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名著《红字》迄今为止已有10多个译本出现,且不同时代有不同译本,说明其复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红字》中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手法,不仅对烘托主题、刻画人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具有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修辞效果。通过对3个译本进行比较,旨在探讨译本在移植原著象征、比喻手法上的成败得失,为后人复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复译本各有所长,起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作用。通过对《傲慢与偏见》原译本及两种复译本作个例分析,表明它们:一、相互丰富,加深了对原著的理解;二、译文交相辉映,表达各具特色,语言更趋于地道、规范。  相似文献   

3.
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必须组织制订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规划,积极开展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文艺理论、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两年多来,我国民族学工作者在制订民族学科研规划、开展民族学教学和科研方面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对民族学的对象、任务、研究范围、方法,以及创建与发展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伟大意义认识不一致,也影响民族学的深入研究。最近,我国著名民族学专家杨堃教授在《论民  相似文献   

4.
对德语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两个中文译本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探究译者不同的文化视角对原著解读、策略选择及译本整体面貌的影响。面对复杂的文化关系时所秉持的文化视角和文化传递理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抉择取舍,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主体性作用的集中体现,并最终形成富有文化个性的译本面貌。不同的译者产生不同的译本,不同的译本具有不同的文化意义,应历史地、辩证地看待译者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视它们为两个不同体系的传统观点在当今是否有重新认识的必要?我们在教学和研究中切身感到,解决这个问题是当务之急,因为这个问题正在影响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学的建设,摆正它们之间的关系正是它们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认为没有充足的理由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学加以分割,二者在体系上本来是互相制约并具有内在联系的,是不  相似文献   

6.
巩艺超 《科技信息》2010,(16):I0162-I0162,I0164
本文将《圣经》和合本与现代中文译本两个译本进行对照,比较了两个译本的翻译原则和方法论,对两个译本的《新约》部分作了多方面的比较研究,包括语言、神学术语的处理、比喻的处理和性别的处理等。比较研究彰显出两个译本的特色,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读者对两个译本不同的反应。基于分析,作者对两个译本的改进和将来的译本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于二十一世纪生态民族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结果。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危机。生态民族学是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中国的生态民族学应具有更开阔物视野及同的认识。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不是局部问题,而具有全局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凝聚了作者内道外儒的人生哲理,80年代台湾赵雅芝版,2005年赵薇版电视剧的改编,对原著做出了全新的诠释,体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与审美观.对此,评论非常激烈,最集中的声音就是两个电视剧版本的《京华烟云》和原著相比,哪个版本更经典,更适合观众对原著改变的口味,新版的大刀阔斧改编是否合适,是否是观众所期待的在原著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这里该文将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王晶 《科技信息》2012,(6):181-181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一部巨著,目前已有很多汉译本。在诸多汉译本中,王科一和孙致礼的版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将从广义语境角度对两个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即: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0.
1984年10月,中国民族学会在南宁召开第三届学术讨论会时,李宏烈同志代表国家民委讲话时指出:“在社会科学中,民族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同现实问题的联系比较密切。”积极组织学生从事民族学业余研究,既有利于培养民族学的研究人材,又能使研究成果更直接为民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现着重汇报我是怎样组织学生从事民族学业余研究的?如有不妥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饭盛挺造《物理学》的日文底本及其与中译本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由饭盛挺造编纂、藤田丰八翻译、王季烈润词重编,由江南制造局出版的《物理学》的日文底本的内容和特点,通过对中译本《物理学》与日本底文的对比研究,论述了两者的差异,澄清了一些错误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原作和译本,无论是科学的还是文学艺术的,都负载着双重使命:记录和传播。科学文本与文学文本历来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践行自己的使命。然而,将科学与文学有机地结合,来传递一种观点或理念,似乎更加有效、更具魅力、更能被人接受。文章基于《寂静的春天》的原作与译本的部分内容,就科学与人文结合所产生的独特艺术魅力及其对读者的影响作一个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清人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是文史研究者常备的重要文献。1999年和200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十三经注疏》的标点本,二者均以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的阮刻本为底本且以简繁两种字体印行,为研习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影印本和标点本《春秋左传正义》都存在诸多讹误,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春秋左传注疏》可用以校正其误,因而四库文渊阁本具有极高的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14.
潘甜 《科技信息》2011,(29):165-166,195
《荀子》是中国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本文通过对《荀子》现有的三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由于译者不同的价值追求以及处于对译文读者的不同考虑,不同的译者有不同的翻译方法。并且在此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翻译的现象。笔者将要对这些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龙鹏屹  黄鑫 《科技信息》2010,(4):134-135
Oscar Wilde wa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playwrights of the late Victorian era in London.De Profundis is a collection of letters written by him while he was imprisoned after being convicted of gross indecencywith other men.The language in it is colloquial yet still retains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Wilde's work,which is full of the flowers of speech and sparkling of ideas.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book exhibit exquisite techniques of the translators and their different ways of dealing with the ...  相似文献   

16.
意象是古诗词的灵魂,是赏析和翻译古诗词的关键。为了使原文和译文达到一样或类似的审美效果,译者要对意象做适当的处理。在翻译古诗词的过程中,原文中的意象应尽量保留;当保留原文意象可能引起译文读者的误解或转变意象可以更好的体现原文时,要做适当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说文解字》为我国字书之权舆,然历经改易,原本已不复存。今传于世者,唯大小二徐(徐铉、徐锴)之书,已非许(许慎)书之旧。蒋藏本《唐韵》成书于唐代,其所引《说文解字》比二徐本更加接近许书原貌。今举数例,以明蒋藏本《唐韵》在校勘大徐本《说文解字》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比较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开头部分四个中文翻译文本,根据亚·泰特勒的翻译原则,可知翻译文本与原著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翻译文本在多数情况下很难与原著一致。  相似文献   

19.
蜚声世界文坛的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的猫》是一篇言约意丰、耐人咀嚼的精粹之作。关于这篇小说,不少翻译家译过。然而,对这些译本批评比较的文章却不多见。为了探讨译本对原文风格的再现程度,本文作者在对原著语言风格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对其中两部较有代表的中译本——曹庸译本和张祥麟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侧重于对原著简洁、凝练、含蓄的语言风格的再现程度。经过细致地比较分析,本文认为两个译本在再现原著语言风貌方面各有特点,但同时都存在着某些欠缺。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的两个英语全译本风格各异,但异译同工。身份不同的翻译家,秉承不同的翻译主旨和翻译目的,都尽可能全面、充分、完美地再现原著的风采和文学魅力。在对原著进行文化阐释的过程中,两个翻译文本通过"深度翻译"的不同方式和具体的释译、化译、变译技巧,同样实现了文化翻译学理论上的译文"可接受性"和"充分性"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