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融合发展,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必然要求。高校体育可发挥人才资源、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服务社会体育,社会体育可借助高校平台为未来培养储备社会体育人才。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中,高校应努力通过不断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把高校建设成为社会体育和地方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社会体育则要通过积极参与高校的体育活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南阳理工学院在全面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积极探索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互促发展的新模式,在与南阳市体育总会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之后,启动了校内学生体育社团与南阳市社会体育团体的全面对接合作工作,协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普及、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体育赛事组织策划、社会体育志愿服务、体育设施与体育人才资源共享、体育文化宣传与交流、体育项目研究、体育产业发展促进及大学生社会体育实践。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体育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老年型社会的冲击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对我们的体育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认为:针对福建省体育人才培养状况,应加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进一步合理培养模式,使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学区体育与全民健身的辨证关系.第一,学区体育为全民健身的社会化提供载体,全民健身的社会化促进了学区体育的开放性发展.第二,学区体育为全民健身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法,全民健身的科学化促进了学区体育的理性发展.第三,学区体育为体育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体育消费市场,体育产业的发展为学区体育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为社区体育支持服务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探讨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之间的互动关系 ,旨在发挥高校体育人才集中和良好的场地设施及指导优势 ,为推进全民健身计划二期工程提供可行性研究 .体育是我国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组成成分 ,高校体育在人才培养、场地设施、服务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应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的优势作用 ,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开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树立社区体育服务意识 ,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 ,开发潜能更好发挥高校体育的社会功能 ,寻找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共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化进程中,以举国体制为基础发展全民体育的全民健身计划经历了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到《全民健身条例》的进化,同时,为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本文在分析、讨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与《全民健身条例》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对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背景的考查,包括相关社会环境及思想背景,分析其与本地区全民健身计划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新时期高师院校培养农民健身指导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新时期全面推进我国全民健身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民体育健身的现状,提出了高师院校体育人才培养重心向农村战略转移的创新理念;阐述了积极构建体育课程改革、课外体育活动以及面向农村体育教育实践立体化整体改革的农民健身指导员培养模式与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高校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提出了高校体育推进全民健身的改革思路,旨在对高校全民健身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全民健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发展论述的基本内核.习近平总书记全民健身相关论述的历史逻辑既源于中国古代健身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近代以来体育发展的思想传承,更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体育发展事业的经验总结.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培养科学健身意识,推广群众性体育运动,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等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全民健身相关论述推进落实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具有宣传、教学、科研、辐射源功能.为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必须转变观念、调整结构、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加强与社会联系,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0.
北京奥运会我国金牌数第一,这是体育举国体制的巨大成功,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人才培养机制不合理;竞技体育产出效益低及奥运会项目和非奥运会项目发展不平衡;奥运会的举办增强了人们的健身意识,但"金牌战略"又降低了全民健身的地位,加大了全民健身运动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因此,提出了使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和谐发展的建议:完善运动员的培养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举国体制应与时俱进;加大群众体育的投入;协调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关系;发挥竞技体育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促进非奥运会项目和奥运会项目协调发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