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顶蘑是侧耳的一种,学名为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原野生在山林枯木上。该菌口味鲜美,有香味,营养丰富,具有强身功效,是一种上等食用菌。马启明认为(1980年)该菌“如果栽培成功,一定会受到国内外欢迎”。日本最大的食用菌研究中心森产业株式会社也把该菌列为“将来有望的优良品种”,目前正在大力驯化栽培。栽培此类侧耳国内外都采用固体瓶(袋)装菌种,生产效率低。本研究试图通过对金顶蘑的菌种选育、配方和发酵工艺的探索,用发酵罐来培育金顶蘑的液体菌种,实现金顶蘑的工厂化栽培。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作了形态特征、环境条件、生长基质、抗逆性及栽培等方面的研究,指出糙皮侧耳是一个生活力强、年栽培期长的高产菌种。  相似文献   

3.
利用侧耳单核菌丝杂交,选育出“佛罗里达侧耳-1×褐平菇-17”优良杂交异核体——“宁杂一号”,较亲本出菇早,产量高,品质优良,杂种优势显著,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侧耳(PLeurotus)通称平菇,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栽培广泛的食用菌。侧耳有性生殖为异宗配合,四极性类型,即单孢形成的单核菌丝自体不育,不同单核菌丝在两对不亲和性(Imcompetibility)基因皆为杂结合方能双棱化形成子实体。因此,利用不同性状侧耳类型的单核菌丝杂交,选育优良杂交异核体是侧耳育种的一项途径。Egar,G.曾指出侧耳单孢杂交育种原理与途径,并以“F_(44×11)”选育无孢粉侧耳新品种,但侧耳属种间杂交育种尚有待研究,国内侧耳单孢杂交育种未见报导。为了选育本地优良侧耳品种,提高产量,特进行以下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各种营养成分含呈比较平衡,具有一定食疗即用的保健食品.平菇也不例外.平菇通常是指糙皮侧耳(Pleu■otus ost■eatus)、美味侧耳(P.Sapidus)、冰菌作前长柄铡耳(P.■podoleucus)、榆黄蘑(citrinopileatus)等.它是后起之秀,目人工栽培面积较大的食用菌之一.过去的制种技术一般分为三级,即由一级母种,二是级原种、三级栽培种组成.其菌种的来源是从孢子分离培养,或组织分离培养获得菌丝  相似文献   

5.
本文初步研究了栽培平菇之一的紫孢侧耳[Pleurotus Sapidus(Schulz)Sacc.]子实体的发育,阐明了与外部形态特征相关的一些内部分化过程。提出把平菇子实体的发育过程分为三个时期:子实体原基发生期,子实体分化形成期和子实体生长期。并就子实体的个体发育特征,讨论了侧耳属(Pleurotus)的系统发育地位,以及与人工栽培有关的同题。  相似文献   

6.
糙皮侧耳菌木质素降解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筛选出16株RB显色能力较强的菌株,测试了16株菌的三种胞外木质素降解酶活性,结果显示,侧耳菌侧5,侧耳AX3,侧耳8101所产生漆酶活性最高;侧耳AX3,侧耳8101,金凤2-5所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侧耳8101,侧耳AX3,侧耳P46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综合结果表明,木质素降解酶活性最高的菌株是侧耳8101和AX3。  相似文献   

7.
平菇,系侧耳属食用菌的总称。俗名北风菌、冻菌、鲍鱼菇等。入秋之后,自然气温由高到低,是平菇生产的黄金季节。平菇是我国目前菌类品种中栽培数量最大的品种之一,也是一种适温广,经济价值很高的食用菌。平菇不仅生产周期短,见效快,而且产量高,效益好,易栽培。  相似文献   

8.
侧耳类,在自然界有广泛的分布,多半簇生于杨、柳、榆、枫、栎、槐等树的枯树桩上或树的枯死部分。世界各国经过人工选育,现在已形成许多优良的栽培类型,笔者引种的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紫孢平菇(Pleurotus sapidus),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等都是侧耳家族中的成员。  相似文献   

9.
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在真菌分类中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其菌柄侧生,像人的耳朵而得名.侧耳属中包括平菇等一百余个品种,多数可食用.侧耳适应性强,目前在世界各国广为分布.其生长速度快,从种到收获,只须十几天,2-3个月就是一个生产周期.侧耳产量高,以棉籽壳为培养基,每百公斤棉子壳可生产鲜  相似文献   

10.
白灵菇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灵菇是白阿魏蘑的系列种,隶属于担子菌亚纲,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一种食、药两用的大型真菌.最初发现于中国新疆,仅自然分布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木垒等地,现已可以人工栽培.春末夏初寄生或腐生于伞形科草本药用植物阿魏的根茎上.  相似文献   

11.
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进行了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栽培麒麟菇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液体菌种可加快栽培袋中菌丝体的生产速度,缩短出菇时间,提高产量(液体菌种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出菇时间、第1潮菇单产和总产量分别为0.38 cm/d、35 d、313 g/袋和394g/袋,而固体菌种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出菇时间、第1潮菇单产和总产量分别为0.24 cm/d、45 d、270g/袋和339 g/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向原种培养基、栽培种培养基和木屑栽培基质中加入不同含量的竹笋壳废弃物,探索竹笋壳废弃物对平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添加竹笋壳废弃物均能促进菌丝的生长发育,最佳添加质量分数均为60%;菌丝体对竹笋壳的分解和利用能力是可通过对母种的适应性诱导化培养而形成;添加竹笋壳废弃物的栽培生产基质能有效地提高平菇对栽培料的生物转化率,生产试验C和生产试验T的最佳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80%和60%,分别增加49.37%和43.36%的生物转化率;试验表明竹笋壳废弃物可作为平菇生产的栽培基质原料.  相似文献   

13.
真姬菇原种培养基配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姬菇栽培中,菌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除了遗传因素对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有影响外,菌种在培养过程中的养分供应及环境条件也对其质量有重大影响.本文结合通辽地区实际情况,探究关于真姬菇原种培养基的可行性配方.结果表明,用玉米芯和玉米粒做培养基效果相当,而玉米芯价格低廉,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草菇子实体的7个不同部位分别进行组织分离和繁殖菌种,通过现察、测定其细胞的形态、菌丝生长势、纤维素酶活性和利用不同世代的菌种,从多次栽培出菇和生物学效率比较试验,并经在生产实践上应用,研究表明以菌盖边缘部位作分离材料,能获得种质更优良的草菇种,提高草菇栽培的生物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在相同栽培条件下,进行了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栽培真姬菇的应用试验,比较分析了两种菌种类型栽培真姬菇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与采用固体菌种的栽培模式相比,采用液体菌种的栽培模式具有周期短、出菇整齐、生产效率高等优势。接种量以每袋15mL的效果最好。液体菌种穿刺接种的日均生长2.21mm,液体菌种表面接种的日均生长1.71mm,固体菌种菌丝的日均生长1.21mm。液体菌种穿刺接种的生物学效率可以达到64.80%,液体菌种表面接种的生物学效率可以达到63.40%,固体菌种菌丝的生物学效率仅为51.0%。真姬菇在液体菌种栽培模式下出菇比固体栽培模式下更整齐,而其它的性状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姬松茸J3子实体油与原菌株J1子实体油中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姬松茸J3与原菌株J1脂肪酸GC指纹图谱极为相似,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但含量不同,姬松茸J3子实体油中亚油酸占74.0%、不饱和脂肪酸占74.7%;而生产上用原菌株J1子实体油中亚油酸占71.3%、不饱和脂肪酸占72.1%.表明姬松茸J3与原菌株J1的子实体油具有同样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培养基配方与栽培方式对灵芝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培养基配方、栽培方式、复合肥含量等因素对灵芝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影响 .结果表明 :母种菌丝在PDA加 ρ =2 0 0g·L- 1的树枝煎汁或加 ρ =5g·L- 1的酵母膏等培养基中生长最好 ;产量在以棉籽壳为主料的培养料中最高 ,栽培方式应选袋栽 ,复合肥以w =1%~2 %为宜 .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杏鲍菇子实体和大麦粒菌丝体的脂肪酸组成.其主要脂肪酸成分软脂酸、亚油酸和γ亚麻酸,在子实体和大麦粒菌丝体中分别占13 14%、22 40%;60 09%、43 01%和21 14%、10 67%.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占优,且杏鲍菇子实体和大麦粒菌丝体中含有较高比例含量的γ亚麻酸.  相似文献   

19.
通过液体菌种培养,比较了来源不同的4个秀珍菇菌株的抗污染能力、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势等特性指标,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值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经过菌丝培养再进行出菇,从中选育出高产菌株,为秀珍菇的大规模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秀珍菇1号菌株最佳,秀珍菇3号菌株次之,其他两个菌株表现不理想,目前还达不到推广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白灵侧耳进行原生质体制备和紫外线诱变处理,筛选出1株木质素酶、纤维素酶高产菌株B203,与出发菌株相比, 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在营养生长期和子实体形成期分别是出发菌株的2.2倍和2.47倍, 滤纸酶活力分别是出发菌株的1.75倍和1.68倍,漆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和邻苯二酚氧化酶活力在营养生长期分别是出发菌株的1.54倍、1.21倍和1.25倍;在现蕾期分别是出发菌株的1.49倍、1.81倍和1.15倍,对木质素、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6.87%和5.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