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寅经过科场考案的打击之后,对人生的意义进行了再思考.与历史上许多文人一样,经过挫折之后,他曾借助佛道的理论来安慰自己.一些资料显示,他确曾在罹祸后,归心佛乘.从他的诗文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其佛道思想的存在.他诗文中的佛道思想凸显出他的佛道出世人格.  相似文献   

2.
“淮南三王”王艮、王栋、王襞三人在思想上有继承关系,但在佛道问题上却有不同的认识。王艮以正宗儒学家自居,但也承认佛道有佛道的作用,所以他虽然对佛道不感兴趣,但也不排斥佛道。王栋强调经世济用,他认为儒学主于经世,而佛道清虚寂静,不能为社会所用,所以他讨厌佛道,排斥佛道。王襞与他们截然不同,他高度认识佛道的功能,并钟情于佛道,成为泰州学派中少有的佛道热心人。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一生出入佛道,在"三教合一"的顶峰时代,从陆九渊"心"义出发,潜引佛道理论,融合佛道思想,正所谓"儒、佛、老庄,皆吾之用,是之谓大道".由此构筑了"此心即理"、"致良知"的心性学说.  相似文献   

4.
论佛源外来词世俗化的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土,在佛教逐步由印度佛教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大背景下,大量佛源外来词被译借到汉语中,并逐步成为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我们称这一过程为佛源外来词的汉化;汉化过程中,佛源外来词必然经历由佛教词语渐渐被世俗生活接受的过程,可以认为,佛源外来词的世俗化是佛源外来词汉化的重要步骤,一般经历了由教内到世俗、增加世俗生活意义、完全进入世俗生活以至迷失佛源等步骤。具体一个佛源外来词世俗化往往是几种情况互相交织的。  相似文献   

5.
就目前看来,僧安道壹的作品遗迹,主要在公元553—580年间,是中国历史的北齐到北周。直到1995年山东东平洪顶山僧安道壹作品的集中发现,其中包括丰富的题记与确切的纪年,由此兴起了对于僧安道壹作品研究的热潮。作为系列研究,本文将在对于僧安道壹书刊的特有佛名“大空王佛”的涵义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僧安道壹通过佛名的书刊方式,体现出独特的佛教思想,以及一个大沙门个体也可以成佛的态度,以期对于僧安道壹的思想观念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蔡李佛的拳术令很多人着迷,而博大精深的蔡李佛医术却很少人去关注,关于蔡李佛医术的文章与论述很少,本文首次对蔡李佛医术进行分类并对其传承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共同促进蔡李佛医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儒佛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大基础,三教的宗教文化是我国宗教文化的主体。在中国历史上,统治者一般都实行三教并用的政策,而宗教又与名山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对儒佛道与中国名山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就《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孙悟空的出生求长生及其取经经历设计,探讨了佛与道,分别从本心上和方法上教化孙悟空,佛道兼修方能养育人才的辩证关系。为我们更客观的理解和研究其他作品中的佛与道的关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蔡李佛拳"是南拳优秀的拳种之一。在武术界颇具影响。陈享创立蔡李佛拳至他去世(清道光十六年至光绪元年,公元1836年-1875年)这39年是蔡李佛拳的早期阶段,结合陈享生平事迹,尝试对蔡李佛拳武术早期的迅速发展的原因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立足我国佛教近代史上第一个研究型图书馆——世界佛学苑图书馆,简要对其组织体系、人员结构、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可以进一步揭示其运行模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北朝“二武灭佛”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教史上曾有过三次著名的灭佛事件,史称“三武灭佛”,其中两次发生在北朝时期。北魏太延四年(438年)三月,太武帝拓跋焘诏令五十岁以下的僧侣一概还俗。太平真君五年(444年)正月,又诏曰:“沙门之徒,假西戎虚诞,生致妖孽。非所以壹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也。自王公已下至于庶人,有私养沙门、师巫及金银工巧之人在其家者,皆遣诣官曹,不得容匿。限今年二月十五日,过期不出,师巫、沙门身死,主人门诛。”两年后,拓跋焘因镇压盖吴起义到长安,其随从牧马到一寺院,发现内藏武器,遂报告拓跋焘,搜查后又发现数以万计的赃贿之物和密室等不法证据。于是,拓跋焘下达了更为严厉的灭佛诏:“佛图形象及胡经,尽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史称“太武灭佛。”  相似文献   

12.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土,在佛教逐步由印度佛教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大背景下,大量佛源外来词被译借到汉语中以后,从词形到意义都受到汉语词汇规律的制约,逐步成为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佛源外来词的汉化,一般有“双音化”、“意译化”、“定型化”、“多义化”、“世俗化”、“词素化”等步骤,具体一个佛源外来词可以经历多种步骤,但不一定要经历以上每一种步骤。  相似文献   

13.
佛顶山自然保护区地衣植物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贵州佛顶山自然保护区的地衣植物 5科 6属 11种 ,并对其生境及资源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李翱对于佛教的态度,既不同于韩愈简单反佛、道,也不同于柳宗元等人只指明反佛、道的方向。他避免了韩柳各自的不足,开辟了第三条途径:援佛、道入儒以反佛、道。李翱在理论上坚持儒家本位,同时大胆借用佛、道的某些方法,吸收佛、道的某些内容,较好地解决了儒佛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李翱对于佛教的态度,既不同于韩愈简单反佛、道,也不同于柳宗元等人只指明反佛、道的方向。他避免了韩柳各自的不足,开辟了第三条途径:援佛、道入儒以反佛、道。李翱在理论上坚持儒家本位,同时大胆借用佛、道的某些方法,吸收佛、道的某些内容,较好地解决了儒佛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四种佛蝗染色体核型与C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染色体C带技术,对剑角蝗科(Acrididae)佛蝗属(PhlaeobaStal)的僧帽佛蝗(P.imfumataBr.-W、白纹佛蝗(P.alboemaZheng)、短翅佛蝗(P.augustidorsisBol.)、长角佛蝗(P.antennataBr.-W.)四个种的染色体进行了常规核型和C带带型分析研究,绘制了C带核型示意图二结果表明,四种佛蝗的染色体数都为2n=23.具有2~3对大型,5~7对中型,2~3对小型染色体.这四个种的主要区别表现在C带核型的差异上.C带带型差异可反映种间的分类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贵州佛顶山地区大型真菌208种(包括变种),其中贵州新纪录99种,隶属92属,31科;并对真菌的垂直分布,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和引导高校“佛系”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以新的理论视角,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压力应对模型的心理学分析框架,采用质性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16所高校7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厘清大学生的“佛系”特征、探索“佛系”大学生的成因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佛系”大学生具有低目标承诺、低自我超越、低人际交往和高依从性的“三低一高”特征;大学生在佛系特征得分上总体情况良好,但有近一半的同学却将自己标榜为“佛系青年”;“佛系”大学生无人口学特征差异,但在获奖和高校层次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别;高支持性的学校环境和高亲密度的家庭氛围能显著降低“佛系”大学生的人数比例,竞争压力与“佛系”大学生人数的关系则呈现U型的非线性分布形态;看似洒脱的“佛系”心态实质上却会对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埃佛菌素是80年代由美国、日本等国首先从土壤放线菌中发现的一种新的非营养性的饲料添加剂。它是一种畜牧上专用的添加剂,由于它驱虫增重的效果显著,广受各国养殖业的重视和青睐,所以被誉为80年代饲料添加剂的重大科技突破。  相似文献   

20.
今人研判宋儒对佛教的态度不外三种:一是排佛,二是吸佛,三是表面上排佛、背地里吸佛。而叶适认为,宋儒的佛教态度实际上也是一种处理佛教与儒学关系问题的策略,它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望而非之”“尽用其学”“以其意立言”。叶适对宋儒处理儒佛关系策略的检讨不仅展示了自己思想观念的独特性、健康性和智慧性,而且为理解周孔以后的儒学纯正性、宋儒在整合儒佛关系中的作用及限度、儒学与佛教在宋代新儒学中结合的形式和程度等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