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是《左传》里的一句话。目前人们对这句话比较一致的理解是“曾对晋君(惠公)施给恩赐”。但是,从上下文和说话人的语言特点看,这种理解并不准确。根据语法、修辞分析和前人已有的成果,此句应理解为常见的被动句式,意即“您曾被晋君赐予过呀”。这是烛之武使用的一种语言技巧,这种理解更符合文章的原意。  相似文献   

2.
"理解"是交替传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丹尼尔·吉尔认为口译员的理解是由"语言知识"和"言外知识"所共同决定的.研究表明,交传译员的语言知识和言外知识的确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互相促进,但也有可能是互相干扰.只有在言外知识进入口译员"活化的长期记忆"时,才能更好地促进译员的"理解".这一结论对于交替传译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创新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中西文化精神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文化相异的源头端在中国文化主张"天人合一",而西方文化主张"天人相分".文章对这两种理论的思想渊源、本质及利弊进行比较,从而提出超越"天人相分",实现现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即,在人和自然平等互动关系基础上实现人对自然的认识、理解、融入、渗透和改造.  相似文献   

4.
刘心竹 《科技咨询导报》2011,(13):160-160,162
<论语>的众多英文译本中,理雅各和韦利的译本较有代表性.本文主要探讨这两个译本对"礼"的涵义的英译,分析两位译者不同的翻译风格以及这两个译本的闪光点和一些误译之处,以便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礼".  相似文献   

5.
对<离骚>"落英"之"落"字的理解历来不一,训"始"训"落",各执一词.今又有人提出"下垂"一义,笔者难以苟同,主要从文献角度论证"落"当解释为"凋落".  相似文献   

6.
<论语>14·38章,隐士称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朱熹等古代经师大多认为这是对孔子积极入世精神的丑化与讽刺,是笑孔子为傻瓜.而现当代学者整体热捧隐士的这句话,认为孔子的确"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其实这是认识的倒退,是西学东渐引发的援道入儒之风所致.  相似文献   

7.
"我们"与"自然"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里程:1)"我们"与"自然"的浑然.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朴素的和谐性质,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感性的和谐"状态之中.隐含有"自然性的人类中心"思想.2)"我们"与"自然"的分裂.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改造、控制自然的性质,表现为"征服性的人类中心主义".3)"我们"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一种"理性的和谐".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创新的和谐性质,追求一种"共荣性的人类中心"价值观念,在此达到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所体现和追求的.  相似文献   

8.
与汉易重视"天道""天象"不同,王弼易学的重点在于"人事".王弼之所以能够对《周易》卦爻辞的"人事"做出新的诠释,得力于其对"情志"概念的灵活运用.根据其"情志"论,卦爻辞中关于人之行为活动的诸项内容被还原到主体情志的层面,获得了内在性的理解.尤其是卦爻辞中所包含的告诫之辞被转化为关于主体如何根据义理来改变自身情志或顺...  相似文献   

9.
一、"霍布森选择效应" 英国商人霍布森从事马匹生意.他卖或租的马匹都是价格便宜,而且可以随便选马,但前提是只能在门口选马.然而,霍布森大大的马圈只有-个小门,高大肥壮的马匹出不去,能出来的只能是既瘦又赖且小的马匹.这种没有多少选择余地的"选择"被人们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效应".  相似文献   

10.
光环效应是指由对某个人的整体印象,并进而影响到对此人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也称为"晕轮效应".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术界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存在种种模糊认识,应运用辩证的方法.从应然与实然、目的与手段、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角度理解"以人为本".从应然性角度看.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普遍价值取向,从实然性角度看,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人为本不仅包含了发展为了谁的价值内涵,也包含了发展依靠谁的深刻内容;以人为本既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又要求人类社会发展合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时问观和相对论时间观为例,结合对时间概念的分析和探讨,论证了时间是表述物质存在和运动过程的始终及持续性的物理量--这一定义的客观性.并且按照这一定义解析了霍金的"奇点定理".认为"奇点"并不就是物质,物质也并不就是"奇点".因此,"奇点定理"证明的"奇点时间"的开始与终结并不就是物质证明的"物理量时间"的开始与终结.  相似文献   

13.
温家宝总理提出"教育家办学",<中国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国家提倡教育家办学".教育家是一个总的称谓,分为不同的领域和类型.就职业院校来说,其本质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做到这一点,提倡"职教专家"办学,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和"以物为本"的哲学性质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我党近年提出来的"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为纲领,从卡尔·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实践人道主义"哲学的高度,讨论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本性.同时批判了以"拜物主义"为"教义"的"以物为本"的历史观,揭露了这种历史观对当下我国的社会发展的极其严重的危害.文章充分肯定了卡尔·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主义"对我国和人类的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进而呼吁"马克思不能丢".  相似文献   

15.
在<庄子>内篇中,实际上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情".联系庄子的时代背景,追随庄子的哲思理路,可以澄清种种对庄子之"情"理解的偏见,对庄子之"情"作出全面而合理的阐释.其文中的"情"字既有"情况"义,又有"情感"义.而庄子的情感世界,包含有一般的情绪、感情("天情"),经过理解的本真之情("理情")和对世界整全、生命本体的情怀("至情")三个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16.
"称兄道弟"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辞海》(修订版)、《辞源》(修订版)、《汉语大词典》均未收.刘洁修《汉语成语考释词典》收.《古代汉语》编者注云:"兄:本指哥哥,这里用于同辈间的尊称."又注云:"弟:同辈间男子年纪小的.这里是同辈间的谦称."鲁迅《两地书》中称许广平为"广平兄".章炳麟写给语言文字学家杨树达的信的开头,称杨为"遇夫(杨树达字)兄鉴",而自称"弟章炳麟顿首".旧时代,很多人家的堂屋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师"虽排在最后,但却与"天地君亲"并列.这说明,师生之间确实是论辈分的."称兄道弟"的准确释义也就出来了,即:朋友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不计年龄大小,不论辈分高低,尊称对方则称"兄",谦称自己则称"弟".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曾专门论述了消灭私有制的必要性,在后期的<资本论>中却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论断,因此我们应联系这两方面来理解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并用这一理论指导我国现实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解读教育"叙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叙事研究"是近几年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内兴起的一种研究方式,虽然时间不长,但在教育领域却激起了波澜,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教育"叙事研究"中的一些概念仍然是模糊的,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对于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上,需要从"何为教育叙事研究"等五方面对这一概念做全面的阐述和反思,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这一新兴研究方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体育概念必须反映体育的目的性,这是体育理论界关于体育概念各种看法的共同点.如今各种关于体育概念的定义方式都可以简化为"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达到……目的……活动".例如,有些人把体育定义为"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各种定义,有的内容重复,有的内涵增大,有的外延减少.  相似文献   

20.
孙立宁 《前沿科学》2021,15(2):100-103
要让人工智能更智能,就要让其更接近"人的智慧".这就意味着,人工智能需要拥有接近人的感知、理解、思维、学习和推理能力,才能胜任不同场景下的各种任务. 最高智能源于大脑决策过程 人类是自然界中拥有最高智能的物种,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源于自身的决策,而每一次决策都需要在神经系统中进行大量且复杂的信息传播与处理.决策产生的过程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