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氮离子注入选育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低能(30keV)氮离子注入中温中性α-淀粉酶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BF7658,研究对其产耐酸性α-淀粉酶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BF7658菌株存活率曲线是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在"马鞍型"区域对应注入剂量50×1014~100×1014 ions/cm2下具有较高的突变率.通过诱变筛选到一株最适作用pH为5.0,较出发菌株的最适作用pH偏低一个单位的突变株,编号TUST743.该突变株产酸性α-淀粉酶的酶活为343U/mL.该酶在pH4.5和4.0条件下的相对酶活为61%和38%,说明此突变株所产酸性α-淀粉酶对低pH有较好的耐受性.经连续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遗传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2.
高温α-淀粉酶产生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西藏当雄温泉附近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在55℃生长并分泌高温α-淀粉酶的菌株,经初步鉴定为凝结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coagulans LS-1。该菌株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诱变,在55℃摇瓶培养条件下,筛选到一个发酵液酶活达到100U/mL的突变株,较出发菌株的酶活提高了约25倍,发酵液经90℃处理60min,酶活性保持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3.
耐酸性α-淀粉酶的分离提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以选育得到的耐酸性α-淀粉酶生产菌株黑曲霉Tx-78为出发菌株.对耐酸性α-淀粉酶的分离提取方法 及其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液体发酵、减压浓缩及进一步提取得到粗酶制剂,对其最适宜反应温度、pH进行测定,对其稳定性及动力学性质进行研究.通过薄层层析对其水解淀粉的最终产物进行分析.结果 该酶最适宜反应pH为4.0,最适宜反应温度为70℃.当Ca2 浓度为7 mmol/,L时其作用最明显.动力学研究表明该酶的Km值为7.89 g/L.薄层层析结果 表明,该酶制剂水解淀粉最终产物为麦芽糖和葡萄糖.结论 该酶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耐热性.Ca2 对其有促进作用,能够实现在酸性条件下淀粉液化和糖化的同步进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米曲霉2197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硫酸二乙酯6、0Co-γ射线、亚硝酸、微波及离子束交替进行的复合诱变育种技术,通过平板初筛、固体麸皮初筛、固体麸皮复筛,获得一株真菌-α淀粉酶高产菌株ZLF 13,并对其进行了生活力试验和遗传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突变株ZLF 13生长代谢旺盛,营养要求低,遗传稳定性好,产酶水平较出发菌株提高6.4倍,达946 u/g.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现行工业生产α-淀粉酶菌株-枯草芽孢杆菌BF7658为出了菌株,通过复合诱变,反复筛选获得一株能在高碱性条件下生产碱性淀粉酶的菌株M—104  相似文献   

6.
N^+离子束注入庆大霉素产生菌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7.
真菌产生的淀粉酶具有水解条件温和耐酸的特性,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筛选高产淀粉酶黑曲霉菌种,通过采用微波诱变和硫酸二乙酯处理等方法联合诱变黑曲霉出发菌株,并对筛选出的黑曲霉菌株固态发酵产α-淀粉酶最佳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经过微波诱变16 s和硫酸二乙酯处理20 min筛选出了一株高产α-淀粉酶菌株黑曲霉MD-17,其最佳产酶固态发酵条件为:麸皮与玉米粉干重比为7:3,硫酸铵0.6%,初始pH=5,料水比1:1.5,α-淀粉酶的酶活力最高达到6011 U/g湿曲。  相似文献   

8.
氮离子注入纤维素酶产生菌的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诱变手段,离子注入技术以其独特的诱变机理和显著的生物学效应受到关注,被广泛地应用于植物、微生物育种和转基因.本文应用低能离子注入技术对纤维素酶产生菌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进行诱变选育,研究低能N+注入对其存活率、菌体总抗氧化能力(T-AOC)、蛋白质含量以及产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能N+注入对T.reesei的诱变效应显著,T.reesei经N+离子注入后存活率曲线呈现"双马鞍型",而菌体注量-总抗氧化能力曲线与注量-存活率曲线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由此推测,离子注入微生物所诱导的总抗氧化能力的强弱变化很有可能决定微生物的存活情况.在注入剂量为250×1014N+/cm2的条件下得到突变幅度提高最多的菌株,CMCA活力较对照增加了24.3%.  相似文献   

9.
由中山大学生物学系微生物学教研室自行选育得到的一株米曲霉,在以家禽羽粉(或猪血粉)为主要氮源的培养基上,能向胞外分泌α-淀粉酶.产酶能力的最高纪录为每毫升发酵液含6×10~4蓝值下降单位(或300碘反应消失单位).本文报告该菌株的产酶模式和该酶的一些基本催化性质.  相似文献   

10.
用紫外线,氯化锂及亚基硝胍等诱变剂对汾酒大曲根霉进行复合处理,获得变异株BR_(12),其产葡萄糖淀粉酶活性比出发菌株提高60%~90%,α-淀粉酶活性提高100%~120%。遗传稳定性好,经连续传代11次,各代产酶能力基本相同。而生长速度,酶活达到高峰的时间,孢子形成等诸方面则有别与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11.
用 30kV ,剂量 1 .0× 1 0 1 5ions/cm2 ~ 5.0× 1 0 1 6ions/cm2 的N 离子注入庆大霉素产生菌成熟孢子后 ,作出菌种的存活率曲线 ,为典型的“马鞍型”剂量 -效应曲线 .围绕存活率曲线的峰值区域选取最佳注入剂量对菌种进行诱变育种 ,经筛选得到了高产抗突变菌种 ,摇瓶发酵表明其产抗能力可提高 2 7.39% ,成果显著 .  相似文献   

12.
对用超滤法浓缩分离α-淀粉酶过程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料液浓度、膜面液体流速、操作压力等因素对超滤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醋酸纤维素超滤浓缩α-淀粉酶的过程可用扩散模型来描述,超滤时宜控制压力在0.3~0.4MPa范围内。用超滤法能有效地浓缩α-淀粉酶,酶的总回收率大于90%。此外,通过实验建立了分离过程的传质模型,为超滤法浓缩α-淀粉酶的工业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α-淀粉酶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α-淀粉酶的分离纯化和活力测定方法,耐高温α-淀粉酶和耐酸性α-淀粉酶的研究状况及α-淀粉酶在食品和医药工业中的应用,并指出α-淀粉酶具有很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酸度、温度、钙离子对枯草杆菌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pH值对酶活影响较大,最适作用温度随底物种类及其浓度而异。研究确立了酶一步失活模型,指出在较高温度和长时间作用的条件下,应有钙离子的保护,以发挥α-淀粉酶的效能  相似文献   

15.
离子注入对苹果酒酵母菌的诱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野生型苹果酒酵母菌为出发菌株 ,利用离子注入对其进行诱变 .结果表明 ,对苹果酒酵母菌的最佳离子注入剂量为 8× 10 15/cm2 N+ ,此时致死率为 70 4 % 用此剂量诱变后的一些菌株菌落特征和形态发生了变化 .对菌株进行发酵试验比较 ,获得一株酒精产率较高的菌株 ,发酵至第十天时 ,酒精产率最高 ,可达到9 0 % (φ酒精) ,比出发菌株高出 10 7%  相似文献   

16.
以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BF7658)为实验菌株,以淀粉为主要原料,采用液态培养基摇瓶发酵,生产α-淀粉酶。结果表明:①在23℃至44℃内,培养基起始PH为自然PH,产酶最适培养温度为:37℃②枯草杆菌在淀粉液态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其产酶最适淀粉水组成为:淀粉:水=75:100;③在最适温度37℃下,淀粉:水=75:100时,最适培养时间为36h。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固态法发酵生产α-淀粉酶的工艺,用麸皮作原料,其优化条件是:在接种量0.08%,拌水比1:0.6,pH6.0,培养温度37℃,葡萄糖浓度15%,发酵72小时,其酶活力可达1742u/g。与液态发酵相比,固态发酵能有效地克服分解代谢产物的阻遏作用。  相似文献   

18.
α-亚麻酸特异性脂肪酶产生菌的复合诱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前期实验中经筛选、紫外诱变获得的α-亚麻酸特异性脂肪酶产生菌为诱变出发菌,通过紫外线、硫酸乙二酯和氯化锂的物理—化学复合诱变处理,经平板筛选和摇瓶发酵及发酵液中脂肪酶活性的测定,分离出具有产生更高活力α-亚麻酸特异性脂肪酶的菌株,测试结果显示,其酶活较单一紫外诱变菌种提高了31%.  相似文献   

19.
用平板水解圈法筛选到若干株 α 淀粉酶产生菌,它们的平板水解圈直径大小与摇瓶酶活不相关,进一步研究了30 ℃平板淀粉的质量分数对水解圈直径的影响以及淀粉的质量分数、温度、琼脂等多种因素对离体 α 淀粉酶水解圈直径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快速筛选高产菌株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20.
楚杰  田金龙 《山东科学》1992,5(3):26-30
以枯草杆菌H_(19—7—34)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及热处理多次交替处理,获得高产稳定株43—9,该菌株在C/N为1.34,pH6.5~7.0,500ml的三角瓶装量30ml的清液发酵培养基中,用旋转式摇床,转速228r·p·m,37±1℃发酵64hrs,α—淀粉酶平均活性达到526u/ml,最高达550u/ml,比出发菌株提高53.3%,进一步降低了食品用酶的成本,有利于形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