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利用固相反应法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存在下制备了盐酸掺杂聚苯胺,并以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循环伏安等测试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SDS对固相反应法制备盐酸掺杂聚苯胺的影响。结果表明:SDS存在下固相反应合成的盐酸掺杂聚苯胺与相同条件下盐酸掺杂聚苯胺相比,其分子链的氧化程度相对较小,结晶性、导电率及电化学活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
纳米导电聚苯胺(PANI),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三电极体系下的恒定电流法,通过多步电化学聚合获得以导电玻璃(ITO)为基底的纳米结构导电聚苯胺薄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薄膜进行形貌表征.由于电极材料的纳米结构,材料的比电容在电流密度为1 A/g及10 A/g下分别为829 F/g及667 F/g.以20 A/g的电流密度对电极进行500次的恒定电流充放电测试,电极的比电容下降为95.1%,显示了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以亲水性氧化锆膜为乳化媒介 ,煤油为连续相 ,纯净水为分散相 ,在有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条件下 ,采用一体式陶瓷外膜乳化装置直接制备W/O乳液。比较了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亲水性陶瓷外膜直接乳化法制得的W/O乳液均一、稳定 ;在转速为 490rpm ,操作压力为 0 .1MPa,表面活性剂浓度为 1× 1 0 - 4 mol/L的条件下 ,在分散水相中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制备W/O乳液效果最好 ,乳液粒径在 1~ 2 μm左右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制乳效果其次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最差 ;当水中加入的表面活性剂CTAB、SDS、OP浓度皆为 1× 1 0 - 4 mol/L时 ,对应的水 -煤油界面张力分别降至 1 2 .0 3mN/m、2 3.2 8mN/m、2 4 .64mN/m。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沉积法分别制备以钛网(Ti)为基体材料的聚吡咯(PPy)修饰的、PPy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PPy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PPy与十二烷基磺酸钠(SLS)联合修饰的钯-镍双金属(Pd-Ni)催化电极(Pd-Ni/PPy/Ti电极、Pd-Ni(CTAB)/PPy/Ti电极、Pd-Ni(SDS)/PPy/Ti电极和Pd-Ni(SLS)/PPy/Ti电极).探讨了不同表面活性剂掺杂对电极电化学催化活性的影响.循环伏安(CV)测试表明,在研究范围内,4个电极的最大氢吸附峰电流值分别为-93、-116、-70、-82mA,Pd-Ni(CTAB)/PPy/Ti电极的电催化性能最优.扫描电镜(SEM)分析了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引入对电极表面形态的影响.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分析了电极表面Pd、Ni的负载量.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4电极都形成了钯镍合金.试验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的引入使电极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性能,电化学脱氯潜能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聚苯胺(PANI)掺杂离子之间的交换,通过电化学方法分别在金电极上合成了樟脑磺酸(CSA)和盐酸(HCl)掺杂的PANI膜。采用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法(E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法(Raman)研究了两种离子掺杂的PANI在CSA和HCl溶液中的掺杂离子互换。结果表明:离子半径较小的掺杂离子Cl-可以较容易地将PANI中的半径大的掺杂离子CSA-交换出,而反之较难;聚苯胺膜的形貌在掺杂离子交换前后未发生太大变化,具有一定的形貌"记忆"效应。  相似文献   

6.
在常温条件下,以过二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同时利用杂多酸H4SiW12O40作为质子酸和制备导电聚合物的掺杂剂,通过液固相化学氧化聚合方法成功地合成出杂多酸掺杂的纳米纤维形貌的导电聚苯胺(PANI)材料.以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杂多酸掺杂PANI纳米纤维结构材料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其导电性,发现该材料的电导率为5.5S/cm.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沉积方法在氧化铟锡玻璃(ITO)基板上制备出Bi薄膜,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56)对Bi3+的循环伏安行为、Bi膜的结构以及表面形态等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Bi膜的表面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rij56对Bi纳米颗粒的形态影响较小,以CTAB和SDS为添加剂可分别获得片状和树枝状结构的Bi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8.
以KMn O4、Mn SO4和HNO3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KMn8O16纳米棒,用Cu2+和聚苯胺(PANI)对KMn8O16进行了掺杂、包覆改性的研究.通过XRD、TEM等技术对合成材料的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系统及交流阻抗测试法对合成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Cu2+掺杂和PANI包覆得到的样品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经过50次循环后容量仍有178 m Ah/g,具有较高的可逆比容量和优良的循环性能,为研究高比容量和循环性能稳定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9.
采用恒电流法制备不同掺杂的聚苯胺膜,通过循环伏安法对不同掺杂聚苯胺膜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不同掺杂聚苯胺膜的表面形貌特征.结果表明:3种不同掺杂的聚苯胺膜(PAn)对乙醇分子都有吸附性能,其中质子酸掺杂的PAn和纳米ZnO掺杂的PAn对乙醇分子的吸附性能较好,而KCl掺杂的PAn吸附性能相对较差,其吸附性能与掺杂前后聚苯胺膜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用超声波法合成γ相二氧化锰(γ-MnO2),然后通过循环伏安法在γ-MnO2颗粒表面电聚合聚苯胺(PANI),合成PANI/MnO2复合电极. 应用恒流充放电方法测试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γ-MnO2电极材料在电流密度500 mA/g时,比电容为210 F/g,而复合材料电极比电容为500 F/g,相比γ-MnO2电极材料提高了1.38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