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记述了早寒武世沧浪铺阶一高肌虫新属Tanguangbiella(gen.nov.),标本产于川东南秀山溶溪剖面下寒武统天河板组中部。新属以壳体巨大,具纺缍形前腹瘤、准生长线及缘膜构造为特征,其主要特征接近于高肌虫类,而部分特征也和介形类相似,加之标本稀少,故暂置于高肌虫目。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了陕南镇已早寒武世高肌虫,计有18个属29个种及3个未定种,其中包括9个新属、1个新亚属及22个新种。这些化石均产于该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下部,相当于三叶虫Eoredlichia带至Zhenbaspis带下部。  相似文献   

3.
该文详细地研究了古盘虫类三叶虫Shizhudiscus armatus Li(sp.nov.)的个体发育,将其个体发育过程划分为3个时期和8个阶段,总结了该种的形态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演变特点以及同生物全息律的关系。此外通过电镜扫描、化学元素能谱分析、切片等手段对磷质三叶虫壳层结构和物质成分也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早寒武世西大山组蠕虫状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早寒武世西大山组发现大量蠕虫状化石和少量海绵动物化石.蠕虫状化石一般长为50 mm以上,宽为0.3-1.4 mm,皱节微细,每毫米长度内有3-10条不等,被认为是Sabellidites cambriensis Yanichevsky,1926化石,是目前报道的Sabellidites化石产出最高层位.  相似文献   

5.
滇东早寒武世磷块岩薄片中发现大量藻类化石。本文所讨论的磷质藻类化石主要有:球状藻类、丝状藻类、疑源类、叠层石类、核形石类和花纹石类(凝块石类)等27个属种(或型),它们构成各种颗粒磷块岩、叠层石磷块岩、藻丘磷块岩,是磷块岩富矿的主要组分,P_2O_5可达30—37%。这些多门类的藻类化石,为生物成磷作用和成矿环境提供了主要依据,也为震旦—寒武系界线划分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中上扬子地区早寒武世梅树村期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野外露头剖面,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圈法,对中上扬子地区早寒武世梅树村期进行了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编制了中上扬子地区梅树村阶的单因素图及相应的岩相古地理图.所谓单因素,指的是能独立地反映某地区、某地质时期、某沉积层段沉积环境某些特征的因素,它的有无或含量的多少均可独立地反映该地区、该层段沉积环境的某些特征,如沉积环境水体的深浅、能量大小、性质等,均可作为单因素.通过对选定的单因素逐一分析,并作出单因素平面等值线图,从各单因素图的分析入手,再通过各单因素图的叠加和综合分析判断,最后作出定量的岩相古地理图.这一方法的核心即为定量.本次编制的定量岩相古地理图各古地理单元的划分都有确切的单因素数据,这是首次以期为单位编制中上扬子地区定量岩相古地理图.根据研究区沉积背景和梅树村期岩相古地理单元在平面上的展布总结出了沉积模式.梅树村期,本区西部发育滇中陆、川滇陆、牛首山陆,北部发育山阳-浙川陆、汉南陆和鄂中陆,西部陆的周围为细碎屑岩滨岸,向海方向依次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碎屑岩陆棚及页岩-硅质岩半深海一深海.这种定量古地理图中古地理单元的划分由于有定量的数据作依据,能够更加细致和精确的反映古地理面貌,因此在油气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勘探中有着更加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讨论了湖北清泉上Qingquanella hubeiensis、浙川后龙洞虫Houlongdongella xichuanensis、后摆大巴山虫Dabashanella retroswinga等种的个体发育。根据现有材料一般可分为8或9个蜕壳阶段,又可根据某些阶段表现出来的共同特点分为3个不同的蜕壳期,即幼、青、成年期。这些蜕壳在直角坐标图中都沿一定方向展布,说明等速生长。本文描述和讨论了4个种,其中有2个新种:浙川后龙洞虫(新种)Houlongdong-ella xichuanensis sp.nov.和龙泉溪闭壳虫(新种)Beyrichona longquanxiensissp.nov.。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滇东地区含磷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认为渔户村组小歪头山段和雨碌段(待补段)分别代表一级碳酸盐磷酸盐台地上二级台地和台凹相区的同时异相沉积。晋宁、安宁地区中谊村段的白泥层与中白云岩层为上下关系,中白云岩层为上磷矿层下部的相变。根据20条含磷地层剖面的地层相分析进行相区划分,并作出中谊村段下磷矿层和上磷矿层两个沉积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图。  相似文献   

9.
继我国南部寒武纪高肌虫研究之后,我们先后在北方的河南淅川,新疆乌什,陕西洛南、柞水、陇县,辽宁金县、复县及青海大通等地找到了丰富的高肌虫化石,通过对这些化石的研究,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中国北方高肌虫无论在生活区域还是在层位上均较南方分布广。2.中国北方的高肌虫在属种形态及古地理上都与西南地区的高肌虫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0.
11.
记述了陕西镇巴小洋坝下寒武统筇竹寺阶灯影组西蒿坪段及水井沱组内的一些牙形刺形化石,共计4个属7个种,其中新属及新种各一个,我国首次发现的有2属4种。它们中的许多分子具有地理分布广泛、演化迅速的特点,已成为早寒武世洲际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西北大学地质系高肌虫研究小组近年来经过广泛的采集、酸解和筛选,往往在同一地点同一层位获得大量的高肌虫标本。经过反复细致的研究,认识到这些不同大小,甚至不同形态的高肌虫标本分别代表同一物种不同阶段的蜕壳,基本上也形成一个种群结构。在壳长一壳高坐标图上各个种群都沿一定的方向呈现出成团聚集的趋向。每一个点团代表一个蜕壳阶段。这些点团在坐标图上沿着斜率固定的直线分布,即不同大小的蜕壳其壳高与壳长之比基本维持不变,壳的这种生长形式称为等速生长。这是高肌虫常见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早寒武世疑源类的古生物地理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早寒武世疑源类在全球的古地理分布,并参考古地磁和动物化石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了早寒武世疑源类的古地理分区。结果表明:早寒武世在全球范围内可分为2个疑源类古地理大区,即波罗的海-北美-亚、澳大区和地中海大区;我国西南地区早寒武区筇竹寺期,可根据疑源类分为两个生态区,即扬子区和江南区。这一研究结果为今后各区生态结构分析,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麦肯兹和琼斯描述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带有软体构造的高肌虫,但把前后定向搞颠倒了:1、发育的头部及不发育的腹部应分别占据相应大小不同的空间;2、体节的愈合当始于前部,而不在后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南部寒武纪高肌虫》一书的基础上,该书将我国南部高肌虫的地域分布从过去已知的扬子区扩大到江南区和过渡区,其地层分布范围也由原来已知的中、下寒武统3个阶扩展到从下寒武统至下奥陶统的8个阶。在以实例深入讨论了高肌虫个体发育及性双形的研究原理及方法之后,作者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系统地研究了高肌虫壳体的显微构造特征,并首次将其壳壁构造模式总结为5型10式,将壳面微饰归纳为7人类型16种形态。基于一系列新的科学发现,作者提出了与传统观念完全相反的高肌虫系统分类新方案,指出:高肌虫类在分类级别上不是低于介形虫类,而是高于介形虫类;介形类只不过是高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贵州瓮安大塘剖面和织金戈仲伍剖面含磷地层的碳同位素研究,探讨了新元古代-早寒武世过渡时期含磷岩系的成因及其古海洋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新元古代Marinoan冰期结束后沉积的盖帽碳酸盐岩、上覆的磷块岩,以及早寒武世戈仲伍组磷块岩的δ13C负异常,是上升洋流将深海13C“耗尽”的有机质携带到浅水区域沉积所致.此外,深部洋流上涌,不但导致了δ13C负漂移,而且为磷块岩沉积提供了磷质来源.  相似文献   

17.
贵州台江八郎凯里组剖面中下部中、下寒武统界线之下厚达15米左右的粉砂质泥岩、页岩中存在着一个类似凯里动物群的台江动物群,由8个门类39个属组成,核心为蠕形动物,三叶虫数量很多。形成于内陆棚浅海环境。时代为早寒武世末期,介于著名的早寒武世早期澄江动物群和中寒武世早期凯里动物群之间,对于早期后生动物的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南方扬子板块寒武纪早期广泛发育一套富有机质黑色岩系,为了研究其有机质富集特征及控制因素,对湘中地区AY-1井牛蹄塘组32件岩芯样品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主微量和稀土元素质量分数等地球化学特征参数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有机质丰度高,与热液相关的Ni和Sb等微量元素富集以及热液指标w(Co)+w(Ni)较高;w(P生物)和w(Ba生物)显示牛蹄塘组生产力在中—高等水平,w(U)/w(Al),w(V)/w(Al),w(Ni)/w(Co),w(V)/w(Cr)和w(U)/w(Th)共同指示水体基本处于缺氧、还原环境;从底部至顶部,页岩受热液作用强度、生产力水平和水体还原性变化均表现为由弱—强—弱的趋势,且与有机质丰度呈现正相关;顶部生产力水平虽然较高且趋于稳定,但沉积时海平面下降使水体还原性减弱,有机质无法良好地保存。强热液活动、高古生产力和强还原环境使牛蹄塘组中部形成高有机碳丰度的页岩层系,成为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层段。  相似文献   

19.
20.
依据早元古代深成岩体与云开群的侵入接触关系,云开群中存在的隐蔽不整合,同位素年龄资料和稀土元素特征,把云开群中下部地层解体出来,新建立旺沙群和钱排群两个岩石地层单位,并厘定其形成时代分别为2300~2500Ma和1700~230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