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胡中为 《自然杂志》2005,27(4):203-207
近10多年来,地面的和航天的现代天文仪器进行了银河系的大规模观测,得到了银河系在射电、红外、X射线、可见光的多波段的精彩新图像,有很多重要的新发现.银河系现今展现为比以前想象的更丰富、更复杂、更活跃的天体系统.  相似文献   

3.
赵君亮 《自然杂志》2005,27(1):25-28
银河系是宇宙中数以百亿计的星系中的一员,人类对银河系的认识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有关银河系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形成机制、结构和演化,太阳系外的行星系统等等,长期以来始终是天体物理学中极为重要的前沿研究领域.不仅如此,银河系又为河外星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测检验样本.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银河系结构和演化的认识不断深化,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赵君亮 《科学》2005,57(5):11-14
银河和银河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人早就知道夜间天空中有一条银河.而只是从17世纪初起.天文学家才认识到银河系的存在。人类对银河系结构和运动的认识已经历了约400年的漫长时间。有关银河系的一些重大观测和理论问题一直是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中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刘超 《科学通报》2021,66(11):1346-1362
银河系至少是目前唯一能够获得单个恒星三维空间和运动信息的星系,这使得它成为我们得以详细研究的最重要的星系.更好地了解银河系的组成及其演化在星系天文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Hipparcos时代以来,人们开始以数以万计的恒星为样本研究银河系,这使我们能够在太阳附近发现许多新现象.SDSS和2MASS等巡天将我们的视野扩...  相似文献   

6.
赵君亮 《自然杂志》2013,35(6):396-401
银河系外部区域存在翘曲结构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不同类别示踪天体(如星族I 天体、分子云、星际尘埃、老年恒星等)实测结果的分析都确认了这一点。不过,关于翘曲结构的形成机制迄今尚未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7.
8.
方德声 《科学》2015,(2):34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5年1月28日报道,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等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银河画卷巡天研究组最近在银河系第二象限最遥远的区域新发现了一段分子气体旋臂。有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ApJLetters),2015,798:L27。银河系是一个棒旋星系。到目前为止,人们对银河系的结构与物质分布  相似文献   

9.
银河系的星族成分及其结构参数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建湘  R. Buser 《科学通报》2000,45(7):697-700
利用M67U,SA51,SA71,SA82,SA94,SA107和NGC6171等7个Basel天区最新校准的多色测光和现代恒星计数资料研究银河系的星族成分和结构参数值.这是开展全方位银河系结构研究和建立统一的银河系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Pears  J  张浩良 《世界科学》1989,11(9):33-34
人类在银河系中极可能是孤独的,因为地球和月球是一个独特的双行星系统。罕见的、巨大的月球是地球生命得以出现所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航空航天局日前称,太空轨道上的X光天文台XMM牛顿望远镜在银河系发现一颖正在爆炸的恒星。当欧洲太空中心XMM牛顿望远镜转移观测目标时,意外发现一个明亮的X光源。通过对这个X光源发出的光谱进行分析显示,这颗恒星应该是一颢新星。这颗新星是在2007年6月5日形成的,现在已被正式命名为“V598船尾星”,它是近10年来发现的亮度最高的恒星之一:  相似文献   

12.
张玉光 《自然杂志》2007,29(1):45-45
现生鸟类的起源和演化在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公众关注的话题。古生物学研究表明,现生鸟类的最早出现是在古新世,而爆发性辐射演化发生在新生代早期。现生鸟类是白垩纪与第三纪之交绝灭事件发生之后的幸存类群,近来今鸟类的新发现也进一步支持了现生鸟类起源于新生代的推论。新生代早期(包括古近纪和新近纪)鸟类的分类已被清晰地归入到现生鸟类中,并且现生鸟类传统的“目”“科”类型在早期已经出现并确立。因此,通过研究中生代—新生代鸟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鸟类的早期辐射演化和多样性的历史,同时也能够阐明现生鸟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  相似文献   

13.
赵君亮 《自然杂志》2012,34(5):256-260
测量银河系自转曲线对解决许多天体物理学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估算银河系总质量、确定物质的分布、探索暗物质等。通过对银河系自转曲线的研究发现, 在太阳圈之外,银河系自转曲线大致保持为平坦状,甚至略有抬高。  相似文献   

14.
在晴朗的夜晚,假若远离城市的灯光,你也许能看到夜空中那条乳白的飘带,它由无数恒星组成,看上去像泼洒在天上的牛奶,又像一条直铺苍穹的“天路”,这就是我们俗称的“天河”,西方人所谓的“牛奶路”(MilkyWay)、  相似文献   

15.
赵君亮 《自然杂志》2014,36(4):235-240
银晕外区存在众多的星流,它们或源自银河系的矮伴星系,或源自球状星团。星流可以利用各类示踪星,并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加以研究,对于探索银河系演化史和银河系暗晕的形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元生 《科学》2000,(10):66-69
太阳系的起源是一个关于这个世界的本原问题,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纯天文学问题。人们为了揭开这个谜,曾经历尽艰辛;许多人为此贡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有人甚至献出了生命。人类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曾经为理解我们这个世界而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们:哥白尼(N.Copemicus)、布鲁诺(G.Bruno)、牛顿(I.Newton)、康德(I.Kant)、托勒密(C.Ptolemaeus)等等。  相似文献   

17.
华夏植物群的起源、演化和绝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克勤 《科学通报》1998,43(20):2139-2146
对华夏植物群的起源,演化和绝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评述和论证。近期的研究成果表明,华夏植物群是在早石炭世全球一致性的拟鳞木植物群基础上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在晚石炭世早期即已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植物群-华夏植物群。华夏植物群的起源中心位于华北板块,根据不同时期华夏植物群的演替特征,这一植物群可分为7个演化阶段。华夏植物群总的演化是从晚石炭世早期至晚二叠世早期,华夏型的特征分子逐渐增加,晚二叠世晚期开始衰减  相似文献   

18.
《科学之友》2008,(9):139-139
澳大利亚天文学家的最新观测活动证实,银河系很可能是一个“贪吃的残暴星系”。一些处于银河系光晕范围内——位于人马座的矮星系正在不断地“坠入”银河之中。  相似文献   

19.
冷琴  杨洪 《科学通报》2001,46(5):364-370
简要总结了被子植物起源问题的研究状况,评论了近年来有关被子植物起源、演化问题的假说和理论,重点介绍了近期根据DNA序列构建的被子植物系统树。新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对被子植物的祖先类群进行了重新认识,对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进行了新的推测,为被子植物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框架。被子植物起源问题仍是一个假说众多、悬而未决的“讨厌之谜”,其最终的解决需现代植物学家、古植物学家、分子生物学家的协作。  相似文献   

20.
张志飞 《自然杂志》2006,28(5):0-I0003
2006年5月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西北大学舒德干与英国剑桥大学S.Conway Morris教授等人合作在早期动物起源演化研究上的又一突破性成果——《中国早寒武世的文德生物及地球早期双胚层动物演化》。他们在地球动物界“仲春时代”发现的“春光虫”被认为是目前地球上已知最原始的一类真后生动物(图1);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果,他们提出了关于动物界起源和早期演化的新假说(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