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分时电价下电锅炉经济运行的BP网络负荷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DSM)的日益深入和分时电价制度的日益完善,蓄热式电锅炉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BP预测模型对蓄热式电锅炉供热系统进行了热负荷预测.并以某医院1 200kW蓄热式电锅炉优化运行的研究为例,得到了某日预测的逐时热负荷与实际热负荷的对比关系,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准确的房间冷负荷预测是空调运行过程节能的基础.首先,根据房间能量平衡方程,通过分析供冷量、冷负荷和蓄热量的关系,提出调温模式下房间负荷预测模型;然后,利用频域分解法实现蓄热计算,应用深度循环神经网络实现温度恒定条件下冷负荷预测;最后,综合温度变化下的蓄热量和温度恒定条件下的冷负荷预测,得到调温模式下房间冷负荷预测值.为提升深度学习算法收敛速度,在深度循环神经网络反向传播修正参数的过程中引入了高斯-牛顿法-LM (Levenberg-Marquardt)法自适应切换的学习算法.仿真实验和实测实验均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实现房间逐时负荷预测.本方法实现了调温模式下房间负荷需求的快速精确计算,可用于实现建筑被动热储能的定量计算,同时为整个电网需求侧直接负荷控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区域供冷系统中冷冻水输送管线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了确定区域供冷系统冷冻水输送管线最优水流速度和保温层最优厚度的优化模型,其目标函数为系统的年度费用,由冷冻水二级泵的年运行费用、冷冻水输送管线冷量损失费用、二级泵功耗导致的冷水温升所产生的费用、冷冻水二级泵的折旧和维修费用以及冷冻水输送管线折旧和维修费用5个部分组成.考虑全年变负荷运行的特点,在部分负荷时假设冷冻水的供回水温差不变,采用变频泵调节流量.通过实例计算,得到以下结论:对于区域供冷系统,存在最优的水流速度和保温层厚度;冷水输送距离对最优水流速度和保温层最优厚度没有影响;最优水流速度随电价升高而降低,随设计冷负荷增大而升高;保温层最优厚度随电价升高而增加,随设计冷负荷的增大而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4.
冰蓄冷系统基于负荷预测和优化的实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基于西安地区某办公楼空调季节的数据,进行了逐时温度和冷负荷的预测。然后,讨论了温度预测对负荷预测,负荷预测对离线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冷负荷预测的准确度不受异常天气情况的影响;而负荷预测的准确度直接影响非线性优化的结果;在线修正是至关重要的。最后,给出了实时控制中负荷预测及离线优化结果在线修正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二级网燃气调峰集中供热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由于室外气温变化引起热负荷波动和集中供热热源的供热量频繁变化,导致热源热效率下降、能源浪费.在二级网设置燃气调峰锅炉的集中供热系统,通过延长主热源燃煤锅炉在额定工况下的运行时间,以提高锅炉的平均运行效率.为优化此类系统,以运行能耗费用经济为目标,建立了单变量有约束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以实际供热系统为例,确定了计算最佳一级网设计负荷占系统设计热负荷的比例、燃气调峰锅炉的最佳启动温度及调峰运行时间的方法,为该类型供热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夏辰玥  陈功  梅松 《科技资讯》2012,(9):141-143
本文分析、研究上海虹桥机场能源中心实际运行中的蓄冷兼供冷工况,特别针对供冷需求较小但又是必须满足的情况。通过实验论证、开发供冷系统夜间旁通管的功能,意图在于充分地应用供冷水泵旁通管,利用蓄冷过程中冷水机组水泵的扬程余量,同时完成蓄冷和小负荷供冷,从而降低供冷的能耗。  相似文献   

7.
依据制冷主机系统寿命周期费用最小的原则,建立了考虑全年供冷负荷变化的区域供冷系统中不同类型制冷主机之间设计容量分配的优化模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在电价和蒸汽价格确定的情况下,对于冷负荷一定、采用电制冷主机和吸收式制冷主机作为冷源的某区域供冷系统,两种制冷主机之间的设计容量分配存在最优值;电价与蒸汽价格的变化均影响制冷主机设计容量的优化分配,但电价的影响很大,蒸汽价格的影响相对较小:蒸汽的供应量是否有限制,既影响制冷主机设计容量的优化分配,又影响区域供冷系统中制冷主机系统的寿命周期费用.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的角度综合考虑,基于动态年折算费用法建立了区域供冷系统供回水经济温差的优化模型,并以夏热冬冷地区某小区区域供冷系统为例,分析了用电价格、比摩阻、供冷距离以及空调负荷等因素对供回水经济温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供回水经济温差为6.3℃时,年度费用最低,此时供水温度为5.9℃,与常规设计温度7/12℃相比,每年可节约2.4万元,经济温差随电价的增加而减小,随比摩阻、供冷距离、空调负荷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住宅楼集中供冷系统的优化运行工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住宅楼集中供冷系统主要设备的能耗模型为基础,分析了系统各运行参数对设备能耗的影响,提出了系统能效比(SCOP)概念,建立了以SCOP为优化目标的供冷系统优化节能运行工况模型.以长沙市某住宅小区的集中供冷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测数据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该系统各运行参数的实时优化值.通过与实际运行工况下系统能耗的比较表明,文中建立的优化节能运行工况模型应用于住宅楼集中供冷系统,将会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区域供冷技术在国内多个重大项目中得以应用,但是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节能性并不理想,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区域供冷技术的应用未具备良好的区域负荷特性.因此,通过理论分析区域负荷特性对区域供冷系统各组成部分能耗的影响,探讨在已有的"供冷半径"概念上提出区域负荷特性指标这个综合概念,用于评价区域供冷技术实现节能性所需具备的负荷特性条件.分析结果认为,区域负荷特性需综合考虑最大管长距离、区域供冷峰值负荷、时间加权平均负荷率和总管长4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初轧厂清循环冷却水浓缩倍数,提出了四项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对于改善与提高其他工业冷却塔循环水的浓缩倍数也具有技术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热害矿井风流为研究对象,建立能量平衡方程,通过理论推导出非稳定多股流冷负荷表达式、稳流冷负荷表达式、稳定流忽略动能变化、忽略势能变化、忽略风机做功影响等5种情况下冷负荷表达式,推导了井下湿空气焓变的表达式和围岩散热计算过程,案例分析和计算矿井冷负荷,对热害矿井治理和设计具有良好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考虑曲率的影响下计算获得了叶片前缘带扩张形孔的气膜冷却特性,分析了平均吹风比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并与传统的圆柱形孔气膜冷却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圆柱形孔相比,扩张形孔射流的覆盖面更宽,冷却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有限元耦合场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对大直径棒材穿水冷却过程进行了三维非稳态数值模拟,研究了冷却水流量对冷却效果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决定冷却水流量的两个因素———冷却器入口截面积及冷却水流流速对冷却效果的影响程度.模拟结果表明:当流量相对较小时,流量的改变对冷却效果的影响较大;当流量增大到一定值后,随着流量的继续增大,对冷却效果的影响逐渐减小;冷却水流流速对冷却效果的影响程度大于冷却器入口截面积.  相似文献   

15.
常规空调系统一般以冷凝除湿为主,之后需要再热才能满足送风温度要求,即浪费了冷量又消耗了再热的热量。为降低空调系统再热负荷,提出了双冷源空调机组。双冷源空调机组是在组合式空调机组中设置两个或多个表冷器,各表冷器可根据其功能采用低温冷源(如供回水7/12℃)和高温冷源(如供回水14/19℃)。为研究双冷源空调机组性能,试制了一种双冷源组合式空调机组,采用两组表冷器并联的形式组装。实验研究了高温表冷器的供冷能力、全热交换效率和除湿效率等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其供冷性能和节能性。结果表明,高温表冷器单独运行时,理想制冷效率显著提高,节能效果明显,送风温差可以满足室内要求,但除湿能力不足。两组表冷器联合运行通过合理设置表冷器的送风占比,完全可以满足空调系统送风要求,节约再热能量,达到节能的效果。在双冷源空调机组运行过程中,高温表冷器承担的负荷部分越大,系统的能效比EER就越大,节能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牛顿冷却定律的冷却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牛顿冷却定律的内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介绍,详细探讨了牛顿冷却定律在热学实验中散热修正方面的应用,同时提出了一种利用牛顿冷却定律求得物质比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蒸发冷却空调最佳淋水密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分析了淋水密度对蒸发冷却空调冷却效率的影响.从节能的角度出发,对二级蒸发冷却空调机组进行了测试,得出了铝箔填料式直接蒸发冷却器和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最佳淋水密度分别在5 500~6 000kg/(m2.h)和15~20kg/(m.h)之间.在布水相对均匀的情况下,得出的最佳淋水密度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发动机台架的动力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介绍了汽车冷却系统的计算方法,主要是散热器等零部件的选择,并通过实例进行风扇能力和散热器能力的校核,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9.
质量流量比对全气膜冷却叶片冷却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昆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0):4951-4955
采用瞬态液晶技术获得了全气膜冷却涡轮导向叶片全表面的高分辨率气膜冷却效率分布云图。实验在放大模型中完成,叶栅构成为三叶片两通道,叶栅进口雷诺数是1.0?05。叶片前缘有8排扩张型孔,压力面有21排轴向角孔,吸力面有24排轴向角孔。气膜孔排由2个供气腔供气,前腔二次流与主流的质量流量比为4.56%,后腔为4.67%。结果表明:受叶栅通道涡作用,气膜出流在吸力面呈聚敛状,在压力面则呈发散状。在三种质量流量比情况下,叶片平均冷却效率分布大体一致。随质量流量比的提升,叶片平均冷却效率提高,叶片前缘区域,气膜冷却效率提升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周为  李宏伟 《科技促进发展》2010,(6):184-184,189
本文对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其的腐蚀原理,并综述了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防腐措施以及其进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说明,着重对添加缓蚀剂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最后对该系统的防腐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