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根据同时平衡原理对Cu—Cl~-—H_2O系进行了全面的热力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绘出了这个体系在25℃下的各种电位-pH图。分析方法所包括的基本观点和计算步骤,原则上适用于一切有多种络合物形成的复杂体系,可导出一系列有用的结果,这些结果无论对理论研究或生产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本文内作者总结了直至1955年文献内有关三种二相的气体——金属液化学平衡反应各国学者的研究工作(H_2S/H_2—Fe液;H_2O/H_2—Fe液及CO_2/CO—Fe液三反应),标准化了二元系及三元系平衡常数、活度及活度系数等参变数的符号,并分析了f~3的物理意义。在活度系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的讨论中,作者指出f~1对脱硫和脱氧二种不同机构上的作用应采取不同的解释。利用最新的数据,作者算出每克原子五种元素脱氧生成物热力势变化值Δφ~(o′o)後者的次序与e~M的次完全符合。最后作者并指出今后合金钢在此热力学方面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用复分解法合成了第一过渡系部分金属元素(Mn(Ⅱ)Fe(Ⅱ)、Fe(Ⅲ)、Co(Ⅱ)、Co(Ⅲ)、Ni(Ⅱ)Cu(Ⅱ)和Zn(Ⅱ))的布洛芬配合物。用化学分析、热分析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确定了这些配合物的组成为Mn(Ⅱ)B_2·H_2O、Fe(Ⅱ)B_2·2H_2O、Fe(Ⅲ)B_3·2H_2O、CO(Ⅱ)B_4·HB·2H_2O、Co(Ⅲ)B_3·2H_2O、Ni(Ⅱ)B_2·2H_2O、Cu(Ⅱ)B_2·H_2O和Zn(Ⅱ)B_2·2H_2O。用热分析及显微测熔测定了上述配合物的熔点及分解温度。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上述配合物中心离子与羧基氧结合的M-O键的性质除Fe(Ⅱ)有较明显的离子键特征外,其余则离子键和共价键兼而有之,Δν=ν_(反对称)(coo~-)-ν_(对称)(coo~-)与中心离子外层d电子关系呈规律性变化,d—电子层为半(全)充满时,Δν均为190cm~(-1),随d~6~d~(10)电子数增加,Δν有规律地增大。表明d—电子对M—O成键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炉操作线已得到高炉工作者的普遍重视。但是,在 Fe—O—C系操作线图上必须恰当地反映H_2的作用,通常所用的在操作线图上考虑H_2影响的方法改变了原来线图坐标的意义,增加了操作线图应用的困难。本文提出的Fe—O—C—H_2系操作线图法,它既保持了原Fe—O—C系操作线图的意义和概念,又用较简便的方法反映了H_2的存在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电位—溶解度法测定了 Cu-Cl~--H_2O 系在25℃条件下当 Cu~(2 )和 Cu~ 离子同时存在时的络合反应平衡常数,并得出体系中氯离子的活度系数与其浓度间的关系及适用范围。根据同时平衡原理,对 Cu-Cl~-H_2O 系曲热力学平衡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绘制了该体系在25℃下的 E-log[Cl~-]图,得出了对铜湿法冶金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自行设计的热重装置对MoO_2-Mo系中间氧化物热力学稳定性及金属-氧化物平衡作了H_2O/H_2气氛下气态平衡法的研究。在P_(H_2O)/P_(H_2)从0.123到0.507,温度由625至912℃范围内直接测定了反应1/2MoO_2 H_2=1/2Mo H_2O(g)的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_p与绝对温度T之间的关系可表达为方程:lgK_p=1.612(2257.7/T)。实验表明,Mo_3O,MoO和Mo_2O_3等中间氧化物在本研究的温度和氧压范围内不能作为热力学稳定相存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乙酸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机理,利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乙酸的反应活性特征及其在CaCO_3(104)表面吸附过程中的电子转移以及化学键形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乙酸前线轨道主要分布于乙酸中重原子之上,其中O_((1))原子为反应活性中心;乙酸在CaCO_3(104)表面的最稳定吸附位处于穴位和短桥位之间即2个Ca原子之间;乙酸以解离态吸附,其中乙酸根趋向于以双齿桥键合模式吸附于CaCO_3(104)表面,H_((4))原子与CaCO_3(104)表面O_((3))原子形成羟基;乙酸与CaCO_3(104)表面之间存在电子的转移和化学键的形成,其中Ca_((1))—O_((1))和Ca_((2))—O_((2))形成离子键,H_((4))—O_((3))形成共价键,H_((4))—O_((2))形成氢键。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同时平衡原理和电中性原理对Sb(Ⅲ)-Cl~--H_2O系,Sb(Ⅲ)-Me(Ⅰ)-Cl~--H_2O系和Sb(Ⅲ)-Zn(Ⅱ)-Cl~--H_2O系进行了常温下水解平衡的热力学分析.计算及绘制了[Sb~(3+)]_T,[H~+]与[Cl~-]_T,[Me~+]或[Zn~(2+)]的热力学关系图.经验证,彼此符合较好.又将计算及实验数据分别回归拟合,得出了相应的数模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278.15—298.15K 和离子强度为0.1—2.0mol/kg 范围内,在较高的浓度和酸度的萃取体系{TI_2SO_4+Na_2SO_4+D_2EHMTPA+n-C_8H_(18)+水}中,测定了萃取反应:TI_(aq)~++H_2A_(2(org))(TIHA_(2(org))+H_((aq))~+的 TI~+在平衡水相的浓度,根据 Pitzer 电解质溶液理论,估算了平衡水相的有效离子强度,用外推法和多项式拟合法确定了萃取反应的热力学平衡常数,计算并讨论了这个萃取反应的其它热力学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Freund-Rubin紧致化方案和非线性6模型,给出N=2,D=10手征超引力的一个新解,真空结构为M_4~((1))×M_4~((2))×H_2,其中M_4~((1))是Ads空间,M_4~((2))是紧致的Einstein空间,H_2是非紧致的2维空间,这种解可望得到零质量的玻色子。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CuCl_2·2H_2O和FeCl_3·6H_2O对过氧化氢异丙苯(CHP)热危险性的影响,并对CHP的热危险性进行量化,给出分级值。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绝热量热仪(VSP2)分析CHP及其与CuCl_2·2H_2O、FeCl_3·6H_2O等混合物受热分解的反应和放热特性,例如初始放热温度、峰值功率、绝热温升、自加热速率、压力上升速率、最大温度和最大压力等。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虽然CuCl_2·2H_2O和FeCl_3·6H_2O的加入使得CHP热分解的初始放热温度降低,但是其自加热速率等参数的最大值降低了。最后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和风险矩阵方法获得含CuCl_2·2H_2O和FeCl_3·6H_2O杂质的过氧化氢异丙苯溶液分级结果。本文研究内容能够为企业在过氧化氢异丙苯的储存、运输等过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单液滴法研究了HDEHP—煤油溶液萃取Ni(Ⅱ)的正向反应速度与机理,考察了水相中SO_4~(2-)、NO_3~-和Cl~-对萃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速率对[Ni_-~(2+)]、[H_-~+]和[H_2A_2]_((0))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1和2,速率决定步骤可能是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绘制了25℃和100℃ Fe_3O_4—H_2O系和ZnO·Fe_2O_3—H_2O系的电位—pH图,借以从热力学上解释锌焙砂热酸浸出的试验结果,即高温(1100℃)培砂较中温(850℃)培砂易于酸分解;分析了影响铁酸钙溶解的动力学因素,并论述了湿法炼锌黄钾铁矾法和针铁矿法的加酸能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密度泛函B3P86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对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Polystyrene-Divinylbenzene SDB)单元结构分子在外场下的结构进行优化。根据热力学原理,研究了外场下SDB分子的氢氚取代反应的热力学性质,计算得到外场下SDB单元结构氢氚取代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标准生成自由能函变、反应平衡常数及氢氚反应的平衡压力比。表明T_2(g)+SDB_((H2))(s)→H_2(g)+SDB_((T2))(s)氢氚取代反应随外场的增加,在反应热力学上有利于正向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同时平衡原理和电中性原理对Bi(Ⅲ)-Cl~--H_2O和Bi(Ⅲ)-Me(Ⅰ)-Cl~--H_2O系进行了常温下水解平衡的热力学分析,计算和绘制了这些体系水解平衡的[Bi~(3 )]_T与[Cl~-]_T,[Me~ ]及[H~ ]或pH的热力学关系图。又将计算数据进行回归拟合,得出了相应数模关系。这些数模与三氯化锑水解系的数模属于同一类型,后者已获得实际应用。因此,这些数模对湿法炼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炉渣结构的共存理论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丘依考教授在发展共存理论方面的贡献;以前论证共存理论上不完善的地方,进一步论证这种理论的基本事实(结晶化学的事实,炉渣导电的差异性,MeO-SiO_2二元渣系的分层现象,相图中的奇异点,CaSiO_3—CaF_2渣系的粘度,不同渣系的热力学数据与作用浓度的关系),共存理论对炉渣结构的看法;应用举例(FeO—Fe_2O_3—SiO_2渣系与H_2O+H_2的平衡,CaO—SiO_2渣系,CaO-MgO-FeO-Fe_2O_3-SiO_2-S渣系和铁水间硫的分配)。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KFe~((Ⅱ))[Fe~((Ⅰ))·(CN)_6)]·H_2O结构,进行了晶胞计算,进而解释了普鲁士蓝和滕氏蓝具同一结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团簇Co_4P在B3LYP/Lanl2dz水平下进行全参数优化和频率验证,排除含虚频和相同的构型后,最终得出6种稳定的优化构型,其中构型1~((2))最为稳定;各构型的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1~((2))1~((4))2~((2))2~((4))3~((2))3~((4)),且各构型的热力学稳定性相差不大;团簇Co_4P的电子转移方向为P→Co;各优化构型电子转移能力的大小关系为3~((4))2~((2))3~((2))1~((4))1~((2))2~((4));团簇Co_4P大部分电子的流向是由P-3p轨道和Co-4s轨道流向Co-3d轨道;Co-4s轨道与Co-3d、Co-4p轨道的布居数同时存在拮抗作用,Co-3d和Co-4p轨道的布居数存在协同作用;各构型轨道布居数变化量的波动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19.
在H_2O—DMF(二甲基甲酰胺),H_2O—HMPA(六甲基磷酰三氨),H_2O—THF(四氢呋喃),H_2O—1.4Dioxane(1.4二氧六坏)和H_2O—DMSO(二甲亚矾)等混合溶剂中,trans—[CoCl_2(NH_3)_4]~+和Fe~(2+)还原反应,在15—35℃范围造行研究,实验表明:X_(DMSO)=0.3,X_(DMF)=0.25,X_(HMPA)=0.14,XD_(Di)=0.12时,反应速度有明显变化。在H_2O—DMSO混和溶剂中进行Fe与tfans—(CoCl_2(NH_)_4)~+反应时,已经显现出了溶剂会合体对被研究反应动力学性质的显着影响。本文的目的是:在可能形成溶剂会合体的更多混合溶剂中,进行上述同一被研究反应,在更大范围内探讨溶剂会合体,混合溶剂中非水溶剂组分和反应物离子的溶剂化作用等对被研究反应动力学性质的影响。被研究反应: Fe~++trans—[CoCl_2(NH_3)_4)~++4H~+—→Fe~(3+)+Co~(2+)+2Cl~-+4NH_4~+ 所选用溶剂: DMF—H_2O,HMPA—H_2O,THF—H_2O,Dioxane—H_2O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 Y—Ba—Cu—O 系超导材料的制备方法,给出了将 Y—Ba—Cu—O 系超导材料用于催化作用的一些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