鼠MNV 感染率为13. 3% ( 4 /30) ,考虑可能在同一设施内传播。常用实验小鼠携带病毒的生物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家鹅球虫种类调查及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江苏省扬州、盐城地区的鹅球虫种类进行了调查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鹅球虫感染率为74.4%.共鉴定出6种球虫,即:Eimeriaanseris、E.fulva、E.hermani、E.nocens、E.stigmosa、Tyzzeriaparvula.12日龄无球虫感染仔鹅感染5×104个混合卵囊即发生死亡.通过单种卵囊接种试验获得了5种球虫的纯种卵囊并对它们的一些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观察,为这些球虫的生活史和致病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