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孙祥德  梁宇  齐伟 《河南科学》2005,23(5):667-668
以C8色谱柱、乙腈/水/四氢呋喃=34/65/1为流动相分离、210nm紫外检测、外标法定量,测定四乙酰核糖的含量.结果显示,四乙酰核糖的线性范围为0.10~5.0g.L-1;方法回收率大于99.0%;日内及日间RSD小于2.0%.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四乙酰核糖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D-核糖生产菌的紫外诱变表征及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确定合适的诱变剂量是D-核糖生产菌紫外诱变育种的一个重要原则,用正突变率作为评价指标无法确定最适诱变剂量,为此提出新的评价指标——平均正突变幅度,给出了其定义及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D-核糖生产菌的紫外诱变中,得到在15W紫外灯和距离25cm条件下不同照射时间的平均正突变幅度,并结合致死率曲线确定20s为最佳紫外照射时间。  相似文献   

3.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苯酚-硫酸显色法,于490nm波长处对川牛膝中多糖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作为川牛膝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4.
以短小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 ,经过硫酸二乙酯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 ,定向选育出一株稳定的核糖生产菌 TJ3,该菌株具有莽草酸营养缺陷、耐高糖、以核糖为唯一碳源不生长等遗传标记。在发酵条件试验中 ,采用均匀设计理论 ,利用微机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确定出以葡萄糖为原料直接发酵生产核糖的优化配比。在最适培养条件下 ,摇瓶发酵平均产核糖 30 .12 mg/m L  相似文献   

5.
核糖胺化合物,1—(D—核糖胺基—)3.4—二甲苯(Ⅰ)(简称核糖胺),是合成制备维生素B_2的中间产品,其生成含量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产率,建立监测核糖胺含量的方法,对于选择好的工艺条件很有意义,目前尚未见到检测核糖胺的文献。胺类物质的测定一般可用稀盐酸滴定或用碱反滴定,此法不能区别伯胺与仲胺。核糖胺带有一个仲胺基团,在极谱法中,易将仲胺物质亚硝基化,测定亚硝基化合物的极谱还原波,从而确定仲胺物质的含量。本文报道对核糖胺粗品的提纯,亚硝基化和极谱测定其亚硝基衍生物(Ⅱ),由于该衍生物极易生成,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检测下限达5×10(-7)M。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两种“益心酮”粉针剂含量的测定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两种方法均能很好地测定其有效成分,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比较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与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对灰毡毛忍冬中绿原酸成分检测的优劣,为质量控制提供参考。采用HPLC-UV-ELSD串联检测技术同时检测绿原酸含量,进行比较。绿原酸对两种检测器均有响应,出峰时间基本一致,HPLC-ELSD法检测所得含量高于HPLC-UV法。紫外检测器灵敏度较好;蒸发光散射检测器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同一形态发生期(鳃盖闭合期)的泽蛙(Rana limnocharis Bole)雌核单倍体胚胎和这一期的泽蛙二倍体胚胎为材料,仿Sze(施履吉)法分别测定它们的细胞数目,并用苯酚法提取各自的核糖核酸,然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所提取的核糖核酸进行定性、定量。实验结果表明:鳃益闭合期泽蛙单倍体的细胞数目是二倍体的1.53倍,但每一细胞内的RNA含量却不及二倍体细胞的二分之一。作者据此讨论了泽蛙单倍体胚胎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烧伤新软膏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控制烧伤新软膏的质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中虎杖、黄连、白芷进行鉴别,并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其中大黄素的含量,加样回收率为100.86%,RSD=1.6%(n=6).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小檗碱含量,加样回收率为98.39%、RSD=0.56%(n=6).  相似文献   

10.
为测定美洛昔康片的含量,从而对本品质量进行控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测定结果为:空白辅料对测定无干扰,溶液稳定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0.9999,平均回收率=100.1%,RSD=1.44%.该法简便易行、快速、准确,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对靛蓝二磺酸钠与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ctDNA)的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发现核糖对靛蓝二磺酸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并测定了其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基本热力学参数等,紫外吸收光谱证实了靛蓝二磺酸钠通过嵌插作用与核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应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甘辛喷雾剂中甘草酸含量,流动相为甲醇:0.2mol/L醋酸铵:冰醋酸(67:33:1),紫外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表明:甘草酸在0.04~0.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67%。此法简便稳定、快速准确,空白无干扰,适用于该制剂质量控制中测定甘草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快捷准确的测定薯蓣植物中皂素含量的方法,用以指导皂素生产原料收购及皂素生产过程中质量监控。方法: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皂素标准品溶液,高氯酸显色后在410nm处测定各溶液紫外吸收度,以浓度对吸收度求出曲线方程。结果:皂素的紫外吸收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曲线方程:Y=0.0216X-0.0008,在4—45μg/ml浓度范围内曲线相关系数为1.000。我们用该方法对叉蕊薯蓣(Dioscorea collettii Hook.F.),小花薯蓣(Dioscorea parviflora Ting.)和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三种植物进行了皂素含量测定,含量分别为2.00%、2.17%、2.29%。测定结果与传统的质量分析法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进行皂素含量测定简单易行,线性及重现性良好,可以取代传统的质量分析法作为皂素生产过程中含量测定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对其进行络合显色,在50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测定双山颗粒剂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显示,芦丁对照品的线性范围为8.04~48.24μg/ml(r=0.9996),总黄酮的平均回收率为98.30%(RSD=18.6%,n=6)。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便、准确,可以作为双山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测定甘草中总黄酮含量的新方法。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甘草苷作对照品,计算乌拉尔甘草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该方法有较好的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在100%~105%之间,60℃超声20min提取出的总黄酮的质量是甘草生药质量的3.73%~3.98%。结论:本实验中建立的方法方便、准确,乌拉尔甘草中总黄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生大黄和醋大黄总蒽醌的含量。方法以大黄素为对照品,浓度为1%的醋酸镁甲醇溶液对其进行显色,在513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测定生大黄和醋大黄总蒽醌的含量。结果比较其含量差异,揭示大黄炮制前后总蒽醌的含量变化。结论该方法可作为大黄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HPLC法测定小儿清热解毒液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控制小儿清热解毒液质量,建立样品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HPLC法测定样品中绿原酸含量;用C_(18)ODS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10.5:2.5:87),醋酸调pH3.0,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325nm。结果:HPLC法绿原酸标准品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达99.08%,相对标准差RSD=1.09%。结论:HPLC法方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小儿清热解毒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采用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多糖中的单糖组成.结果显示:粗多糖的质量分数为4.34%;青钱柳多糖主要由木糖、甘露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和核糖等单糖组成,其在粗多糖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4%、7.35%、8.46%、13.46%、28.72%、24.26%和6.16%.青钱柳中多糖因青钱柳来源不同而存在单糖组成差异,本研究为青钱柳的质量控制与药理药效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改进地蒽酚软膏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应用吸收系数 (E1 %1 cm)值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蒽酚软膏含量 ,并将含量测定结果与中国药典法比较。结果 :本法取样量小 ,不需要对照品 ,操作简便、快速、准确 ,测定结果与中国药典法基本一致。结论 :本法可用于生产单位控制地蒽酚软膏质量  相似文献   

20.
精密度偏性试验是通过对影响分析测定的各种变异因素及回收率的全面分析,运用线性回归、空白试验、标准差分析检验、加标回收试验确定实验室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论文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HJ970—2018)对水体中石油类的含量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符合《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及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要求,数据合理,整个分析过程均在质量控制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