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具有教育、审美、娱乐三大基本功能,比较教育和娱乐功能,音乐的审美功能被过于漠视。无论主体的音乐条件如何,一个人欣赏音乐的能力总是高于他从事音乐制作和演奏的能力,所以音乐审美首先是属于大众的。正确的音乐美育的实施,主体审美条件的提高,将会有益于音乐审美功能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在音乐审美过程中,音乐审美体验是音乐欣赏的中心环节,它包括三个过程:一,音乐审美体验是一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二,音乐审美体验过程中,情感的作用尤其重要;三,音乐审美体验过程中的共鸣现象。在音乐审美过程中,音乐审美理解是整个音乐欣赏活动的最高阶段。音乐审美理解过程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情感、体验与思维、感知与理解融为一体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3.
在音乐审美过程中,音乐审美体验是音乐欣赏的中心环节,它包括三个过程:一,音乐审美体验是一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二,音乐审美体验过程中,情感的作用尤其重要;三,音乐审美体验过程中的共鸣现象。在音乐审美过程中,音乐审美理解是整个音乐欣赏活动的最高阶段。音乐审美理解过程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情感、体验与思维、感知与理解融为一体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来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本文针对音乐这一特点,阐述了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智商、德育三方面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5.
音乐艺术源于社会生活,又以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和特殊效果反映、丰富、作用于社会生活。在美育、智育、德育、体育几方面发挥其显著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一门特征鲜明的艺术,它给人美的感受是通过音响的实体,而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的基本特征就是其听觉艺术,每一种音乐的存在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听觉审美受众群体,因此,良好的音乐听觉感性式样,是音乐审美本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而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标,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手段的审美教育,它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自觉主动地感受音乐,自已动手去创造音乐,从而获得音乐素质提高和个性的发展,培养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曾娴 《科技信息》2011,(6):309-309
音乐是中学生喜欢的科目,所以教师应恰当利用中学音乐教学中审美功能的实施方法,快速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笔者从三方面探究,仅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9.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它离不开音乐作品及审美主体人 ,这两方面决定了音乐审美具有层次性 ,因人而异。可时下有种论调 ,要求普通的音乐爱好者“正确地理解音乐的内容”,否则视为“不懂音乐”,这是音乐审美误区之一。我们应走出这一误区 ,加强音乐审美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音乐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其特殊的价值和功能已成为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具有育人功能,教人品德高尚,具有智能功能,教人聪明强干,还具有健康功能,使人身心调和平衡.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通过音乐艺术对学生进行的审美教育。音乐审美教育对于构建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能起到特殊的作用。本文从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出发,结合音乐审美教育现状,探讨音乐审美教育对学生的健康发展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奕亦 《科技信息》2010,(35):J0367-J0367
音乐作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以及不同人群有其不同的体现,在审美价值系统中,研究探讨音乐审美所具有的价值,能提升人们的文化,艺术素质。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音乐审美活动实际上衍生了一个虚拟的镜像时空,它由审美主体、主体间性/间位主体和审美客体所构成,彼此能够进行交目,性的对象表征与价值映射,且与镜外的现实世界发生坐标转换与兼容混成。凭借镜像平台,主体可以从容展开历时空、共时空和超时空的价值体验,能够摄取形而下、形而中和形而上的妙象奥理,还能借此创构感性化的审美表象、知性化的范畴概象和理性化的观念意象。  相似文献   

14.
音乐审美是音乐美学最广泛的一个范畴,也是整个音乐美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文章论及的是基于藏传佛教哲学——佛教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价值观等之上形成的佛教音乐观,并由此试图揭示藏传佛教的音乐审美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中国音乐的深层审美意蕴,本文从“以和为美”“辩证精神”“线的型态”“虚的意境”“道法自然”五个方面阐释中国音乐所内蕴的特殊音乐审美心理和审美方式,为保护我国乃至世界音乐文化环境的生态平衡做些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6.
1989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关于《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使艺术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高校音乐教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如何在全面素质教育中发挥其育人功能,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谈审美意境     
本文就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中的重要课题“意境”进行了诸方面的探讨和研究。首先,援引历代文艺理论家的看法,认为“意境”就是有情之景,有情之境;其次“意”与“境”浑然一体,二者的辩证关系无庸置疑,只是在作品中,各有所侧重罢了。而“意境”的美学价值正在于它通过“移情”作用,创造出情与景浑、形神兼备的审美境界。既然,“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与批评的重要美学范畴,那么,笔者认为,要想创造“意境”,含蓄是最重要的手段。最后,观众的想象和联想是审美意境完成的重要因素,观众和艺术家互相促进,水涨船高。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审美。该文通过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指出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思路,提出了音乐的审美规律,从音乐教学上探究音乐审美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音乐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同步,音乐始终观照着人类生命的目的、生命的奥秘。音乐审美漫长的历程也是人类文明不断演变发展的历程。不同时代的音乐有着不同的基本面貌,平同时代的人们对音乐也有着相应的审美崇尚,这两方面构成了音乐艺术的审美类型。审美类型不是自在自为的,也不是主体心灵的任意创造,而是在人类审美活动中历史地形成的特定时代审美关系的产物。社会的经济关系、人群或阶级之间的关系以及正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文化心理、观念、意识都会反映到音乐创造物中,影响甚至决定着音乐的审美类型的特征。史前期(原始社会)人类的…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音乐(NewAge)是一种非流行、非古典,被称为“第三种声音”的具有实践性质的、划时代的、新世纪的音乐。以神思者《故宫的记忆》的音乐阐述为例,一方面引出了中国新世纪音乐的现状;另一方面论述了新世纪音乐本体的鲜明特点以及它创作方面的审美特征,以期更好的推动这种音乐形式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