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0):116-119
孤立地理解人与自然以及二者的关系,使得西方环境哲学迟迟不能外化为人们的生态自觉。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基石,重新解读人与自然及其双向对象化关系,环境哲学才能赋予自身以感性现实性,才能诉求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解”。  相似文献   

2.
"环境哲学"的五个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环境概念不同于生态概念,它是以人为参照的。动物与环境是直接同一的、特定的和封闭的,人的环境则是开放的、不确定的,自然界没有专属于人的特定环境。环境价值是一种不同于资源价值、消费性价值的“存在性价值”。在人与环境的伦理关系中,我们“有能力做”的,并非一定是“应当做”的。环境哲学的终极关怀是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试论科学哲学的"心理转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心理转向"是继"语言转向"之后,科学哲学在其理论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的又一重要趋向性特征.这一人类哲学理性的又一次进步归根结底是由语言哲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压力、科学发展所产生的外在动力以及西方科学哲学发展在后现代景观下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因此,它是科学与哲学自身逻辑发展自然而又必然的趋向.它的形成消解了科学及哲学研究中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极端对立,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英美哲学及大陆哲学的合流提供了中介与桥梁,并进一步促成了哲学重心由语言哲学向心灵哲学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科学社会学的“人类学转向”和科学技术人类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从科学社会学的人类学转向谈起,说明这种转向把科学视为人文文化诸系统之一,并采用人种志这种经验方法研究科学活动,因而进入了科学技术人类学领域,文章的最后部分提出了深入研究科学技术人类学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哲学人类学意义。它能够开启和拓展人的“身外的自然”,创造人所特有的人工工艺和“工艺学”;还能延伸和放大人的“自身的自然”,使人真正以类的力量进行活动;科学技术还是人类自我超越的重要维度,人类就是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实现和占有了自己的全面本质。  相似文献   

6.
西方当代环境哲学概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围绕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环境伦理学的分标、环境哲学与其他思潮的交融,以及环境哲学与环保运动的结合,将当代西方主要的环境哲学思潮,包括动物权利论、生物中心论、生态中心论、生态女性主义、后现代环境哲学、神学环境哲学、社会生态学、生物区域论加以梳理,并对各自的主要观点加以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7.
作为在世界之中的存在者,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是如何被揭示出来的?这是哲学人类学的基本话题之一。盖伦工作的显著特征是对周遭环境因素的考虑,并在"匮乏的生物体"意义上解释人的独特性的地位。卡姆拉认为盖伦夸大了人的自然属性,盖伦没有认识到,人作为唯一生物体拥有的不是"环境",而是"世界"。盖伦合理地揭示人类劳作与语言之间的相关性,但对于劳作中的语言问题并没有真正展开。卡姆拉指出了盖伦错误的实质:语言不应仅仅被视为人类的精神现象,而应该理解为具有语言的人类活生生的行为举止。通过对盖伦的批判,卡姆拉的建构主义哲学人类学获得三个向度:人的实际生存中的时间性维度;人的责任;语言的创制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与网络世界的哲学人类学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往的哲学人类学只研究人类个体而研究人类整体。伦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前沿成果证明了人类有整体性的生命,当每一个人都具有别人不可替供的功能即特定化时,人类将越来越完善,以不在场形式存在的网络尤其是Internet是整个人类生命的最高体现。这才是探索人类的哲学人类学。  相似文献   

9.
哲学人类学是现代西方主要哲学思潮之一,以"人是什么"问题为轴心,围绕人在本质上是"工具制作的动物"或"理性、精神的动物"展开争论,形成了"工具论"和"理性论"两大传统。奥特加·加塞特提出人并非天生的"工具动物"或"理性动物",人的本质并非即成的、被给予的,而是需要通过专属于人的技术活动不断获取;人通过技术在建构自身存在的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生活。但技术并非人的本质属性,而是生活中"第二性"的创造活动。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奥特加追问的是"人做什么",而不是"人是什么",由此超越了传统哲学人类学的争论,从人的存在出发思考技术,并面向人类生活建构技术哲学。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0月15日至16日全国环境哲学第二次年会暨“环境哲学与和谐社会”研讨会在山西大学召开。由于目前我国环境哲学研究还是主要表现为现代性的人类中心主义和一定程度上反现代性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这两大纲领的对立,因此参加这次会议的一些学者企图打破这种对立,尝试寻找超越二者的环境哲学之路。黄巧玲等环境公正论者坚持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纲领。他们认为,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环境公正方面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经典技术哲学分为前后不同的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以工程学的传统为主,其学科范式特征表现为人类学的、唯物论的和技术乌托邦主义的倾向;后一阶段以人文主义的传统为主,其学科范式特征表现为视域的多元化、理论基础上的后现代性和方法上的规范性。两种传统的融合促进了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  相似文献   

12.
荷兰技术哲学追从经验转向范式,在后现象学分析框架下形成的特文特模式具有描述性维度与规范性维度,通过双重聚焦技术价值的伦理和非伦理部分,提供了一种技术哲学的研究视角。并且,经验转向在特文特模式的后现象学纲领下引入文化元素,将推动技术哲学的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哲学:哲学当代创新之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环境哲学缘起于人类对自身当代生存状况与未来命运的忧虑和关注,人类生命中自然意识的觉醒以及人类文明范式的当代转型的科学基础与文化背景中。对于人与自然生态系统及人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非生物的关系思考和研究,生态环境哲学可在吸收与转换现代生态科学与环境科学的知识与原理的基础上而进行哲学当代创新。这种创新意味着哲学范式的一种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4.
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后现代向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现代哲学全面解构了现代性,同时又以一种建设性的创造精神展示着生态后现代主义.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至少在批判精神、基本视野、思维方式、观念构架和话语表达等六大方面展示着这一后现代向度.它在人与自然关系层面上挑战现代性,为走出生态危机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然而,环境伦理的后现代向度使其在理论上难以避免相对主义的弊端,在实践上不免有"西方中心论"及"富人伦理"之嫌.所以,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在合理性与有效性上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哲学关注环境问题,要以哲学意义上的环境概念为基点进行讨论。即如何确定“中心事物”和“有关的周围事物”。对此的不同确定导致“生态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原则分歧。但分歧的双方都聚焦于同一个对象:生态系统中有自主意识的生命体——人类及其活动。哲学关注的环境是人类作为主体在其中活动和发生影响的环境。哲学关注环境的目的:一是探讨作为环境的存在本质上“是什么”的问题,二是讨论自主活动的人类对于环境所担负的责任伦理问题。可以尝试哲学原有的经验实证方法、理性预设方法和现象学方法的综合来提供一种具有系统性的哲学框架以构建一种环境哲学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环境正义:环境伦理的回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伦理是实践哲学的一部分。进入20世纪90年代,环境伦理由于缺乏对现实的关注而陷入了某种发展困境。与此同时,作为对传统的环境保护运动的补充和社会正义这一永恒主题在环境领域的延伸的环境正义运动及其相关理论的发展,不但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响应。环境正义实际上是对传统民法原则的讨论和校正,其所代表的从现实的角度看待环境问题的倾向,也是环境伦理谋求自身发展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工程哲学:"元"哲学与社会认识论的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元”哲学和社会认识论的角度来审视工程哲学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第一,对工程哲学是什么进行提问,尤其是通过对“是”的“元”哲学追问,可以反思目前我们关于工程哲学的定义方式;第二,社会认识论关于智力劳动分工的思想,使我们认识到至少可以有三种分属于不同认知主体的工程哲学范式,即工程师的工程哲学。哲学家的工程哲学,决策者的工程哲学;第三,通过思考工程哲学的前景由什么来决定,我们可设想开放的、共和的、正义的工程哲学三种可能的发展向度。  相似文献   

18.
工程哲学的实践哲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只有将工程哲学放到实践哲学的大背景下,对其中所必然生发出来的哲学基本问题进行论证,才能为工程哲学找到可靠的根基,从而防止其失去应有的哲学意味。本文试图为工程哲学奠定一个牢靠的实践哲学基础,表明工程哲学是实践哲学的具体化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