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范镭 《科学通报》1988,33(13):1040-1040
有资料表明,阿片肽参与多种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本室过去发现,在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内(ith)注射不同阿片受体的激动剂,可引起平均动脉血压(MAP)的降低。本文是用失血性休克的大鼠,研究阿片肽在脊髓水平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痛稳素(nocistatin)在疼痛调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甩尾潜伏期作为伤害感受的指标,用von Frey纤维测量机械性痛觉超敏,观察给大鼠脑室注射痛稳素能否逆转孤啡肽的抗吗啡镇痛作用,以及脑室注射或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痛稳素能否影响神经源性痛大鼠的机械性痛觉超敏。结果表明,脑室注射痛稳素不影响大鼠的甩尾潜伏期,也不影响吗啡镇痛,脑室注射或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痛稳素也不影响神经损伤侧后肢的缩足阈值。然而,脑室注射痛稳素能显著逆转孤啡肽的抗吗啡镇痛作用,由  相似文献   

3.
八肽胆囊收缩素抗血清对电针耐受的翻转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济生 《科学通报》1985,30(6):480-480
八肽胆囊收缩素(CCK-S)是典型的脑肠肽之一,既存在于肠壁也存在于脑内。向中枢神经系统中注射CCK-8具有对抗针刺镇痛的作用。为了研究长时间电针所引起的电针镇痛逐渐减弱(电针耐受)现象是否与内源性CCK-8释放有关,我们给大鼠脑室或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CCK-8抗血清,观察其是否能翻转电针耐受。  相似文献   

4.
丁玄宙 《科学通报》1985,30(12):960-960
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是迄今所知在脑内含量最多的神经肽之一,也对身体多种功能起着复杂的调整作用,其中之一是它对痛感受机能具有调整作用。从外周或中枢注射CCK-ε都可对抗吗啡镇痛。我们将CCK-ε注入大鼠侧脑室或脊髓蛛网膜下腔,观察它对不同参数电针镇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谢翠微 《科学通报》1984,29(5):309-309
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能下行抑制系统在痛觉调制中的重要作用已引起广泛注意,有资料表明,吗啡或电针的镇痛作用可能部分地是通过NE能下行抑制系统而实现的。Reddy等报告,脊髓蛛网膜下腔内直接注射小剂量NE,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反复注入外源性NE则  相似文献   

6.
金文泉 《科学通报》1981,26(12):759-759
针刺能激发脑内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的活动,这是实现针刺镇痛的必需条件。脑内5-HT能神经元的胞体主要集中于脑干中缝核群,大鼠的5-HT能上行纤维通过前脑内侧束(MFB)经中脑而主要分布于间脑、端脑。其下行纤维沿脊髓外侧束下行,末梢广泛分布于脊髓灰质。文献[2]报道,以机械损毁MFB后,端脑、间脑的5-HT与5-羟吲(口乃木)乙酸(5-  相似文献   

7.
谢益宽 《科学通报》1985,30(21):1668-1668
最近的神经解剖学的研究证明,脑干下部的单胺类神经元,特别是去甲肾上腺素(NA)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发出大量下行性纤维支配脊髓的交感节前神经元和延脑的副交感中枢。单胺类神经元对自主性神经中枢的相对特异性支配提示他们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本研究试图分析脑干下部NA能和5-HT能神经元对脊髓交感节前神经元和迷走神经元传出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马青平 《科学通报》1992,37(9):847-847
杏仁核与机体的情绪、行为、心血管及内分泌等活动的功能调节有关。中缝背核和中央上核是脑内5-羟色胺(5-HT)能上行系统的重要起源。电刺激中缝背核可以提高痛阈,将5-HT拮抗剂肉桂硫胺注入杏仁核能对抗电针和吗啡的镇痛作用,许德义等据此提出可能  相似文献   

9.
周保和 《科学通报》1979,24(5):237-237
近年来在针麻原理研究中有不少报道指出中枢5-羟色胺(5-HT)在针刺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幅度降低脑内5-HT含量可使针刺镇痛作用减弱;腹腔注射5-HT的前体5-羟色氨酸(5HTP)提高脑内5-HT含量,则针效显著加强。本工作中我们试图对5HTP加强针刺镇痛的现象作进一步分析,并观察5-HT的另一个前体左旋色氨酸(TP)是否也具有同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枢八肽胆囊收缩素促进大鼠失血性休克的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林 《科学通报》1991,36(11):863-863
有资料表明,中枢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可对抗外源性注射阿片肽和由内源性阿片肽介导的镇痛作用。我们最近的工作表明,阿片肽引起的降血压作用也能被中枢注射CCK-8所翻转(梅林等,待发表)。上述实验结果都倾向于说明CCK-8有强烈的抗阿片肽作用,可能是体内的抗阿片物质。 我室以前的工作表明,失血性休克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ith.)灌流液中甲啡肽和亮啡肽  相似文献   

11.
叶惟泠 《科学通报》1980,25(3):141-141
黑质5-羟色胺(5-HT)的含量是非常高的,它的色氨酸羟化酶的活性也是较高的;放射自显影和电生理的研究均提示:传入到黑质的神经纤维末梢有些是起源于脑干中缝核。我们过去的工作表明,电针家兔督脉“穴位”时,脑干中缝核5-HT含量明显升高,5-HT能神经元活动加强。为此,我们在和以前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测定了中脑黑质5-HT和5-HT的代  相似文献   

12.
大鼠杏仁核内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引起血压降低心率加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学才 《科学通报》1985,30(5):385-385
情绪活动可以影响心率和血压,这是生理学中熟知的事实。情绪活动受边缘系统控制。许多电生理工作证明,电刺激大脑边缘系统某些结构可产生多种植物性反应,特别是引起心血管活动的改变。最近有实验指出,给大鼠杏仁核较弱的电刺激(4—5V,80Hz),可引起心血管活动的明显抑制。但关于杏仁核内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元受何种神经递质的支配,尚缺乏具体资料。本工作应用脑内微量注射的方法向大鼠杏仁核内注射β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ISO),观察其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ISO的效应是否能为β拮抗剂心得安所阻断。  相似文献   

13.
韩济生 《科学通报》1985,30(17):1352-1352
不论在吗啡镇痛或针刺镇痛中,中枢5-羟色胺(5-HT)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发源于脑干中缝核群的5-HT能纤维可上行至前脑,下行至脊髓。关于5-HT下行纤维对疼痛感受所起的调制作用目前研究较多也较肯定;有关脑干上行性通路的研究则较少。脑室注射5-HT受体阻断剂肉桂硫胺可削弱针刺和吗啡镇痛,说明5-HT可在脑内发挥镇痛作用,但其具体作用部位不明。本工作表明,将微量吗啡注入PAG内,可兴奋上行5-HT能通路,在伏核内稀放5-HT,而产生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脑内5-羟色胺(5-HT)神经原的胞体集中在脑干中缝核群,它的纤维投射到许多脑区和脊髓,荧光组织化学的工作证实它们有明确的通径,神经药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也证明有5-HT突触和受体,可认为已自成一个系统。脑內5-HT能神经系统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与镇痛作用有密切关系,当脑内5-HT正常含量减少时,能削弱吗啡的镇痛效应,针刺镇痛与5-HT能神经系统的作用关系已有许多报道,但是,不少重要问题仍然不清  相似文献   

15.
钙离子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祖暄 《科学通报》1977,22(10):454-454
钙的生理作用广泛而复杂,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都与钙离子浓度(或活度)有关.早在四十年前,McLean和Hastings就曾明确指出,离子化钙是生理活性物质.脑室内注射CaCl_2能引起动物睡眠,而且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钙在麻醉性镇痛剂的镇痛机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了解,不少神经递质如5-HT(5-羟色胺)对中枢神经元活动的  相似文献   

16.
通常认为颅内压升高超过动脉舒张压时出现的血压升高和呼吸抑制是脑组织移位、血管受压引起的脑缺血反应.但也有人报告,没有原发性心血管病变的颅内高压患者,血压往往低于正常值;轻度升高麻醉犬的颅内压,也只能引起血压降低或不规则波动.这些差异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我们在麻醉兔不同部位的蛛网膜下腔注入人工脑脊液,试图分析呼吸和心血管反应与颅内压升高的程度及注液加压部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吴本玠 《科学通报》1979,24(12):570-570
近年来有不少资料证明,脑内5-羟色胺(5-HT)与针刺镇痛有密切的关系。脑内5-HT来源于5-HT能神经元,而脑内5-HT能神经元系统的胞体主要集中于脑干的中缝核群。关于中缝核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国内也有一些研究。本文用中缝背核单位放电频率作为该核团细胞机能活动的指标,观察电针刺激和伤害性刺激对其自发放电频率的效应,以进一步探讨中缝背核和5-HT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宣雨霆 《科学通报》1985,30(4):304-304
伏核是边缘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神经结构,受中脑中缝核群[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胞体集中地]上行神经纤维的支配,核内存在着大量脑啡肽和阿片受体。我们曾经报道,家兔伏核内微量注射5-HT受体拮抗剂肉桂硫胺或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可部分阻断针刺或静脉注射吗啡所引起的镇痛作用,说明伏核内的5-HT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内啡紊)都参与针刺镇痛或吗啡镇痛。但5-HT和内啡素是平行地起作用,抑或先后(串联地)起作用,是一  相似文献   

19.
5-羟色胺及其受体在结肠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平菊 《科学通报》1995,40(21):2001-2001
5-羟色胺(5-HT)也称血清紧张素,在体内主要产生于消化道的内分泌细胞,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刺激胃酸分泌和胃肠蠕动、促进胃肠粘膜生长等.近年发现,除起源于内分泌细胞的类癌外,其他一些肿瘤细胞也能分泌5-HT,如小细胞肺癌、结肠癌和培养的肝癌细胞等.有实验表明,5-HT能刺激结肠癌细胞的增殖,5-HT1受体介导了这一作用.将5-HT1c受体基因导入成纤维细胞并使之表达,能导致成纤维细胞向恶性转化.因而目前认为5-HT  相似文献   

20.
沈上 《科学通报》1995,40(6):555-555
CCK-8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抗阿片肽,它参与吗啡耐受和电针耐受机制,而成为中枢抗阿片镇痛的主要物质之一,本室以往的工作表明,吗啡和电针可促进脊髓CCK-8的释放.但电针是直接引起CCK-8释放,还是通过内源性阿片肽间接引起其释放,这个问题还不清楚.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脊髓蛛网膜下腔灌流液中CCK-8放免活性(ir),观察电针引起灌流液中CCK-8-ir含量的改变,以及上述变化是否能被阿片桔抗剂纳洛酮所阻断.在获得阳性结果后,进一步分析了阿片样物质引起CCK-8释放的受体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