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对 C57BL / 6 J 为背景的遗传工程小鼠卵巢冷冻及复苏后原位移植进行研究,建立遗传工程小鼠卵巢 冷冻方法,弥补小鼠资源保种体系。 方法 采用 DAP213 方法冷冻保存了 C57BL / 6 J 及 SCARB2、PSGL1、IGB3S 三 个遗传工程小鼠 10 日龄幼鼠的卵巢,将四个品系 10 日龄幼鼠的新鲜卵巢及冻存复苏卵巢原位移植到 4 周龄 C57BL / 6 J 及 C57BL / 6 J( Cg) —Tyrc- 2 J / J( B6 albino)受体雌鼠,术后饲养 5 周与 10 周龄性成熟 C57BL / 6 J 雄鼠交 配,观察移植出生幼仔。 结果 C57BL / 6 J 新鲜卵巢和冻存卵巢,三个品系遗传工程小鼠的冻存卵巢原位移植到 C57BL / 6 J 和 B6 albino 受体中,均可以恢复正常功能,交配后得到仔鼠。 结论 采用 DAP213 方法冻存 C57BL / 6 J 及以 C57BL / 6 J 为背景的遗传工程小鼠卵巢,复苏后原位移植到 C57BL / 6 J 和 B6 albino,交配后产仔,卵巢冻存方 式是小鼠资源库保存的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鳜鱼基因组DNA的提取及PCR-SSCP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改良苯酚氯仿法,分别提取鳜鱼冻存血液、新鲜血液、冻存肌肉、新鲜肌肉的DNA并进行了效果比较,发现新鲜及冻存样品提取效果差异不大.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对鳜鱼生长激素基因第五至第六外显子进行PCR-SSCP分析,在SSCP分析过程中,对温度、电压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五组条件中,4℃、160V条件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人乳腺离体肿瘤组织的ATR-FTIR谱鉴别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用于人乳腺离体肿瘤组织的研究是一种新的应用. 通过对38例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的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明显而规律的光谱差 异,反映了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等生物大分子的构型与构象以及相对含量上的差别.研 究表明,ATR-FTIR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良、恶性肿瘤的分子结构信息,极有潜力成为一种临床原位诊断肿 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肠内菌对知母主要活性成分甾体皂苷的代谢及对相应代谢产物进行鉴定。方法:离体培养大鼠肠道菌群,用LC/MS/MS法检测离体肠内菌对甾体皂苷样品的代谢产物。灌胃给予大鼠甾体皂苷样品15 mg.kg-1,于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尿样及粪样,用LC/MS/MS法检测甾体皂苷样品的代谢产物。对主要代谢物M1进行结构鉴定。用合成的方法制备代谢物M1标准品进行LC/MS/MS法分析并与大鼠离体和在体样品对比。结果:甾体皂苷样品容易被大鼠消化道菌群代谢,代谢速率很快,其主要代谢产物为代谢物M1,随着代谢时间的延长,代谢物M1的量逐渐增多,而甾体皂苷样品的量则下降迅速。结论:甾体皂苷可被大鼠肠内菌迅速代谢。  相似文献   

5.
采用将微量样品附着于ATR镜头上的操作方法,对肉眼玩法观察到的样品进行红外光谱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地提高了红外显微镜测定样品的灵敏度,据此建立了一种红外光谱显微镜测定极微量样品的新方法,本方法巳运用于公安物证的实际检测。  相似文献   

6.
水凝胶体系中CuS纳米纤维的模板合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N-十二酰-L-丙氨酸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形成的水凝胶为模板, 用两种方法在水凝胶体系中, 利用离子的原位自组装合成了CuS纳米纤维. 获得的样品用透射电镜、 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 不同尺寸的CuS纳米纤维可以通过改变矿化条件获得.  相似文献   

7.
验证显微红外技术通过红外显微镜快速采集微量甚至痕量样品红外光谱的能力.研究中所采用的检测方法是利用红外显微镜直接采集塑料自封袋表面微量毒品的红外光谱图,并与毒品标准红外光谱的吸收峰尤其是特征吸收峰进行定性比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集到的样品红外光谱图与毒品标准红外光谱的主要吸收峰尤其是特征吸收峰相吻合,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并可为侦破涉毒案件提供充分证据.  相似文献   

8.
陆地棉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陆地棉为材料,用苯胺蓝染色法对花粉管进行染色,观察棉花花粉粒在柱头上的萌发和花柱中花粉管的生长状况.授粉后,统计花柱中花粉管的数量,将花粉活力与花粉管数量直接联系起来,为棉花花粉活力测定和生殖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活体和雌蕊离体培养两种条件下,花粉原位萌发结果基本一致.活体原位萌发在授粉1h后.个别花粉开始萌发,4h后柱头上的花粉全部萌发,12h后大量的花粉管伸长到花柱基部.统计花柱中花粉管数量的准确时间应在授粉后4—12h.离体原位萌发各式各阶段均较活体原位萌发慢1h.可用离体原位萌发法代替活体原位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活体和离体原位萌发两种情况下,花粉管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0.03和0.29cm/h.花粉萌发及花粉管在花柱中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花粉管在花柱中呈曲线方式生长.  相似文献   

9.
还原态铁/活性炭催化剂的聚苯乙烯包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苯乙烯对还原后极易氧化的Fe/Ac(铁/活性炭)催化剂作包膜保护,其方法简易。包膜后的实验结果:在穆斯堡尔谱(MBS)测定中,样品中超顺磁体小颗粒的Fe2O3含量增高5%;但在X射线衍射(XRD)及红外光谱(IR)的测定中,包膜后的测定结果理想,表明还原样品可用聚苯乙烯包膜后,在大气中进行非原位条件下的XRD和IR等测定  相似文献   

10.
对甘肃省不同地区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药用白矾进行监督抽样检验,考察药用白矾的质量,并对其现行质量标准进行验证分析。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方法,对14个地州市抽样的41批次药用白矾进行全项检验,并对铵盐、铁盐不合格的样品分别用ICP-MS元素检测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测试的方法进行验证,对现行质量标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监督抽样的41批次药用白矾中22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54%,不合格项为铵盐、铁盐。现行版标准检验的结果与ICP-MS测定结果以及红外光谱测定结果都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建议加强白矾市场的质量监管,提升现行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学特点, 探讨早期胃癌病理学诊断及形态学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江汉大学附属医院1988 ~ 2003年手术切除经病理诊断确诊有完整资料的早期胃癌24例,分别观察肿瘤的发生部位、肉眼分型 、浸润深度、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类、多灶性、伴随病变以及淋巴结转移程度等各项病理学指标.结果:早期胃癌好发于胃窦区及小弯侧,溃疡型多见;粘膜内癌的瘤灶小于粘膜下癌;组织学分类以管状型腺癌为主,常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相伴随;4例早期胃癌呈现多灶性; 全组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29.2%.结论:① 详细规范的病理学检查对早期胃癌的病理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②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大小、伴随疾病及淋巴结转移的数据是早期胃癌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The aim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o purify and identify the 130 kDa(CagA) protein of H.pylori clinical isolate HP97002 and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urified 130 kDa(CagA) pro-tein and gastric diseases.Methods:The procedure for isolating the protein included 6 mol/L guanidine ex-tract,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and elusion from gel.Sera of 68 patients with gastric diseases(44 with chronic gastritis,15 with atrophic gastritis,7 with peptic ulcer disease,2 with gastric cancer) were obtained,and the serological response to CagA was studied by Westem-blot using the purified protein,Results;The pu-rified protein was 130 kDa and preserved good antigenicity and revealed basic isoelectric point about of 8.1. Among 68 sera,43 sera could recognize the purified protein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agastritis 47.7%(21/44),atrophic gastritis 86.7%(13/15),peptic ulcer disease 100%(7/7),gastric cancer 100%(2/2).Compared with each other,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x^2=13.327,P=0.004),and 130 kDa(CagA) protein wa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gastric diseases(rs=0.442,P=0.001).Conclusion:The 130 kDa(CagA) protein was associated wih severe gastric diseas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及与胃镜检查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了262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并与胃镜检查的结果比较,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262例慢性胃炎患者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有202例,占77.10%,其中以慢性活动性胃炎居多,占71.23%。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局部胃粘膜腺上皮轻-中度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较CSG为多,分别为68.33%和33.33%。胃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相符的病例只有46例,占17.56%。胃镜诊断为胃粘膜粗糙原因待查394例,占14.89%。而大多数病例(142例)胃镜诊断为胃渍疡,占54.20%,其中有25例为溃疡恶变待排。结论:262例慢性胃炎患者的病理组织学表现,以CSG多见。而慢性胃炎伴局部胃粘膜腺上皮轻-中度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又以CAG多见。262例慢性胃炎病例中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只有46例,占17.56%,而多数病例为胃溃疡,提示胃溃疡发生在慢性胃炎基础上,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0例胃癌前病变患者、38例胃癌患者血清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胃癌患者在不同分期、不同组织学分型及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的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胃部疾病从浅表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胃癌的逐渐进展,以及胃癌TNM分期的增加,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表达逐渐降低,CD8+,CD25+T淋巴细胞表达逐渐升高.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根据胃液成分的6项参数,用POMS程序,就6种(510例)慢性胃病,按3种组合进行Bayes准则逐步判别。结果显示:1.胃癌、胃溃疡和萎缩性胃炎之间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有判别作用的参数依次为DNA、胆汁酸以及蛋白酶和游离酸;其判别距阵示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达78%。2.胃癌、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3种病之间,胃液参数判别的差异亦十分显著;粘液、DNA、胆汁酸及pH值的判别效果有显著性;胃癌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判别符合率分别为63.3%及92%。3.浅表性、浅表-萎缩性和萎缩性胃炎进行判别时差异有显著意义,本组有判别作用的参数则依次为粘液、胆汁酸以及蛋白酶和pH值4项;判别距阵显示的符合率,萎缩性胃炎为51%,浅表性胃炎为75.8%,而浅表-萎缩性仅13%,表明后者具有很高的重叠性。  相似文献   

16.
扫描电镜可见,正常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紧密;细胞大小基本一致,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表面有微绒毛,似鹅卵石样外观,细胞与细胞之间间隙大小基本一致;而萎缩性胃炎胃小凹由圆形变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多边形,沟形;胃小凹之间的隆起高低不等,分布不均,呈山峰状或桥状;细胞增生呈结节状,细胞脱落呈网状,微绒毛增多增长,呈地毯样外观;在透射电镜下可见主细胞少,分泌颗粒减少,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脊消失,壁细胞几乎看不到.肠化生后有杯状细胞.病理分析认为:导致萎缩性胃炎组织结构病变的根本原因在于胃粘膜防御系统受破坏后,胃壁细胞泌酸机能受到干扰,粘膜细胞大量破坏,增生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agA阳性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炎等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Hp阳性(~(13)C-呼气试验为阳性)、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联免疫法阳性的51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及80例对照者(健康体检:~(13)C-呼气试验为阴性、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联免疫法阴性)行血清CagA抗体检测.51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20例,十二指肠球溃疡(DU)100例,胃溃疡(GU)108例.结果 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对照组为30%,慢性浅表性胃炎组阳性率为61.96%,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阳性率为63.33,十二指肠溃疡组阳性率为68.00%,胃溃疡组阳性率为74.07%.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CagA阳性总检出率为66.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疾病Hp阳性感染者中CagA抗体阳性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两组胃炎患者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胃炎密切相关;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结合内镜检查,从粘液池抽取清晨空腹胃液进行pH、游离酸、蛋白酶、粘液、胆汁酸及DNA的同步测定,运用微机处理数据。结果证示:pH值以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组最低;胃癌组最高;浅表、浅表萎缩及萎缩性胃炎依次递升,后者稍低于胃癌组;胆汁返流组居第三位。游离酸含量的分布情况与pH恰好对应相反。蛋白酶含量的分布情况与游离酸相仿,但在浅表性胃炎组即有明显的减少。所有胃病组的粘液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而以胆汁返流组最低,其次是胃癌,萎缩性胃炎组的粘液含量与胃溃疡组相似。胃液胆汁酸以胆汁返流组最高,其次为胃癌,三种胃炎与二种溃疡病组间未见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正常。DNA含量以胃癌组最突出,其次是胆汁返流组,其余情况与胆汁酸的分布特点相同。上述研究为临床进行胃功能检查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胃粘膜活检切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胃粘膜病变的相互关系。应用Giemsa染色和Warthin-Starry染色方法检测645例胃粘膜活检标本中的Hp,总检出率为64.65%,其顺序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Hp感染与胃炎萎缩性,活动性,伴肠化生,腺上皮不典型增生,淋巴滤泡形成显著相关(P<0.01)。故认为Hp感染可导致胃粘膜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并与胃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核糖核酸酶(FITC-RNase)作为探针,结合半薄切片技术,观察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正常胃活检组织中RNA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慢性萎缩性胃啖腺体细胞内RNA明显减少,分布部位与正常胃腺体细胞差异较大,这些结果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提供了一些依据,对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及其与胃癌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