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技英汉互译技巧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科技英汉互译技巧比较研究应根据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特点及其差异,且从科技英、汉语言的文体特征视角出发,并结合互译实例来进行.从而我们也可以发现,在一般的科技英汉互译中既应遵循翻译理论的一般原则,也要考虑其独特的文体特征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英汉语言富含形象词,但差异甚大,所以,如何翻译好这些形象词是翻译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在英汉互译中形象词的五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建玲 《科技信息》2011,(33):148-148,133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以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为理论基础,以英汉语言中的颜色词"红"为例,比较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认知语义结构的共性和个性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吴迪 《科技信息》2011,(28):170-171
英汉互译中的翻译对等一直是译者所探寻的一大主题。但是由于英汉语言以及文化的差异,翻译对等不能轻易地获得,有时甚至不可能达到完全对等。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迫切需要从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出发,打破等效翻译的局限性。文章从雅各布森的"符号学"理论出发,并且引用多个例证,分析如何在英汉互译中做到最大程度上的翻译对等。  相似文献   

5.
英汉、汉英口译中经常遇到数字的翻译。对于一个口译员来说.快速进行数字的英汉互译是一项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准确无误的数字翻译是保证翻译质量的基本条件。英汉的思维方式各有特点,因此数字的表达就有差异。而这些差异往往是造成在翻译中出现偏差的原因之一。通过分析口译中英汉数字翻译出现差错的原因,比较英汉数字的差异,探讨其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6.
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研究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分析隐喻认知的基础上,探讨英、汉隐喻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李淑艳 《科技信息》2008,(6):143-144
笔者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以隐喻为理论基础,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英汉颜色词隐喻的异同。由于人类认知的共性,英汉颜色词的隐喻意义有诸多共同点,并在社会发展和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下渐趋一致。但是由于颜色词的隐喻与语言运用的特定历史背景及社会习俗密切相关,所以英汉颜色词中不乏不同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斌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5):117-119
从英汉互译中的对等翻译入手,论述了对等翻译的可能性,阐明了在多数情况下无法做到对等的主要原因是英汉语言所属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9.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了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与社会风格,折射出两个民族各自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对同一动物词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使用和翻译中,应该注意到词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孙开建 《科技信息》2010,(28):197-197,199
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就句法层面而言,英汉语言不同的造句规律及不同的句式形态构成了英汉互译的巨大障碍。因此,弄清各自句型结构的特点,对英汉互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几个典型句型的分析,试图探讨英汉句子翻译的一些规律以及处理句法差异性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综合课程理论的角度看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越来越呈现出综合课程的趋势。知识发展、学习和学生心理的内在特点使大学翻译课程走向综合化成为可能。综合课程理论引入到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中,并通过转变学生角色与学习方式,更新教学观念、信息渠道与评估形式,学生会以翻译为主题,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为社会输送不同类型的实用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12.
杨秋怡 《科技信息》2010,(7):194-194,410
本文以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作为切入点,以旅游翻译实例作为分析对象,旨在探讨“关联理论”如何指导并运用于中英旅游翻译的问题。本文结论认为,“关联理论”对中英旅游翻译的指导能够有效地解决翻译中遇到的许多难点及瓶颈问题,对提高中英旅游翻译的质量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梁玉红 《科技信息》2013,(17):241-241,297
As the unique heritage of culture,humor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Whether the translation of verbal humor can convey the original culture accurately is vital.In this thesis,the author will make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verbal humor in Yu Hua 's novel Brot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which examines whether the translation version reproduces the style of the original text accurately and adequately.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翻译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在翻译实践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因语言系统中存在的"灰色信息"而产生的语用失误问题。本文拟借助灰色系统理论,探讨在进行以交际为目的的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些"灰色信息",以减少因灰色信息造成的语用失误,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语言学顺应论与翻译实践的结合,探索一个描述性分析模式,从五个方面即情景思维、双关语隐含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称呼语、中国传统民族性格来考察社会文化语境下译者主观能动性在翻译时的发挥。研究结果表明,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贯穿了翻译过程的始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有意识地选择不同的语言手段去顺应相关因素,以实现预设的交际目的。而且,受原文不可摆脱的限制时,译者往往会从全文的整体出发,有意识地采取变通的办法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6.
许氏翻译理论虽在学界见仁见智,但却毫无疑问地已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鉴赏解读许氏翻译理论的基础上,以许渊冲先生“三美”“三化”“去粗存精”及再创论和优化论等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其《江城子·记梦》的英译本进行鉴赏和辨析。与此同时,结合诗词翻译的特殊性,就其“粗”与“精”的判断标准是否具有普适性、有时难免为了追求押韵而因韵害意及过度“深化”的问题,即对翻译的技术处理的细节问题进行辨析,并提出改良译法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旅游文本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功能主要有传递信息和施加影响、诱导行动。从对功能翻译理论基本原理的探讨出发,对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为旅游文本翻译界提供新的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18.
语用学翻译研究与发展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文雄 《长春大学学报》2005,15(3):36-39,81
语用学与翻译结合的研究日益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在语用学理论框架下研究指示语及语用推理、会话原则、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顺应论与翻译的关系,以及跨文化语用翻译与语用翻译策略等。语用学翻译研究呈现出从理论到应用再到实证,多角度、多维度,兼容并蓄、敢于创新的发展轨迹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英语同义词的教学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区别其在词义上的差异,二是区别其在用法上的差异。教师在同义词讲解中往往重视前者而忽略后者。本文就英语同义词在用法上的差异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论将翻译看作有目的的交际行为,认为翻译过程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商标的翻译带有极强的目的性,因此目的论对商标的翻译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翻译的目的论,浅谈了目的论体现的三原则在商标翻译中的体现,并列举了几种商标翻译的方法,即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以及混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