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硫化氢(H2S)对白桦悬浮细胞中多胺含量和次生代谢物积累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添加到白桦悬浮培养体系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分析不同形态的多胺含量、多胺合成酶和分解酶活性以及黄酮、多酚和三萜等次生代谢物含量。【结果】 NaHS处理后白桦悬浮细胞中总多胺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1 mmol/L NaHS处理24 h时腐胺和亚精胺总含量达最高值,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0.51%和12.37%; 除高氯酸不溶性结合态亚精胺外,NaHS处理后白桦悬浮细胞中游离态、高氯酸可溶性结合态和不溶性结合态腐胺和亚精胺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同样,NaHS处理后多胺合成酶(ADC)和多胺分解酶(PAO)活性基本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分别为15.91%~26.33%和137.50%~250.12%; 1 mmol/L NaHS与不同浓度的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分别处理悬浮细胞,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白桦悬浮细胞中多酚、黄酮和三萜含量。其中,5 mmol/L 腐胺与NaHS共同处理后白桦悬浮细胞中多酚、黄酮和三萜含量达最大值,分别比NaHS单独处理增加了26.69%、13.22%和 4.55%。【结论】H2S处理提高了白桦悬浮细胞中多胺和次生代谢物含量,H2S与多胺共同处理可进一步促进次生代谢物的累积。  相似文献   

2.
以野蔷薇为材料,提取内源多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腐胺、亚精胺、精胺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多胺提取过程中,样品用量0.2 g、冰浴浸提液300μL、苯甲酰化反应37℃,提取效率最高.HPLC检测参数:流动相为V(甲醇)∶V(水)(60∶40),进样量15μL,流速1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保留时间15 min时,3种内源多胺可完全分离并定量测定,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测定加标回收率为87.17%~103.64%,表明该方法可靠.在野蔷薇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叶片培养3 h,内源多胺无明显变化,培养3 d后,多胺总量和腐胺含量显著增加,5 d后,亚精胺和精胺含量显著增加,亚精胺含量最高,精胺其次,腐胺含量极显著下降,同时多胺总量下降,说明在野蔷薇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启动阶段,腐胺向下游产物亚精胺和精胺发生了转化;在培养25 d的愈伤组织中,多胺总量显著下降,腐胺和精胺含量很低,说明在野蔷薇愈伤组织增殖阶段,可能精胺作用不大.该试验建立了内源多胺的2 mL提取体系,该方法降低了样品材料的用量,多胺提取过程更简便高效,并初步探索了野蔷薇...  相似文献   

3.
旱金莲胚胎发育中的内源多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金莲胚胎发育过程中,内源多胺以亚精胺含量最高,而且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相对稳定,腐胺含量最低。腐胺、精胺和亚精胺的含量在幼胚分化期最高,幼胚分化完成后腐胺和精胺含量迅速下降,直至分化后期才稳定下来。这表明腐胺和精胺与旱金莲胚胎发育和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4.
多胺(Polyamine)是生物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量脂肪族含氮碱。常见的有腐胺、尸胺、亚精胺和精胺等。近年来发现多胺是一类重要的代谢调节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细胞的生命活动[1、3]。特别是当任何组织的生长速率有显著改变时,多胺的含量也发生相应的改变[2、3、4]。植物体内的腐胺、亚精胺主要是由精氨酸脱羧进一步转化而来的[1、2、3、5、8]。精氨酸脱羧酶(ADC,EC.4.1.1.19)是多胺生物合成的限速酶,理论上ADC活性和  相似文献   

5.
多胺(Polyamine)是腐胺(Putresine)、尸胺(Cadaverine)、亚精胺(Spe-rmidine)和精胺(Spermine)的总称。是生物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量脂肪族含氮碱。早在300多年以前人们就从生物排泄物中发现了多胺。近年来发现多胺在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多胺代谢又受到体内诸多因素的调节。因此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已查明,多胺在真菌、藻类和多种高等植物的各种器官中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6.
在江苏南通附近海域进行围隔实验,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围隔海水中游离态多胺的浓度。结果表明,围隔实验组中精胺的平均浓度最高,为17.13 nmol/L,亚精胺的平均浓度最低,为2.08 nmol/L;高盐度条件可提升环境中多胺浓度,对腐胺浓度影响最大;一次性添加硝酸盐氮(NO3—N)和磷酸盐磷(PO4—P)对环境中多胺的浓度水平有促进作用,其中对精胺和亚精胺的浓度影响最明显。一次性添加氨氮(NH4—N)和PO4—P与连续性添加相比,两者都可使环境中多胺浓度升高,与只添加NH4—N的情况相比,添加NO3—N和NH4—N更有利于提高环境中的亚精胺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产葡萄酒产品中生物胺组成和含量的检测分析,了解国产葡萄酒中生物胺含量现状。采用GB/T 5009.208—2008方法,对国内市售的250个国产葡萄酒样品中8种生物胺(色胺、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精胺和亚精胺)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国产葡萄酒样品中8种生物胺含量范围分别为色胺0~32.78mg/L,苯乙胺0~48.20mg/L,腐胺0~46.60mg/L,尸胺0~9.38mg/L,组胺0~14.37mg/L,酪胺0~14.60mg/L,精胺0~12.73mg/L,亚精胺0~0.50mg/L;葡萄酒样品中检出率最高和最低的生物胺分别为腐胺和精胺,检出率分别为88.4%和50.0%,组胺检出率为52.8%;98.8%的葡萄酒样品中组胺含量低于10mg/L,98.0%的葡萄酒样品中酪胺含量低于10mg/L。同其他种类葡萄酒相比,干红葡萄酒样品中生物胺含量相对较高,但与欧洲葡萄酒传统酿造国家的同类产品含量水平一致。国产葡萄酒中生物胺含量水平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具有较好的饮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近海赤潮消亡后水体缺氧的预测与生物防治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东山县八尺门网箱养殖区发生中肋骨条藻赤潮期间,跟踪监测赤潮消亡过程及消亡后DO的变化,同时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观测.研究江蓠对赤潮消亡后水体DO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蓠可以减缓赤潮消亡后出现的水体缺氧;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可以预测海区赤潮消亡后DO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赤潮多发区1990年6月观测到的一次赤潮可以认为是夜光藻——中肋骨条藻交替型赤湖.纵观整个赤潮发育过程,夜光藻和中肋骨条藻交替成为优势种,其中夜光藻最大密度为3.49×10~6ccll/mm~3.多发区海域基本上为正规半日潮,与潮汐呈相似波动特征的环境要素有盐度、DO、pH 和 SiO_3-Si.赤潮发生时,表层水体营养盐有不同程度消耗,其中 NO_3—N、NO_2—N、PO_4—P 和SiO_3—Si 的最大降幅分别达10、6、3和3.5倍.此外,在中肋骨条藻赤潮阶段,水体 DO、pH 值升高、盐度下降,而且当赤潮消亡后很快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外源多胺对香蕉叶片的低温效应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工气候箱中模拟寒潮对香蕉幼苗造成的冷害 ,研究外源多胺 (精胺、亚精胺、腐胺 )对低温期间香蕉叶片过氧化物酶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试验表明 ,叶面喷施 0 .6mmol·L-1精胺 ,0 .8mmol·L-1的亚精胺可明显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 ,而相对电导率则下降 ;但不同浓度的外源腐胺对两者影响不明显 .  相似文献   

11.
石蒜花期前后鳞茎内源多胺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薄层层析-荧光测定法研究了石蒜花期前后鳞茎内源多胺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内源多胺与石蒜开花的关系.在花芽分化前期鳞茎内3种多胺的浓度是递增的,于6月初达到最大;在花芽分化后期,鳞茎内3种多胺的浓度是递减的.花期腐胺Put和精胺Spm含量迅速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但花后展叶期又有明显回升.整个发育过程中以Put的含量最高,变幅较大,而亚精胺Spd含量最少,变幅较小.  相似文献   

12.
从豇豆(Vigna unguiculata)幼叶分离纯化的多胺氧化酶对腐胺(Put)、尸胺(Cad)、1,6-己二胺和1,10-癸二胺等二胺类底物有较强的亲和力,底物的碳链长度越短,亲和力越强.该酶对亚精胺(Spd)和精胺(Spm)的氧化也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另外,反应介质的[Spd]/[Put]和[Spm]/[Put]比值以及O2浓度对该酶的催化活性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不同丙氨酸氮比率(0%,25%,50%,75%和100%)人工海水培养基(ESAW)一次性培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研究丙氨酸氮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不能利用丙氨酸作为氮源进行生长.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丙氨酸(0.549 mmol/L)对中肋骨条藻有"刺激作用",促使叶绿素a和最大光合效率均处于较高状态,胞内ROS含量上升,第9天中性脂肪增加了94%,藻细胞不能正常进入休眠状态.基于本实验结果推测,赤潮硅藻中肋骨条藻不能利用游离氨基酸作为氮源进行生长,而且藻细胞胞内代谢受到特定氨基酸(如丙氨酸)的影响,在无机氮耗竭的情况下不能进入休眠状态.本研究有助于了解游离氨基酸对赤潮硅藻生长及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潜在影响,为赤潮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温度、盐度和硅酸钠浓度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了模拟生物絮团培养条件下不同温度(10、15、20、25、30、35℃)、盐度(10、15、20、25、30、35)和硅酸钠添加浓度(0、2、5、10、15、20 mg/L)对中肋骨条藻生长、培养水体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株中肋骨条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10℃低温也能正常生长,最适盐度为30,最适硅酸钠添加浓度为5 mg/L.在适宜温度、盐度和硅酸钠添加浓度条件下,其增殖过程基本符合单胞藻的S形生长曲线.藻体在高温(35℃)时不能繁殖、盐度低于25时生长较差,硅酸钠添加浓度在0~5 mg/L时,随浓度增大,藻细胞最大密度逐渐增大,超过10 mg/L时,藻体繁殖受到抑制.养殖生产中,可通过适当提高温度和盐度,添加适量硅酸钠以提高产量,降低饵料系数和成本.  相似文献   

15.
实验条件下原甲藻与中肋骨条藻种间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恢明  张健  刘力章 《江西科学》2011,29(5):593-596,677
微藻化感作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生态学现象,其在解释微藻藻种分布、群落结构及种群动力学方向起着关键作用。选择我国典型常见赤潮优势种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与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作为对象,研究实验室共培养条件下2种微藻种间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以1×104 cells/mL的密度接种共培养时,原甲藻的生长状况几乎没有显著变化(F=0.004 48,P=0.947 96>0.05),而共培养的中肋骨条藻被原甲藻强烈抑制致死(F=5.116 63,P=0.047 21<0.05)。Lotka-Volterra双藻竞争模型分析知,共培养条件下原甲藻的种间竞争能力大于中肋骨条藻的种间竞争能力。在去藻滤液实验中,灭菌处理及未经灭菌处理的原甲藻去藻滤液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都没有显著影响(P>0.05);中肋骨条藻-原甲藻共培养体系的去藻滤液经灭菌处理及未经灭菌处理培养中肋骨条藻时,中肋骨条藻的生长也没有显著变化(P>0.05)。可见,中肋骨条藻与原甲藻共培养时的种间相互作用,可以由细胞间的直接接触进行,而并不需要通过介质来完成。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出可以降解石油类的海洋微藻,将微绿球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在不同浓度的石油烃溶液中培养后测定细胞密度,叶绿素a和SOD酶变化以及结束石油烃的剩余量,结果表明微绿球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浓度在低于2 mg/L的石油烃中能够较好的生长,可以用来利用降解一定含有一定浓度石油烃的污染海水。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在低温弱光下茄子叶片腐胺、亚精胺、精胺等内源激素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选取6个不同茄子品系,进行低温弱光处理,前2 d白天15℃,夜间10℃;后10 d白天10℃,夜间7℃,设常温对照(日间8:00~17:00保持25℃,夜间17:00~8:00保持18℃)。结果表明,在常温下各材料内源激素的叶片多胺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腐胺质量分数在57.197~63.194 ng·g~(-1)之间,亚精胺质量分数在3.656~4.459 ng·g~(-1)之间,精胺质量分数在11.752~12.480 ng·g~(-1)之间。经低温处理后差异显著,腐胺、亚精胺质量分数上升,精胺质量分数下降。相关性分析发现,茄子幼苗耐低温性与处理后的腐胺、亚精胺、精胺质量分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可以用上述指标鉴定茄子耐低温弱光性。  相似文献   

18.
以旱116为材料,研究分蘖期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及多胺含量的影响及与后期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影响叶绿素含量,株高相对增长速率及分蘖数的相对增长速率,通过回归分析,只有分蘖数的相对增长速率被引入方程;在外源精胺(Spm)的处理下,水稻抗旱系数显著增加,叶片中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明显上升;在外源鸟嘌呤腙(MGBG)的处理下,水稻抗旱系数明显减小,叶片中Spd及Spm含量明显下降,通过相关分析,叶片中Put、Spd及Spm含量分别与抗旱系数及分蘖数的相对增长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中Put、Spd及Spm含量与后期产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菜豆(Phaseolus Sp)为试材,进行了不同贮藏保鲜处理及采后生理的研究.结果表明,菜豆的呼吸漂移属于呼吸跃变型,在常温条件下,菜豆采后15d出现呼吸高峰,其后豆荚迅速腐烂.在0~8℃低温条件下,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豆荚腐胺、精胺、亚精胺、还原糖等含量先上升,而后逐渐下降,而叶绿素、维生素C含量则呈下降趋势;适宜低温可促进腐胺、精胺、亚精胺等多胺的合成并保持较高的质量摩尔浓度,从而有效延缓豆荚的衰老.不同贮藏温度、保鲜剂处理对豆荚的保鲜效果影响显著,其中以贮温4℃、保鲜剂Ⅲ号处理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西葫芦子叶花芽分化时内源激素、多胺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葫芦子叶于附加1.0mg/L KT(激动素)MS(Murashige,Skoog)培养基中培养,明显提高了子叶的花芽分化率,分析其内源激素,多胺含量 态变化,发现经KT处理组的子叶在花芽分化时,其内源GA1/3(赤霉素)含量降低,而ZRs(玉米核苷)含量显著增加,表现出高的ZRs/GA1/3 比值,花芽分化时,子叶内源Spm(精胺),Spd(亚精胺)含量剧增,其中经KT处理组的子叶,其内源Spd含量较对照组增加2倍多,而Put(腐胺)含量在萌生不定根和营养芽时急剧增加,但到花芽分化时又突然下降,表明内源ZRs,Spd含量高与ZRs/GA1/3比值高有利于西葫芦子叶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