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本文对虎皮楠(Daphniphyllum oldhajmii(Hemsl.)Rosenth)的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虎皮楠雄蕊花药四室,纵裂。多个孢原起源于花药原基表皮之下,花药壁的发育属于Davis的基本型,药壁由7或9层细胞组成,即表皮、药室内壁、3或4层中间层、2或3层分泌型绒毡层。用醋酸酐-浓硫酸离解法分离绒毡层膜。绒毡层膜是抗乙酰解的膜。由网状层、穿孔展构成,其上分布有大量的乌氏体,不同发育时期的绒毡层膜上所分布的乌氏体的大小和多少有差别。成熟花药的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及残留的中间层构成。药室内壁细胞的径向壁和内切向壁呈纤维状加厚,残余中间层细胞的壁也加厚。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时型,四分体呈四面体形。花粉粒散布时为二细胞,成熟花粉粒光滑、无刺,具有三个萌发沟。  相似文献   

2.
对长叶红沙胚胎发生的研究表明:花药由四个花粉囊组成,花药壁包括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为腺质;花药成熟时表皮宿存,中层和绒毡层退化,药室内壁纤维状加厚;小孢子孢原多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为四面体形;成熟花粉2-细胞型;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单孢原,胚囊发育有五福花和德鲁撒两种类型;子房内包含3~4个胚珠,果实成熟后只有1~2个胚珠发育为种子,其它胚珠败育;核型胚乳,胚胎发生为茄型;胚柄由单列细胞组成;成熟种子中有胚乳;发现部分发育不正常的胚囊.  相似文献   

3.
锁阳(C.songaricumRupr.)花药壁发育属基本型,中层为一层,腺质绒毡层,细胞具双核现象,药室内壁见纤维状加厚;花药具有4个小孢子囊室,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呈四面体形,也有左右对称形,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直生胚珠,单珠被和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直线形和T-形排列的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性并发育成蓼型胚囊.  相似文献   

4.
藏药抱茎獐牙菜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抱茎獐牙菜(SwertiafranchitianaMaxim.)花药4室,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异型起源,为非典型腺质型绒毡层;中层2层;花药壁表皮宿存,与药室内壁一起纤维状加厚.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的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子房2心皮,1室,8列胚珠,为侧膜胎座.薄珠心,单珠被,倒生胚珠.胚囊发育为蓼型.珠孔受精,受精作用属于有丝分裂前配子体融合类型.胚乳发育为核型.胚胎发育为茄型酸浆Ⅰ变型.反足细胞分裂为5~8个,宿存,每个细胞均多核和异常膨大,反足细胞形成的吸器明显,并在胚乳层之外形成染色深的类似“外胚乳”的结构.果实成熟时,种子只发育至球型胚早期阶段.反足细胞在龙胆科一些高山短命植物中的宿存与分裂具有重要的生殖适应与进化意义,这对于龙胆科一年生植物在青藏高原严酷的环境下,甚至在只有几周的生长季节内完成其生活史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药用植物粉叶小檗花药发育、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较系统地报道粉叶小檗(BerberispruinosaFrance.)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过程.主要结果如下:花药四室,药壁发育方式为双子叶型;腺质绒毡层,多核;中层3~4层;在药室发育成熟时,1~2层中层宿存,局部与内壁同步发育出纤维素壁加厚,呈“U“形;多孢原,发生于表皮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二分体时期相对较长,而四分体时期很短;四分孢子多数呈左右对称的“田“字形排列,少数呈直线形或四面体形;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呈圆形,具三孔沟.  相似文献   

6.
月月竹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月月竹(Menstruocalamus sichuanensis)作为优良的园林绿化竹种,近几年在南京林业大学竹种园中出现开花现象。以月月竹为研究对象,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大、小孢子的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月月竹花药具4个药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4层结构组成,花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产生左右对称型小孢子。成熟花粉大多二细胞型,具1个萌发孔。月月竹子房为2心皮1室,侧膜胎座,1个倒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由一个雌性孢原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大孢子四分体呈线型,合点端一个大孢子分化为功能大孢子,由功能大孢子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  相似文献   

7.
单穗升麻的花药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南川升麻(Cimicifuga nanchuanensis)濒危与其生殖过程的联系。对广布近缘种单穗升麻(C.simplex)进行了部分对照研究。论述单穗升麻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以及花药壁的发育。单穗升麻的花药具4个小孢子囊(药室),囊壁(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组成。绒毡层细胞在发育后期由单核分裂为2核,多原位解体,为腺质型;但大约有12%小孢子囊的绒毡层在小孢子四分体释放时期进入花药室内,成为变形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2胞型。  相似文献   

8.
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显微镜观察,对桐花树的胚胎发育早期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花药由4个花粉囊组成,药壁包括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及绒毡层,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型;3)成熟花粉二细胞,有4个萌发孔;4)特立中央胎座,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T形排列的4个大孢子,合点端的大孢子具功能,成熟胚囊为七胞八核结构,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5)花药壁中含单宁细胞团,发育过程中子房内的胎座出现类似于盐腺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猬实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猬实小孢子发生及其雄配子体发育的特征。其花药壁的发育属双子叶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主要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三细胞型,具三萌发孔。绒毡层为变形绒毡层,花粉成熟时药室内壁有条状加厚。  相似文献   

10.
绵刺小孢子发育和雄配子体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绵刺的小孢子发育和雄配子体的形成进行了研究,有如下结论:绵刺雄蕊3枚,花药4室,药壁4-5层,腺质绒毡层,细胞在花粉成熟时原位消失,中层宿存,花药成熟时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组成,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上面体形的四分体,胞质分理解为同时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小孢子发育及雄配子体形成过程中有败育发生,主要发生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至四分体时期以及雄配子体形成各个时期。  相似文献   

1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三种牡丹不同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报道了花粉形态特征和种闻差异,探讨了花粉形态特征在种间演化的分类学意义。结果表明,牡丹属牡丹组成熟花粉粒形态大小和外壁纹饰存在着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2.
RAPD-PCR稳定性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滇牡丹(Paeonia delevayi)为实验材料,分别测试了Mg2+、模板DNA、聚合酶、引物等反应成分对产物的影响,以期探索RAPD-PCR体系中各成分对产物的影响,以及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为利用RAPD进行生物学研究的人们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牡丹无土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分析了牡丹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以及现有对牡丹进行的无土栽培实验资料,认为牡丹的无土栽培是可行的,有重大经济意义,但目前技术上还远不够完善,必须在液培配方、水气供应、培养设施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牡丹‘璎珞宝珠’为材料,对影响其不定芽分化、生根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根源基的解剖学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不定芽的增殖培养中,分化较好的培养基为MSB+1.5mg·L~(-1)6-BA+0.05mg·L~(-1)NAA,不定芽再生率最高为(90.30±1.56)%,增殖系数最高为5.91±0.20;诱导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B+3.0mg·L~(-1)IBA+0.5mg·L~(-1) NAA+1g·L~(-1)活性炭(AC),生根率最高达到(75.25±2.43)%,生根量为3.30±0.09,根长度最长达到(1.40±0.11)cm,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牡丹组培苗的不定根属于诱生根原始体型,不定根原始体起源于维管束的形成层细胞,继代次数与生根有相关性.前期4℃低温处理7d培养有利于生根,自然散射光照射下,生根状况最好,根的平均长度为(2.62±0.28)cm,移栽成活率达(85.4±1.13)%.  相似文献   

15.
安徽芍药属四种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芍药属4种植物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它们是木本类型牡丹组(Sect.Moutan DC.)的凤丹P.ostii T.Hong et J.X.Zhang和牡丹P.suffruticosa Andr.;草本类型芍药组(Sect.Paconia DC.)的芍药P.lactiflora Pall.和草芍药P.obovata Maxim.,除牡丹的核型公式2n=2x=10=4m+4sm+2st外,其余3种  相似文献   

16.
牡丹叶柄离体培养中褐化防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洛阳红'叶柄为实验材料,探讨不同基本培养基(MS、1 2MS、WPM)、抗氧化剂与吸附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暗处理、母株预处理以及选材时期等对褐化防止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以WPM为基本培养基时褐化现象最轻,1 2MS次之,MS褐化现象最为严重;三种抗氧化剂和吸附剂对褐化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其中以PVP最好,VC较次之,Na2S2O3最差;外植体采取前对母株进行遮光处理以及在培养过程中对材料进行暗处理有利于抑制褐化;培养基中生长调节物质(BA、NAA)的浓度变化对褐化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芍药总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了草芍药中芍药总苷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优化工艺为草芍药以14倍水煎煮2 h,煎煮2次,浸泡时间为6 h.  相似文献   

18.
三种贮藏温度条件下芍药花粉的储藏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粉玉奴"、"紫莲望月"等5个芍药品种的花粉为试材,分别贮藏于室温,4℃和-20℃条件下,定期测定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芍药花粉室温下安全贮藏期(T50)为3.4 d;4℃下花粉安全贮藏期为53 d;-20℃下花粉安全贮藏期为83 d,且品种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芍药花粉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L^9(34)法研究蔗糖、硝酸钙、硼酸对芍药花粉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筛选芍药花粉离体萌发最适宜的培养基,并研究了不同pH值对芍药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对芍药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影响最大,硼酸次之,硝酸钙影响最小;芍药花粉离体萌发最适宜培养基为,蔗糖20g·L^-1+硼酸20mg·L^-1+硝酸钙60mg·L^-1;其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分别为63.12%和183.33μm;适合芍药花粉萌发的pH为6~7。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品种的观赏牡丹和药用牡丹的结实力,种子的结构、主要生化成分、萌发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牡丹种子胚乳含有丰富的脂肪、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Vc等,尤其含有较多的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等,这为种子利用提供了依据;播种获取实生苗应在采种后即时进行。自然情况下10月份以后播种,萌发出苗率急剧降低,以至不能萌发出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