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赫的名字在我国既熟悉又陌生。大多数人只知道马赫是一位列宁严厉批判过的唯心论哲学家,对于他的其他方面则所知甚少。甚至个别研究物理学史的人竟不知道马赫是一位物理学家。对于深入研究马赫,恢复他的符合历史真实的、公正的、完整的形象,也还存在一些思想障碍,例如有人这样发问:“要研究的科学家多得很,为什么偏耍研究列宁批判过的马赫?”马赫是一位对科学和哲学都有过重大影响的成绩卓著的科学家和明智审慎的思想家。今年是他诞辰150周年,世界许多国家的学者都著书撰文纪念他。我想借此机会介绍他的形象的一个侧面:一位科学兴趣广泛,关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酷爱真理和主持正义,献身于解放人类思想事业的人文主义科学家。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如何从一个更科学、更合理、更合乎逻辑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宗教奇迹的产生与存在,对于众多科学家、哲学家和宗教学家来说都是一个既十分重要又令人感到困惑的问题。作为19世纪颇具影响的一位哲学家和基督教思想家,尽管施莱尔马赫认为奇迹破坏了作为宗教信仰根基的绝对依赖感,尽管施莱尔马赫认为自然有机系统并没有为奇迹留下任何存在空间,然而,施莱尔马赫对奇迹的批判却并非是基于他那个时代的自然科学。相反,施莱尔马赫对奇迹的批判最终还是落脚在一种哲学性的、形而上学的批判,来自于他对斯宾诺莎思想的吸收和理解。因此,当施莱尔马赫针对奇迹的形而上学批判最终导向对这种批判本身的反驳的时候,这一批判从哲学层面上讲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如何从一个更科学、更合理、更合乎逻辑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宗教奇迹的产生与存在,对于众多科学家、哲学家和宗教学家来说都是一个既十分重要又令人感到困惑的问题。作为19世纪颇具影响的一位哲学家和基督教思想家,尽管施莱尔马赫认为奇迹破坏了作为宗教信仰根基的绝对依赖感,尽管施莱尔马赫认为自然有机系统并没有为奇迹留下任何存在空间,然而,施莱尔马赫对奇迹的批判却并非是基于他那个时代的自然科学。相反,施莱尔马赫对奇迹的批判最终还是落脚在一种哲学性的、形而上学的批判,来自于他对斯宾诺莎思想的吸收和理解。因此,当施莱尔马赫针对奇迹的形而上学批判最终导向对这种批判本身的反驳的时候,这一批判从哲学层面上讲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4.
随着一种基于人类大脑半球机能一侧化的"半球认知风格"理论观点的提出,人们发现在人类认知活动的各个层面上广泛存在着所谓"半球风格"现象。运用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概括和指称东、西方两种科学思维方式的差异,能够为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东西方两大科学体系的各自特质、认识方法及其历史地位与作用,提供一条新颖而实证化的研究路径。为避免这种分类与概括的简单化和主观化,从辩证思维的高度出发,牢牢把握人类科学思维的社会与文化属性,并有选择地运用实验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中的量化手段和测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一种基于人类大脑半球机能一侧化的"半球认知风格"理论观点的提出,人们发现在人类认知活动的各个层面上广泛存在着所谓"半球风格"现象。运用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概括和指称东、西方两种科学思维方式的差异,能够为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东西方两大科学体系的各自特质、认识方法及其历史地位与作用,提供一条新颖而实证化的研究路径。为避免这种分类与概括的简单化和主观化,从辩证思维的高度出发,牢牢把握人类科学思维的社会与文化属性,并有选择地运用实验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中的量化手段和测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今天是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恩斯特·马赫(1838—1916)诞辰150周年。马赫是一位卓越的实验科学家和独特的理论科学家。他终生致力于科学的统一,在空气动力学、物理学、感官生理学、心理学等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对力学、热学、光学等学科所作的批判的历史考察,为二十世纪初展开的物理学革命开辟了道路。马赫从“不自命为哲学家,([1],第24页注)一再声言“没有马赫哲学这样的东  相似文献   

7.
关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应该遵循“逻辑简单性”原则,是爱因斯坦有关科学方法论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思想。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爱因斯坦这一思想的认识与评价存在着许多混乱与分歧,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究竟应如何理解“逻辑简单性”原则?它在科学方法论方面有何意义?爱因斯坦的“逻辑简单性”原则与马赫的“思维经济原理”有何关系?本文试图对这些学术界尚未搞清而存在疑惑的问题作出初步的分析与评论。  相似文献   

8.
试析马赫的科学统一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赫是一位科学家,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也并不为多数人所知的,马赫还是一位科学哲学家,作为科学哲学家,他的最大愿望是是实现科学统一的理想,他也因此成为20世纪30年代维也纳逻辑实证主义学派的先驱,但马赫所致力的科学统一工作是从两方面着手的。其一是科学在认识论-方法论上的统一,逻辑实证主义正是沿此方面而深入下去的,并最终遇到巨大的困难,另外,也是被人所忽视的一面,是从体论方面致力于科学统一,即科学统一的非正统方面,而这一点正是我们在知识经济时代研究科学统一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大约在三十年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著名科学史家赫尔奈克在其《〈马赫自传〉遗稿评介》中提出:“我们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写出一部科学的现代自然科学史,与此相联系,我们不仅必须对作为物理学家的马赫,而且必须对作为哲学家的马赫和作为普通人的马赫,提供一个在一切方面都与历史真实相符并且对这位‘明智审慎’的思想家也是公正的、尽可能完整的形象,为此就需要批判地分析一切材料和科学地掌握历史事实”。可是,至今  相似文献   

10.
在19~20世纪的科学舞台上,科学巨匠群星荟萃,蔚为壮观。爱因斯坦、彭加勒、马赫、皮尔逊等一批科学家,不但在自然科学方面成就卓著,立下座座丰碑。在哲学思想方面,他们也有独到的见解,为人类思想史增添了笔笔宝贵财富,故而被称为哲人科学家。综观他们的一生,他们的思想成长,对我们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11.
自普朗克取得其与马赫关于科学目标争论的胜利后,物理学继续以其构建的科学形象作为科学的代言人,这一结果对二十世纪的科学发展、科学哲学以及科学教育影响深远。因此,物理学中心主义也成为影响20世纪科学哲学理论框架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这一立场由于科学哲学的新近转向以及自身竞争力的下降正逐渐遭受挑战,一种多中心主义的科学哲学或渐成气候。  相似文献   

12.
科学创新思维中实在和虚拟范畴的流动和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在思维是指科学认识活动中保持真实性的思维活动;虚拟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的一种设想或虚构活动.它们共同构成了科学创新思维的两极.在它们之间的流动和转化中,科学创新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自然辩证法通讯》开设“科学和技术:天使抑或魔鬼”讨论专栏后,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再度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笔者阅读该专栏文章受益匪浅。但同时也感到理清某些基本观念的重要性。当然,理清了科学与价值关系的某些基本思想,自然也就从一定侧面回答了“科学和技术是天使还是魔鬼”的问题。1·科学与价值关系的两个不同层面笔者认为,科学与价值的关系实际上有两个不同的维度、两个不同的层面。一是,科学作为一种人类活动与其他人类活动(如宗教、艺术、体育等等)相比,能够给人类带来什么独特的价值。二是,科学这种人类活动对人类的某种或…  相似文献   

1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7):112-117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不仅拓展了科学研究的疆域,也为我们增添了理解自然和理解社会的新理念。所以,站在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立场,运用跨学科研究的思路,可以归纳出复杂性科学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具有学科互涉和融贯思维的研究路径,标志着一种新的科学范式的形成。由此也折射出一种新的时代精神——"深层生成论"。这种新的哲学境界,具体表现为本体论信念的变革、认识论取向的转变和方法论特色的凸显。  相似文献   

15.
科学基本定律或基本假设的建立,最集中地体现了科学家剖造性思维和实践的能力。这种创造性思维主要不是逻辑推理,而是具有创造性的某种理性信念和理性方法。坚持自然界具有简洁、和谐性的理性信念,根据研究对象的变化提出或革新科学基本概念;对科学事实进行透彻的分析,采用大胆的科学想象;运用类比、综台及归纳等理性方法;在物理学科学生长点的发现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教学中,注意培养这种思想和方法,对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1996年第一届国际科学哲学史大会算起,科学哲学史的学科性质就备受关注。科学哲学史不是科学思想史,也不是科学哲学的流派史。与传统科学哲学"拒斥形而上学"相比,科学哲学史主张恢复科学与哲学的思想关联。这门新学科主要研究科学与哲学之间关系的思想演化,也就是科学与哲学的融合、冲突与新的融合的思想轮回。借鉴库恩的思想,我们把科学与哲学的这种融合称为科学-哲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哲学史也就是科学-哲学共同体因共识而形成、因科学革命而断裂、再因科学促进哲学变革的思想演化过程。从科学哲学史角度看,科学与哲学是连续知识谱系的两极,科学哲学应该是经验性与超验性的统一,知识与智慧的统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我们的结论是,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总有其哲学观念;任何一种哲学观念,总有其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7):106-110
支持工业文明的科学是现代科学,它是还原论的,还原论设定自然事物是线性的,即复杂事物可以归结为其各部分之总和;现象是杂多而变动的,但决定着现象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掌握越来越确定,从而对万物的控制越来越确定。现代科学思维有其致命盲区:只见部分,不见整体,这种思维方式与人类征服自然的思想是一致的,它支持"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产、生活方式。量子力学与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非线性科学是一种新科学。新科学承认自然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也承认人类知识永远是不完备的,它反对征服自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科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方学术传统所坚持的科学普适性信念,多年来受到来自数学哲学、物理哲学等多条进路的批判。布鲁尔的SSK思想也是对这种信念的一种批判,作为其SSK组成部分的SLK思想,是这种批判的集中体现。他以逻辑学这门硬科学为例,从逻辑基础和逻辑规则社会性两个方面,提供了对于科学普适性信念更为深入的批判路径,从而导致了科学形象的极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学界一般认为,康有为并未参与一个世纪前那场影响深远的科玄论战。实际上,康有为在1923年北上演讲中谈及相关论题,可以说间接而实质性地参与了那场论战。他通过“显微”思想强调科学之于人生观的意义,借助“电通”思想重诂儒学核心概念,利用现代天文知识发挥出见泰忘忧的“天游”思想。他推崇科学之于个人思想与国家发展的作用,但不承认科学的万能。他认为欧战的肇因不在科学与物质的发展,而在精神文明的缺位。这种不乏辩证思维的整全性立场与科学派和玄学派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他提出保存国粹讲求物质的双重救国方案,体现了中西文明互补的世界主义立场。从今天的视角来看,也可以说康有为发了弥合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调和唯科学与反科学两种主义的先声。  相似文献   

20.
科学教育思想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以来,我国逐渐有了较为系统的科学教育思想和实践,在科学本质观、科学教育价值观以及科学教育方法论等方面有一系列的思考和论述。基于对中国近代科学教育思想的反思与回顾,当下的科学教育要关注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凸显科学的实验特征和探究本性,体现生活世界的复杂性和实践性,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