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插曲     
马莉 《奇闻怪事》2005,(3):39-39
一次课上我讲《记一辆纺车》,发现一个学生没有认真听讲,他低着头,专心致志地在书的封皮中画着什么。我一边讲课一边向他走去,他周围的同学都伸过头去看他写什么,有一个学生调皮地笑着说:“老师,他在写‘我爱你’。”全班学生听了都哄堂大笑,那个学生又惊又羞又怕,低着头不敢说话。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环境下的小学作文教学,该注入什么“新鲜血液”而使孩子们激情飞扬呢?新课标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语文老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让作文教学由“教材本源”走向“生活本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开发蕴藏在学生生活中的新鲜、有趣的课程资源,学生对习作自然兴趣盎然。一、活用教材,彰显个性首先,要敢于挑战教材。我们总是把教材、教参奉为“圣经”,老老实实地按教参的内容备课、讲解,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感到乏味。如果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利用,效果就大不一样。如浙教版六年制地十册地五单元的习作训练是《农贸市场》,我把课堂搬到了学校附近的农贸市场,让学生亲自去感受热闹的场面,和小贩去讨价还价,当小记者去采访摊主,帮摊主做一笔生意……回到教室后,学生个个神采飞扬,跃跃欲试。我就撇开文中的要求,让学生自选内容,自主拟题,自定目标。结果,学生的习作真可以说五花八门,有反映市场繁荣兴旺的《热闹的农贸市场》,有赞颂买卖公平的《“傻傻”的卖菜老伯》,有写自己第一次买菜、卖菜的《我当“采购员”》、《第一次当小贩》,有批评短斤缺两的《称的“猫腻”》、《我上当了》……如果不是挑战教材、教参,怎会有学生的个性飞扬?另外...  相似文献   

3.
高瑞婷 《世界博览》2010,(15):33-34
“在中国失去的家,我要帮女儿在美国找回来!”莱恩坚定地向《世界博览》记者说道。  相似文献   

4.
[事件回放] “徐老师,小新(化名)中午饭一口也没有吃,就把饭菜倒掉了。”听到小新同桌小玲的报告,我问:“他身体不舒服吗?”“好像是没有,第三节课挨数学老师批评了,后来就一直不说话……”我立刻放下正在批改的作业,走进了教室。只见小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正生气呢。“小新,怎么不吃饭呀?”“我是多余的,没有人相信我,没有人关心我,我是个没有妈妈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按照西方近现代学术“分科治学”的规则,文学是文学,批评是批评,文学有文学的文体(抒情体或叙事体),批评有批评的文体(大抵是论说体)。但是,中国传统文论的批评文体常常不去论说而去叙事(如汉代的史传体批评)或抒情(如六朝的骈体批评和唐代的诗体批评)。中国传统文论的经典性文本如《文心雕龙》、《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人间词话》等等,从文体分类上考察都不属于论说体而是文学文体。如何看待中国文论批评文体的这种“破体”现象?或者说,如何评价中国文论批评文体的这种文学性或诗性特征?我认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其意义不限于“批评文体”本身,而是可以为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换找到一种新的入思方式或新的理论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初中各年级说话能力培养有着具体的要求。随着语文教改步伐的加快.在语文“听、说、读、写”四大项训练中,对说话能力的训练日趋重视。《大纲》在语文基本能力和基础教学要求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这充分说明了说话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说话训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马莉 《奇闻怪事》2005,(7):86-86
今年寒假后一开学,我就实验性地在班里办起了《新闻周报》,每周末出版一期,报道本班一周来的大事小情。没想到,这小小的周报给我的班主任工作帮了大忙。“周报”出版以后,学生都十分注意观察周围的新人新事,一有发现,不论大小,哪怕是拾到一个小铅笔头交给老师、帮助别人纠正一个错别字等小事,也都及时写稿予以报道,受到表扬的学生因其行为能够及时得到强化而能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别的学生也不甘落后,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总.目》对所载畜书旨要的揭示,是与它的批评方法相互依存的。清代学着周中导说:“窃谓自汉以后‘薄录之书.无论官撰私著,凡卷第之繁富,门类之允当,考证之精审,议论之公平,莫有过于是编矣。”1把议论与著录、分类、考证并列,可见周氏注意到《总目》的学术批评特色。鲁迅更认为聪目》“是现在较好的书籍之批评,但须注意其批评是钦走的”2。所谓“书籍之批严,即指目录学而兼批评学的学术意蕴而言。因此,将批评方法与目录学解题结合起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总目》的学术品性和学术地位。概括言之,其批评方法约有五种…  相似文献   

9.
上口语课不如看《FRIEN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些天看《Friends》都看疯了,Oh my god,连说话、语气都赶上他们的语调了。”上海某校学生陈蕾说:“我觉得这比上口语课有效多了,既能学到标准的美式英语,还可以在轻松幽默中了解美国文化。”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上海很多学校里,《Friends》(中译《六人行》)这部美国情景喜剧正以“学英语”的正当名义,成为学生们交流的热点话题。DVD碟片成为各宿舍间“物物交换”的抢手货,同学间聊天不时往外蹦戏里的对活、台词,学校BBS上还有一堆人热衷于讨论剧本情景;除了《Friends》,这个热门话题中还包括《欲望城市》等著名美国系列…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碧螺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部分“入夜品茶图”时,我从“一旗一枪”的细节处入手,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请教当地茶农等生活实践,让学生深切地理解碧螺春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工艺荼,把阅读教学与生活体验紧密联系,把生活带进课堂,把课堂引向生活。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有着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但在行为上又较为幼稚,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需要教师的批评指正。批评一直被人们称为“逆耳忠言”和“苦口良药”,但我认为讲究批评艺术的教师能够施良药而不苦口,把批评的话语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良言,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同时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批评。那么,怎样做到良药不苦口呢?  相似文献   

12.
现在全国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在编排上,都体现了新的教材观和教学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如数学用“试—试,我能行”、“趣味数学”、“智慧冲浪”、“我来当小老师”、“帮小动物找家”等,让学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作为教师,我们的教学任务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3.
胡虹 《奇闻怪事》2007,(11):30-31
当我兴冲冲地步人教室,听到前排的学生在自言自语地说“听历史老师的课真是一种享受”时,感到无比的欣慰——我努力打造的“流”的课堂(即:交流的课堂),终于得到了学生的认可。那么,我是如何让课堂“流”起来,使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呢?下面结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学片断谈谈我的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我最早关注“怪物饮料”,是看了《创富志》的一篇文章。我曾从上海的一个朋友那里进到一批这种饮料,通过我们的分销渠道,很快销售一空。然而,因为没有更多的货源,只能告一段落。我希望《创富志》能帮我联系上这家美国公司。若能成功引进,必然能让它在中国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5.
“发愤”说和“忠义”说是李贽《水浒传》批评思想的集中体现。前强调小说应是“发愤之作”,“不愤则不作”,即现代所说的创作激情;后是对小说主的概括,肯定了梁山起义的正义性。李贽的《水浒传》批评思想及其艺术分析在当时的“小说界”影响很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杀一儆百”我们都很熟悉,是所谓的一种教育方法,顾名思义是杀了一个坏的,让其他一些想干坏事的人有个警惕。教师想尽量直截了当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把他的缺点公之于众,以使其他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不犯类似的错误。“杀一”果能“儆百”吗?在自己的一次“杀一儆百”实践中,使我对当众批评学生的利弊产生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批评,在班主任工作中在所难免,俗话说:同样一句话,能使人笑起来,也能使人跳起来。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说话要讲究艺术,否则,会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同理,批评,也要讲究艺术。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总是,吓着一腔真情,带着一颗爱心,用道理去说服学生,用情感去打动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无痕的批评中让学生明理、成长。  相似文献   

18.
学习委员王芳时间观念很强,每天总是很早到校。有一天早晨上课迟到了,按常规,对迟到的学生要进行批评,可是,这一次我却没有这样去做,好像忘记了王芳的迟到这件事情。第二天早晨,王芳主动来到教师办公室,很不好意思地说:“姜老师,昨天您忘了点名批评我了。”我微笑着说:“这事我给忘记了,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你是从不迟到的。”这种清醒一时的等待是我精心设计的一招,达到了意想不到的奇效。无需训斥,无需批评,润物细无声,教育需要等待,等待——教育的和谐过程。  相似文献   

19.
表扬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强化学生优秀品德的形成。同样老师批评学生的语言,也可以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不良行为,是教育学生的“常规方法”。可“直言批评”并非处处适用,事事可行,如在批评的时候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引起师生之间的隔阂。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是培养学生的尊严感,激发学生上进心,促使学生道德上的自勉。因此,批评不但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同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恰当的表扬不仅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因此掌握表扬与批评的艺术对于老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尤为重要。这里,我想就对学生进行表扬与批评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在《庐山的云雾》(苏教版(国标本)语文第六册第3课)一课的教学中,我大胆地运用了“画”庐山、“诗”庐山这两个环节,收获了不曾想象的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