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CPLD设计任意组合编码波形发生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如何使用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任意组合编码波形发生器。结果表明,可编程逻辑器件组成的任意编码波形发生器与软件和D/A或EPROM等电路产生编码波形的软件编程法比较,具有调试修改方便,实用稳定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冯跃跃 《科技信息》2011,(28):231-231,232
本文介绍了TMPGEnc Plus编码软件在视频压缩技术教学中的应用。TMPGEnc Plus编码软件主要用于MPEG视频格式的测试。MPEG是活动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的缩写。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制定适用数字存储媒介、电视广播和通信等应用场合的视频和音频的压缩编码标准。这个专家组开发的标准称为MPEG标准。TMPGEnc Plus编码软件可以对MPEG各种标准进行分析测试,使学生比较好地掌握MPEG压缩编码标准,直观方便地学习压缩编码技术。  相似文献   

3.
基于FLEX和POCASG寻呼协议,采用单片机AT89C55为控制核心,以MCS-51汇编程序实现软件编码,研制了一套兼容POCASG协议的FLEX高速寻呼测试仪。本详细讨论了实现FLEX高速寻呼协议的软件编码技术,在对数据块进行交织时,提出了一种简化的软件编码措施,将多相复用模式的交织数据块简化为单相模式进行处理,从而减小了编码难度。  相似文献   

4.
MPEG—4基于内容的视频编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MPEG-4的基于内容的视频编码原理,讨论了二进制形状编码,对其软件作了模拟,结果表明,该编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用软件编码取代BM2262硬件编码的方法,电路采用AVR系列单片机作控制器,硬件电路简单,无需其他外围芯片.该编码方法具有功能多样、灵活性强的特点,因而软件编码电路应用的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6.
针对光谱相位编码光码分多址系统(OCDMA)的信息侦听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Optisystem3.0(光通讯系统仿真软件)和Matlab7.1搭建光谱相位编码OCDMA系统软件分析平台,提出用户地址码字拦截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可以看出该窃听模型在多相编码下能有效地破译用户地址码字,实现对整个系统的信息窃听,可见光谱相位编码相干OCDMA系统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在无线遥控应用中用单片机实现软件解码的方法。设计采用义隆单片机EM78P156N来作为主控芯片,无线发射部分采用eV1527编码芯片来实现数据的编码,结合硬件电路并通过软件编程的方法来实现无线编码数据的软件解码。  相似文献   

8.
二维编解码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PDF417二维条码编码和解码的新方法及其应用进行研究,编码信息可以是数字、汉字和图像,并且根据编码内容自动选择最佳编码方式,最大限度地节省编码空间;不同于传统的硬件识读方式,开发了更灵活、实用的软件解码程序。采用扫描算法排除条码识读过程中的噪声误差,提高了条码系统的解码精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分形图像压缩理论的分析,用C语言开发了压缩静态图像数据的软件,对软件编码的具体方法、实现步骤和设计过程作了详细的讨论.并给出了测试结果,结果表明:分形思想提高了图像压缩比和编码、解码的速度.特别适于一次压缩、多次解压缩的场合.  相似文献   

10.
基于感兴趣区的图像编码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基于缩放和最大提升法的两种图像感兴趣区编码算法,给出了编码图像的信噪比与码流比特率之间的关系,对图像感兴趣区编码及JPEG编码进行了编码质量比较.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使用MFC开发的基于感兴趣区的图像编码与图像显示软件为以上算法分析提供了条件.实验表明,在相同码流比特率的条件下,本文给出的感兴趣区编码算法这一优先编码方法比现有的JPEG算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编码质量.  相似文献   

11.
循环冗余效验码的软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循环冗余效验码(简称CRC)的编码和错误检测方法,给出了可在通信软件中直接使用的高效的C语言CRC编码和检错函数源代码.  相似文献   

12.
针对使用低速相机连续采集高时间精度图像序列的需求,系统地研究了3种典型相机触发模式(硬件触发模式、软件触发模式、连续采集模式)下,低速相机采集图像序列时间精度、误差的大小以及误差规律.基于高精度时间光编码技术,对各种触发模式下采集的单张图像进行时间编码,从而获得了采集每张图像的准确时间,计算不同触发方式下得到的图像采集时间间隔与标准时间间隔之间的误差(走时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软件触发的图像序列精度较差,走时误差值为32.2 ms,硬件触发与连续采集模式下图像序列的时间精度高,走时误差值均分布在±0.1 ms范围内,稳定性好.对于对时间精度要求较高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应尽量选取精准的触发模式,即硬件触发模式或连续采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把纠错码应用于多通道遥信输入通道的故障自检.分析了多路开关量输入模板的故障类型及错码表现.比较了几种编码方案.给出编码器的电路和译码自检的软件.  相似文献   

14.
在计算机纠错码技术中,0-1矩阵是重要的理论和工具,本文就模2有限域上的0-1矩阵,给出了几个在应用中有重要作用的基础性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数字通信系统中恶劣信道上信令传输的差错控制问题,分析了重发纠错和大数判决、BCH码、GOLAY码等几种前向纠错方法在恶劣信道上的检纠错能力和相应的信令传输性能,通过理论推导和数值计算,给出了一组典型数据和曲线,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根据信令传输的特点和要求,指出恶劣信道上的差错控制必须把前向纠错和重发纠错相结合,并且采用码长较短的纠错编码。最后讨论这些信令传输方法可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综合了LDPC和卷积码的特征,给出了一种卷积码编码器结构的改进方法. 利用此方法可构造稀疏卷积码,进一步基于卷积码编码结构可实现高性能译码. 设计了基于MIMO系统平台的时变新型卷积码结构,并进行仿真分析. 结果表明,应用本文提出的卷积码编码器误码率在10-4时比传统卷积码编码器有2 dB的编码增益提高;同时提出的编码器结构还可实现传统卷积码无法实现的长约束并行编码,具有实现简单、译码延时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纠错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际应用中,传输信道容易受到干扰,不可避免形成突发错码.为了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提出一种简便实用的数据传输纠错方法,结合卷积码技术和交织技术对数据进行纠错,并在传感器节点上实现卷积交织及卷积编码纠错功能.该方法不仅译码简单,设计复杂度低,而且可抗较高的信道误码,是一种良好的、便于软件实现的前向纠错编码技术.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a software simulator applicable to multipath fading channels in urban environment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The simulator is constructed by a two-state Markov model and several statistical models for simulating the characterizations of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 core idea of the simulator is to construct a Rice distribution-based multipath fading module produced by a modified Gans Doppler power spectrum,and in combination with a Markov model to predict the time-dependent characteristics of packet in different radio circumstances. It can simply predict the packet performance of the future channel and evaluat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radio channel and the modulation schemes,error control protocols and channel coding.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t is a reliable and efficient method.  相似文献   

19.
在有损信道中,由于前向差错编码的有效性急剧下降,因此对于高突发有损信道,信源和信道的比特率控制优化成为一个挑战。提出了一种有效针对差错恢复的视频自适应编码,通过自适应调整帧内编码更新,优化了视频源比特率失真控制。针对无损和有损信道的差错恢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实验模拟了视频样本序列。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同时也表明该方法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