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了西藏黄牛的Am和Es同工酶,得出了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表明,西藏黄牛的Am和Es两个同工酶位点的基因分布及其频率与瘤牛种(Bosindicus)差异较大,而与普通牛种(Bostaurus)较为一致,这进一步从同工酶位点上验证了我们对西藏黄牛的Y染色体特征和血液蛋白多态性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148头青海东部黄牛乳中四种乳蛋白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αal-酪蛋白和β—酪蛋白都存在多态性;②四种乳蛋白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2954个,平均基因杂合度为0.2012,平均基因均质度指数为0.6598;③在青海东部黄牛的αal-CN基因座上发现一个新的等位基因αal-CN^E以及罕见等位基因αal-CN^D.  相似文献   

3.
通过PCR方法扩增了人胰岛素(HI)基因1.34kb的DNA片段并克隆于pUC18的SmaⅠ位点内。经DNA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为HI基因的氨基酸编码区及3'端调控区序列。同时,应用PCR方法对牛α-乳白蛋白(BαLA)基因进行了扩增,得到了0.84kbDNA扩增片段。将其克隆于去除了EcoRI位点的pUC18SmaI位点内,经内切酶分析和DNA测序证明该片段是BαLA基因5'调控区序列。EcoR  相似文献   

4.
人和多种动物的DAZL(Deleted in AZoospermia-like)基因是精子发生的重要调控因子,DAZL基因突变或表达缺乏将导致精子发生过程减数分裂障碍和雄性不育.文中采用电子克隆和克隆测序方法获得了黄牛DAZL基因cDNA全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黄牛DAZL基因序列和蛋白结构分析,并对黄牛、牦牛和犏牛DAZL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黄牛DAZL基因cDNA全长2509bp,编码295个氨基酸(命名为b-DAZL);b-DAZL基因含有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定位于牛1号染色体末端;b-DAZL基因与哺乳纲各物种同功能基因开放阅读框的同源性为90%—94%,其编码蛋白含有DAZL典型的RNA识别基序(RRM),DAZ 重复基序,Pumilio-2 和PABP 作用位点.RT-PCR结果显示:b-DAZL基因仅在成年黄牛和成年牦牛睾丸、卵巢组织中表达,在成年F1代犏牛的卵巢组织中表达而在睾丸组织中检测不到表达信号,且犏牛睾丸组织切片表现出DAZL基因缺失的典型精子发生障碍表型,因此推测b-DAZL基因在牛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与F1代犏牛雄性不育相关,是犏牛雄性不育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
蜡质芽孢杆菌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MD18-T克隆载体从蜡质芽孢杆菌菌株T—HW3中克隆了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基因(AHL—lactonase,aiiA)。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DQ000643)由753个碱基组成,编码含有25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该蛋白质的推测的分子量为28kDa,等电点为4.235左右。核苷酸序列的BLAST分析结果表明,与之同源性较高的基因均为蜡质芽孢杆菌组aiiA基因(86%-99%)。  相似文献   

6.
利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带技术,分析了鲁西黄牛的核型、G-带、C-带和银染核仁组织者.结果表明:鲁西黄牛二倍体染色体2N=60XY,常染色体58,全部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X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Y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中期分裂相显示染色体G-带292条,常染色体着丝粒区全部显示阳性C-带,银染核仁组织者出现5对,分布于第2、3、4、11和26对染色体端部.  相似文献   

7.
肥胖基因(ob gene)是近年来刚被克隆的新基因,该基因的表达产物瘦蛋白(Leptin)具有调节体重、影响动物生长和繁殖率等一系列生物学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一种主要由活化单核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产生的多效性细胞因子,时TNF-α基因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动物抗病育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克隆及测序分析了牦牛上述两个基因的部分片段。结果表明:ob基因大小为1773bp,TNF-α基因为1160bp,通过genebank中的blastn比较分析牦牛ob基因和TNF—α基因与普通牛种的相应基因同源性都高达98%。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粘附素(hpaA)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表达。方法:用PCR扩增hpaA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至pQE-30表达载体中,构建含目的基因的表达质粒pQE-hpaA,转化E.coli DH5α,经IPTG诱导表达蛋白HpaA;Western blot分析其免疫反应性。结果:经测序hpaA基因片段由783bp组成,可编码260氨基酸残基的多肽。经SDS—PAGE分析相对分子量(Mr)约为30000。可溶性表达占全菌的42%以上。Western blot分析能与Hp全菌抗血清反应。结论:成功构建了粘附素hpaA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能高效表达,为研制Hp疫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α,25—双羟维生素D3作用于靶细胞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α,25-双羟维生素D3[1α,25(OH)2D3]作用于靶细胞后产生2种不同的信号传导系统,基因效应和非基因效应。前者是指1α,25(OH)2D3与维生素D核受体(nVDR)结合。nVDR再与视黄酸X受体(RXR)发生异二聚化反应。在转录因子(TF)的作用下,使促靶基因转录。后者是指1α,25(OH)2D3与维生素D膜受体(mVDR)结合,随之引发一系列信号传导,促使细胞膜上的Ca^2 -通道迅速打开,探讨1α,25(OH)2D3的作用机制有利于开发治疗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新药。本文就目前有关1α,25(OH)2D3作用于靶细胞的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利用Illumina和Pacbio测序技术对扬子鳃蛭(Ozobranchus jantseanu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测序及注释,并与NCBI数据库中蛭纲(Hirudinea)其他物种的线粒体全序列的排列方式和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比较,以确定其系统学地位.结果显示:获得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4 868 bp,蛋白编码基因存在2种起始密码子,分别为ATG和ATT;终止密码子共有4种,分别为TAA,TAG,TA和T;蛭纲10个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基因排序可分为2种类型,其差异表现在tRNAs的互换和长非编码区的长度的不同;扬子鳃蛭所属的吻蛭目(Rhynchobdellida)均为b型,绝大部分无吻蛭目(Arhynchobdellida)的排列方式为a型.基于蛭纲物种的13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的Neighbor-Joining(NJ)树进化分析显示,扬子鳃蛭与其他吻蛭目物种聚类.  相似文献   

11.
人和多种动物的DAZL(Deleted in AZoosPermia-like)基因是精子发生的重要调控因子,DAZL基因突变或表达缺乏将导致精子发生过程减数分裂障碍和雄性不育.文中采用电子克隆和克隆测序方法获得了黄牛DAZL,基因cDNA全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黄牛DAZL基因序列和蛋白结构分析,并对黄牛、牦牛和犏牛DAZL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黄牛DAZL,基因cDNA全长2509 bp,编码295个氨基酸(命名为b-DAZL);b-DAZL基因含有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定位于牛1号染色体末端;b-DAZL基因与哺乳纲各物种同功能基因开放阅读框的同源性为90%一94%,其编码蛋白含有DAZL典型的RNA识别基序(RRM),DAZ重复基序,Pumilio一2和PABP作用位点.RT-PCR结果显示b-DAZL,基因仅在成年黄牛和成年牦牛睾丸、卵巢组织中表达,在成年F1代犏牛的卵巢组织中表达而在睾丸组织中检测不到表达信号,且犏牛睾丸组织切片表现出DAZL,基因缺失的典型精子发生障碍表型,因此推测b-DAZL基因在牛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与F1代犏牛雄性不育相关,是犏牛雄性不育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2.
利用Illumina和Pacbio测序技术对扬子鳃蛭(Ozobranchus jantseanu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测序及注释,并与NCBI数据库中蛭纲(Hirudinea)其他物种的线粒体全序列的排列方式和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比较,以确定其系统学地位.结果显示:获得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4 868 bp,蛋白编码基因存在2种起始密码子,分别为ATG和ATT;终止密码子共有4种,分别为TAA,TAG,TA和T;蛭纲10个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基因排序可分为2种类型,其差异表现在tRNAs的互换和长非编码区的长度的不同;扬子鳃蛭所属的吻蛭目(Rhynchobdellida)均为b型,绝大部分无吻蛭目(Arhynchobdellida)的排列方式为a型.基于蛭纲物种的13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的Neighbor-Joining(NJ)树进化分析显示,扬子鳃蛭与其他吻蛭目物种聚类.  相似文献   

13.
根据GenBank发表的荷斯坦奶牛CD14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方法对南阳黄牛的CD14基因进行分段扩增并测序,拼接后得到包含CD14完整编码区以及5’端和3’端非编码区的2 969 bp的全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南阳黄牛CD14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966 bp,共编码321个氨基酸,碱基组成分别为A(18.4%)、T(18.4%)、C(32.9%)、G(30.2%),编码区与荷斯坦奶牛CD14基因相比发生了2个碱基突变,没有引起氨基酸的改变。在5’端和3’端存在较长的非编码区,与荷斯坦奶牛CD14基因相比发生了7个碱基突变。南阳黄牛的CD14基因与荷斯坦奶牛、水牛、绵羊、山羊、猪、猕猴、大猩猩、人、小鼠的同源性依次降低,分别为99.8%、98.2%、96.8%、92.8%、83.5%、79.8%、79.7%、79.5%、71.9%。进化树所得的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分类结果一致。通过蛋白质结构预测,发现南阳黄牛CD14没有跨膜结构域。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技》2002,(4):36-38
2001年的生物技术产业可以说是充满了“大事”和“争论”。先是年初的基因大论战,塞莱拉(Celera)公司的科学家发现,在30亿个碱基对中只有3万个基因,大大少于先前认为的10万个基因;而后不久,另外的一些科学家指出塞莱拉的计算有误,正确的数目应该在3~10万之间,更可能的数目是6万。除了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在2001年又有许多物种的基因组测序完成,如难治性伤寒杆菌,致死性埃希氏大肠杆菌,日本河豚鱼等等。随着基因组测序的完成,许多科学家和投资者开始将目光投向了蛋白组学,正是在这一领域,IT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展开了前…  相似文献   

15.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了西藏黄牛的Am和Es同工酶,得出了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表明,西藏黄牛的Am和Es两个同工酶位点的基因分布及其频率与瘤牛种差异较在,而与普通牛种较为一致,这进一步从同工酶位点上验证了我们对西藏黄牛的Y染色体特征和血液蛋白多态性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相关抗原体外诱导T细胞的TCR Vα亚家族限制性表达和克隆性增殖情况。方法: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培养(MLTC)方法,利用CML细胞、K562细胞和bcr3-abl2多肽体外诱导脐血或正常人的T细胞增殖,用RT-PCR和基因扫描分析MLTC后T细胞的29个TCRVtx亚家族基因的互补决定区(CDR3),了解各Vd亚家族的限制性表达情况和T细胞克隆性增殖特点。结果:经CML抗原刺激后增殖的T细胞仅表达部分Vd谱系基因(1—14个亚家族),两例脐血均出现有Vα3亚家族T细胞克隆性增殖趋势;正常人外周血出现寡克隆增殖的Va5、Vα14亚家族T细胞。结论:CML相关抗原体外诱导脐血和正常人T细胞出现抗原相关的TCR Vα优势利用和克隆性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近些年来在蜜蜂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蜜蜂高通量测序相关文献并归纳总结,获得高通量测序在蜜蜂基因组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结果】高通量测序主要应用于蜜蜂线粒体基因组、核基因组和转录组3个方面。目前,蜜蜂属(Apis)下所有9个种的线粒体基因组以及6个种的全基因组已被获得。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一些与蜜蜂重要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被靶定。【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该技术在蜜蜂基因组学的研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深度不断加深。这为研究蜜蜂分类、系统演化、群体遗传、亲缘关系、群体历史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也为进一步筛选和利用关键基因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研究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和SHCP66(Src homology-domain cotaining protein,66ku)的基因在一个中国隔离人群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以及它们与长寿性状的相关性,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结合测序技术对2个基因的外显子区域进行小样本(40个随机个体)的单碱基多态位点(SNP)检测,并对其中apoe的2个侯选位点在大样本中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在apoe基因中发现3个SNP位点,其中一个在调控区内的位点是首次报道,shcp66发现3个SNP位点和一个缺失突变,均为首次报告.apoe的2个候选位点在隔离人群中的长寿个体及对照组中基因频率的卡方测验显示无显著差别(P>5%),因此,在该长寿人群中,该基因的多态现象与长寿性状无显著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基因拷贝数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拷贝数分析的研究王瑛(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陈来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1)关键词基因拷贝数;单倍体基因组;α1-抗胰蛋白酶基因;大鼠RALRS-1重复序列中图分类号Q578基因拷贝数(copynumber)...  相似文献   

20.
运用对PCR产物克隆后测序和对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16种植物的叶绿体rbcL基因和trnL-trnF基因间隔区序列进行了测定,选用PAUP软件分别对rbcL基因,trnL-trnF间隔区和rbcL基因-trnL-trnF间隔区联合数据矩阵进行分支分析,结果:(1)穗花杉属以置于红豆杉科内为宜,将穗花杉属独立成科的意见未得到支持;(2)三尖杉属内篦子三尖杉地位特殊,赞同成立篦子三尖杉组;(3)罗汉松科属单系群,竹柏类应归属罗汉松,不同意将其从该科中分离出来成立新科竹柏科;(4)不支持红豆杉科独立成目,其单生单轴球果可能是由复合双轴球果减化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