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卿  刘长良  杜子冰 《科技信息》2012,(32):159-160
核能是一种高效能源,利用其进行发电的核电站相对于火电厂来说消耗能源少,污染小,对环境危害不大,且燃料费用占发电成本的比例低;核燃料能量密度大,运输存储方便。然而,核能为我们带来无尽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难题。核废料是一种难以再循环利用且具有长期危害的物品。其中半衰周期短的核废料危害时间开目对来说较短,处置较易。本文介绍了我国核电站常规核废料的分类及收集处理基本原则思路,指出了研究开发核电站核废料处理的方向及未来核废料处理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外刊概要     
正1日本关西电力面临"核能依赖"危机【日】《东洋经济》2016年5月14日日本关西电力公司于4月28日发布了今后三年1700亿日元的营业利润目标。但对于严重依赖核能发电的关西电力来说,情况并不乐观。东日本大地震前,关西电力核能发电占到总发电量的53%,震后核电站停运,导致关西电力连续四个财年出现赤字。由于电价上涨以及去年的原油和天然气价格下跌,关西电力终于在2016年扭亏为盈。但是其对核能发电的严重依赖并没  相似文献   

3.
《华东科技》2012,(8):7-7
1.《自然》2012.7.5 核燃料有了廉价生产方式 核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很多国家部在打核的主意,对外的说法当然是核能利用.但事实是,世界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越来越多,也就有更多的国家希望加入核俱乐部。现在有一项利用激光的新技术.可以以非常廉价的方式生产核燃料.如果这项技术得以推广利用,将大大降低核电站的成本。  相似文献   

4.
核能发电     
《科学世界》2011,(9):94
"核能发电"又叫做"原子能发电"。今年3.11日本大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又一次引发人们关于核能发电的争论。在考虑今后应该如何利用核能的问题时,我们必须先正确认识核能发电和核辐射。那么,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是怎样发生的?这次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所产生的核辐射影响和过去曾经出现过的那些核辐射影响又  相似文献   

5.
<正>电动汽车非常环保,大家都知道,但它"叫好不叫座",主要原因是——电池储电量有限,电动汽车常常无法长时间连续行驶;配套的充电站在街头仍是"少数派",不像加油站呈网点式分布。现在,有一种超级电池可以装配到电动汽车上,让电动汽车在不充电的状态下长时间连续行驶,它叫核电池!核电池与核电站提起用核能发电,大家或许最先想到核电站,那么核电池是不是微型核电站呢?  相似文献   

6.
 自从1942年12月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人们开始了对核反应堆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军事、能源、工业、航空等领域。从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至今,核能发电在人们的质疑声中发展起来,并逐渐在能源领域占据重要位置。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再次引起了公众对核能安全的关注,并对核能安全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为新堆与研究堆的研究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刊中刊     
《华东科技》2012,(8):7
1.《自然》2012.7.5核燃料有了廉价生产方式核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很多国家都在打核的主意,对外的说法当然是核能利用,但事实是,世界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越来越多,也就有更多的国家希望加入核俱乐部。现在有一项利用激光的新  相似文献   

8.
《科学世界》2011,(10):10-57
“核能发电”又叫做“原子能发电”。日本3.11大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再一次引发人们关于核能发电的争论。在考虑今后应该如何利用核能时,我们必须先正确认识核能发电和核辐射。那么,  相似文献   

9.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对全球核能开发产生了影响。虽然事故发生后,各国对其所有在运核电站的安全性进行了全面的技术评估,并且全球范围内核电站的安全要求普遍得到强化,但各国的政策应对却不尽相同。这些应对包括逐步淘汰核能或加快淘汰步伐,减少对核能的依赖,或者相反,继续追求或扩大核能项目。该研究考察了核能政策以及事故前后计划的变化,并力求把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与影响核能决策的其他因素对核能政策的冲击区分开来,特别是电力市场经济学、融资挑战和来自其他能源(天然气、煤炭和可再生能源)的竞争。还研究了各国定量的长期预测随时间的变化,这些变化揭示了核能在未来能源体系中所扮演角色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人类利用核能发电始于上世纪50年代,那时建成的试验性核电站和原型核电机组证明了核能发电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发电成本还很最贵,国际把这一类核电机组称为第一代核电机组。  相似文献   

11.
1986年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以及2012年的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们在为这两次灾难感到悲伤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反思,核能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人类到底该怎样安全地利用核能,让核能为人类更多地造福,本文就以这两次核电站事故为主线,讨论这两次核电站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以及得到的教训及启示,以期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对全球核能开发产生了影响。虽然事故发生后,各国对其所有在运核电站的安全性进行了全面的技术评估,并且全球范围内核电站的安全要求普遍得到强化,但各国的政策应对却不尽相同。这些应对包括逐步淘汰核能或加快淘汰步伐,减少对核能的依赖,或者相反,继续追求或扩大核能项目。该研究考察了核能政策以及事故前后计划的变化,并企图把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与影响核能决策的其他因素对核能政策的冲击区分开来,特别是电力市场经济学、融资挑战和来自其他能源(天然气、煤炭和可再生能源)的竞争。还研究了各国定量的长期预测随时间的变化,这些变化揭示了核能在未来能源体系中所扮演角色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在此后的40多年里,美国出于争霸的需要,拼命与苏联争夺核优势,在有关核武器的设计、试验、制造等方面形成了庞大的生产体系,全国共有15个这样的一条龙式的研究所或工厂。冷战时期,这些机构均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制造出一枚又一枚原子武器。在这些武器的生产过程中,为提炼放射性物质铀和钚产生了有毒核废料,这就出现了处理核废料问题。冷战结束后,人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此时核废料已严重污染了环境。有关的一些研究所和工厂的所在地的土壤和水中,现在均发现含有放射性物质,其中9个核工厂堆积的废料急待处理。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当时生产是在极为秘密的状态中进行的,因此有关的档案记载极为简略。现在全美国究竟有多少核座料竟然无人知晓!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生效50周年,本文就该条约的成败得失及未来前景简要地谈一点看法。得与失。《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不完美,它人为地把世界各国分成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国家。但它并不因其不完美而不重要,恰恰相反,它是核武器国家与无核武器国家达成的大交易:一方承诺放弃发展核武器,另一方承诺为核裁军与和平利用核能而努力。双方都承认,防止核扩散并非终极目标,而是为最终彻底销毁核武器创造条件,是通往无核武器世界的必要过渡。基于此,我们说该条约是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基石、国际安全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程扬 《科技资讯》2015,13(3):134
核能发电是我国新型发电能源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核电站的建设能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进行核电站施工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其施工质量的监理,确保核电站能够安全、顺利的进行施工。该文对核电站施工质量监理的概念进行了归纳,并结合核电站施工质量监理的重要性和要点,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核能源的利用日益增多,但由于有关部门对核垃圾的处理不够妥善,防止核废料的污染已成为一个棘手问题。早在四十年代初美国开始制造原子弹以及1945年向日本投掷原子弹以后,人们就注意到放射性残余物质的危害。1957年美国第一座核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时,这个问题就越发突出了。因为在这十多年间产生的核废料一直未得到妥善处理。1967年,一  相似文献   

17.
低温核能供热用深水池供热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首先研制成功适用于低温核能供热的深水池供热堆核能发电在世界上已进人商业化应用,我国电力系统也启用了核电,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预计它还会有更大的发展。核能能够发电,当然也能用来供热。供热也是一种核能利用形式,但它与发电不同,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核能供热还都处于商业化应用前的探索和研究阶段。在我国,这项研究工作很受重视,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热源建设;另一方面与核电不同,供热所需要的低温低压技术,我国容易掌握,我国也有条件首先研制和开发这种专用于供热的核能装置。一旦…  相似文献   

18.
今年,虽然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造成重大伤亡,但在全世界,对发展核电计划及环境条件并未产生激烈的影响。整个情况,大致如下: 1、由于电力需求停滞增加,不仅核电站、建设其它新电站(火力发电站等)的步伐比放慢了。但是,核能发电作为主要电源,在先进工业国中已扎了根。面向新时代的轻水反应堆、高速增殖堆(FBR)等的开发,虽缓慢,但踏实地前进着。  相似文献   

19.
美国能源部正在研制一种新的核电站,这种核电站既能满足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需要,又不会存在利用副产品制造核武器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科技潮》1998,(2)
作为大陆的一名安全科学专家,1997年11月下旬,我随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代表团去台北,参加"第五届海峡两岸三地(大陆、香港、台北)职业安全卫生学术研讨会",以下是笔者访问台湾电力公司第二核能发电厂的所见所闻。生动活泼的安全文化在北部核能发电科技展示馆内,原子机器人挥动手臂,闪耀着彩灯发出了"欢迎光临"的和谐声音,模拟声光、电视图像、动画影片和各种逼真的模型,把宾客带进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核能世界。一台比实物小一倍的模型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