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4.
5.
19世纪初提出的“陌生化”理论本为诗学命题,后经俄国形式主义文论者什克洛夫斯基和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的发展成为西方美学中的重要概念。“陌生化”的要义在于通过艺术手法使得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获得新鲜陌生的奇异感受。用“陌生化”理论看待元散曲,近千年前的诗歌无论从叙述角度,人物形象还是意象表现方面都清晰地展现出“陌生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元散曲中很多作品以前代文人为吟咏对象。有些文人被元曲家们反复咏叹,比如王粲、白居易、屈原、陶渊明、刘伶、王子猷等。元代文人的特殊处境是元曲家们青睐这些文人的主要原因。从这些吟咏中不仅可以透视元代文人生存的社会环境,也可以体认元代文人心态,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元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7.
杨丁友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9,(1)
元代咏史散曲是我国古代咏史诗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我国咏史诗继唐之后的又一发展高峰,但人们对它的专门研究却很少。本文分析了元代咏史散曲兴盛的三个原因:古代咏史诗体发展的结果,元代黑暗社会和高压政策的促成,唐代“温李”诗风的影响;论述了元代咏史散曲发展为继唐之后中国咏史诗又一高峰的四个特点:作家人数众多,作品数量众多,形式多样,风格多样;概括了元代咏史散曲思想内容的三个主要方面;阐明了元代咏史散曲在中国咏史诗发展史中的地位。文章弥补了中国咏史诗研究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元杂剧由于不被正统文人看重,流传下来的文献资料不多.学界花费很大精力发现的文献资料,不能解决元杂剧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当今学界一方面深感元杂剧研究文献资料的匮乏,却又忽略元散曲中所保存的大量珍贵的元杂剧文献资料.元散曲中所保存的元杂剧文献资料,是我们研究元杂剧最真实、直接、可靠的文献资料.本文即以元散曲中六个记录元杂剧演出与传播的套曲为据,重点探讨元散曲对促进元杂剧创作与演出、普及与传播所起的积极作用,从而希望能够引起学界重视对元散曲中的元杂剧文献资料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困而退隐--从散曲看元代知识分子的归隐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月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20(4):38-40
元代知识分子承受着汉民族"自我"位置的失落与传统知识分子"应有位置"的失落.这种困境,使得儒家个人传统价值观所造成的痛苦与道家逍遥避世所带来的心灵解脱在他们心中不断撞击,这种矛盾心理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也就形成了元散曲"叹世归隐"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闫雪莹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10):90-92
阿鲁威是元代蒙古族散曲家的优秀代表,其散曲存世虽仅19首,却体现出深厚的汉文化底蕴,有鹤唳青霄之誉。其中,[蟾宫曲]前九首是以屈原《九歌》拼成的散曲,别开生面,在元代散曲中绝无仅有;其他怀古、羁旅、怀友题材的散曲,豪放稳健,悲婉蕴藉,均属上乘之作。阿鲁威以学问和才华闻名当时,流传后世,被尊称为学士东泉鲁公、元室文献之老。 相似文献
14.
李开玲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3,6(1):92-94
元散曲叹世之作表现出一种疏离传统忧患意识的新精神,其审美空间的构建借助平行列举指向中心,吸附读者参与情境创造,其诗歌语言的通俗化自然畅达地表现了内在精神的飞扬,创造了文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在元代散曲作品中,有几组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象的<越调·天净沙>小令,其中描写秋天景色的几支曲子虽体裁相同,题材一样,但风格迥异.文学艺术与现代影视艺术有很多相通之处,元人对意象的排列组合艺术与现代影视蒙太奇手段颇为相似,几只描写秋天景色的<越调·天净沙>小令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意境和风格,正是得益于这种类似蒙太奇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6.
17.
宋代歌妓词是中国古代“女性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歌妓词的情感内涵主要有:对坚贞爱情的渴望、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家主的感激和对被愚弄的绝望等。宋代歌妓词在情感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真切动人。这些歌妓词人以她们独有的女性的视角、女性的笔触与那些男性词人一起共同构成了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宋词世界,对宋词的全面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罗海燕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6,18(6):561-563
经梳理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元代少数民族散曲研究在50-70年代受特殊政治气候影响形成沉寂期,从80年代开始,伴随着学术观念的更新以及文献资料的丰富,研究有了更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作家群体的建构、散曲文献的整理、研究内容的拓展、研究模式的转变等四个向度上的推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案头化研究倾向非常严重,以及最近几年“炒冷饭”式的重复研究较多等。 相似文献
19.
元代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治体制、民族大融合的社会背景、城市经济的繁荣、思想禁锢的松弛,为散曲的广泛传播和普及提供了良好的机缘。遍及城邑的勾栏歌楼,既是散曲创作、演出的平台,更是散曲传播的集散地;文人雅士广泛参与散曲创作,且与艺人关系密切,成为散曲传播的重要媒介;而散曲作品及相关史料的整理与出版,决定了散曲这一卑体持久传播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文学史上,词以它特有的艺术形式和巨大的艺术魅力,既深深地吸引过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广大听众和读者,又为后世人们所肯定和传诵,被誉为文学史上的“一代之胜”。当我们提起词时往往想到的都是一些大家,其实歌妓词的创作也是别有特色和韵味的。歌妓地位低下却才华横溢,她们与唐宋文人士大夫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她们是较早的觉醒者,有强烈的悲愁和自主意识,她们也留下了具有自己特点的词,用真情和聪慧,展现了一副别样图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