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育与普通高校的体育,既存在着身体发展的定性、定量指标要求,和增强学生体质的共性特征;又有造就全面发展人才的“师范性”职业训练的特殊要求.根据高师体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应以现代体育科学理论和方法指导师范院校的学生,使体育成为他们的第二专业。通过几年的体育教育的整体设计和充分运用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与训练时数,以及学校体育的实践,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中学体育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我院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项目、频率、形式以及体育锻炼的动机和健身价值观的认识进行了初步研究,找出影响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培养具有高度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是新世纪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本文结合自己在多年体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体会和实践经验,重点分析和讨论如何使用微格教学法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教法技能.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是我国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社会体育事业的必然需求.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论证,结论认为:1.5所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规模较小,学生的专业认识较模糊;2.师资来源专业性不强,力量较薄弱;3.专业课程设置特色不足,专业实习渠道较缺乏.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发展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机抽取420名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现状、原因及自我防护意识. 结果显示:⑴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运动损伤比率较高,主要原因为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技术动作不规范、准备活动不充分等;⑵虽然大部分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有自我防护意识,但由于缺乏运动损伤自我防护知识、思想疏忽大意、教师指导监督力度不够等原因,学生仍存在意识与行动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把德育放在首位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的品德教育并不都是通过政治活动、政治课来进行的 ,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 ,特别是体育教学 ,因其本身的专业特点以及特殊的教学方式 ,对学生的教育是多方面的 ,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较之于其它学科更直接、更具体 .  相似文献   

7.
陈丽花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2):110-11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了福建省体育教育专业600名大学生的就业意识,结果表明:福建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上能够正确认识就业的重要性,不同学校学生在就业认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就业重要性和就业率的了解存在显著性差异.福建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取向首选教师职业,其次是自主择业,不同学校存在显著性差异.福建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择业标准趋向一致,优先考虑专业兴趣.  相似文献   

8.
为增加办学经费,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许多师范院校开设了非师范专业,这对于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在开设非师范专业的同时,决不能喧宾夺主,要充分注意师范院校的办学特点,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为我国的建设事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9.
通过吉林省部分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女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了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女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旨在减少体育技术课的教学、训练事故,保护学生安全,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个有效的指导和科学预防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皖北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只为考上大学和感兴趣而选择本专业,虽然学习目的明确,但在学习过程中认为所学内容枯燥,较难理解,无法与体育实践相结合,只能应付考试;在课余学习中,较重视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学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和学校学风对学生学习状况产生很大影响.学校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改革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一个愉快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并纳入学校教育中.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不仅有利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弘扬民族体育精神.该文结合在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武术、抛绣球、多人板鞋、摔跤、抢花炮、珍珠球等项目,对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探讨研究,从而达到有利于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继承、完善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成人、兴家、立国是一代代国人的追求,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本文依据国际学校体育教育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揭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发展过程中"资深"难题——基层中学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体系不完善,并以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基层体育教师学历水平和中学生的体育需求为研究依据,提出构建我国未来"新型"中学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发展路径: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调整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因地制宜,设置相应体育教师"充电"制度;以学生为原点,带动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体系重塑;加大少数民族体育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体育教师的自我认识,加大政策执行能力。本研究旨在培养适应国家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基层人才,为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3.
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走访专家等科研方法,对大学生体质及学校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调研,提出学校健康教育缺失造成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淡薄和不良生活习惯普遍存在的现象,引起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逐年下滑,为学校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的开展,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体育公共服务是新时期政府转变职能,关注民生,保障公民基本体育权利新举措,体育在提升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有着积极作用.而场馆设施是体育公共服务的基本保证,高校体育场馆是体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全民健身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完成其学校体育的任务以外应向社会开放,与所在城市体育场馆整合,满足学生与城市周边居民的体育健身要求,资源共享解决场地设施不足,资源互补的问题,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通过文献资料查询,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对高校与城市体育场馆开放利用整合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作出了相关研究,为改善高校教学训练环境,提高城市整体品质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以推进城市现代化的建设进程,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是宣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开设民族项目、举办民族运动会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通过文献资料法、随机调查法等对广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模式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先讨论了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重要意义,再分析广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广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如何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以期为将来院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竞技体育是当今社会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由于竞技体育自身的竞技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竞技体育对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重新审视竞技体育对体育教育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竞技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理念的有效体现.正确理解竞技体育的内涵、国家的体育教育政策和当前社会对体育教育的要求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健康发展的前提,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并为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自我教育创造条件能促进大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7.
刘嘉琦 《长春大学学报》2008,18(10):107-110
学校体育工作不仅是强身健体的途径,更是学生终身体育形成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健全的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在自己多年的体育课教学的思考和实践中,对学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这个问题,有了下面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教育中,教育界的同仁越来越认识到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本文以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素质教育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分析体校学生德育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通过对多年的教学经验的总结,提出在体校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非体院大学运动队组建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学要办好优秀运动队,必须注重组队方法.应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走初中选材,初步培训;高中相对集中,组建项目运动队;大学在一定条件下专招入队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水平运动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真正达到体教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兴趣,已经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关心的主要问题。对高校女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案,以求为提高高校女生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