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氦原子处于基态((1s)^2组态)或第一激发态(1s2s、1s2p组态)时,其能量可用变分法计算,如果用变法计算氦原子第二激发态1s3p组态能量,则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由于氦原子第二激发态1s3p组态的两个电子处于不同的壳层,不能用计算基态能量中采用的单参数方法,同时,由于3P电子较远离原子核,对1s电子的影响较小,也没有必要用计算第一激发态中的双参数方法;二是要保证氦原子1s3p组态波函数与基态及第一激发态波函数的正交.基于以上两点,这里给出一种用变分法计算氦原子1s3P组态能量的具体方法,计算过程直观,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2.
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两纠缠二能级原子依次通过粒子场时的纠缠演化特性,发现原子的初态和光场的初态对两原子的纠缠有影响.当光场的粒子数为0时,纠缠处于周期性变化;当粒子数不为0时,纠缠非周期性变化,并出现纠缠突然死亡与突然产生现象.通过改变原子的初态和光场的初态,纠缠突然死亡和产生现象会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3.
摘要:当锂原子处于基态((1s)^2s组态)或第一激发态((1s)^2p组态)时,其能量可用变分法计算,如果用变分法计算锂原子第二激发态(1s)^23p组态能量,则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由于锂原子第二激发态((1s)^23p组态)的三个电子处于不同的壳层,不能采用单参数的方法,同时,由于3p电子较远离原子核,对1s电子的影响较小,也没有必要用计算第一激发态中的双参数方法;二是要保证锂原子(1s)^23p组态波函数与基态及第一激发态波函数的正交。基于以上两点,这里给出一种用变分法计算锂原子(1s)^23p组态能量的具体方法,计算过程直观,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4.
模拟了两条平行碳原子链通过硫原子连接在一对半无限大的金电极(111)面之间组成的双分子器件的电子输运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当原子链间距比较小时,原子链之间的距离是决定双分子器件电子输运性质的关键因素。随着原子链的间距增大到一定数值时,硫原子在金电极上的洞位占据类型在整个双分子结系统的电子输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位错弯结气团模型,讨论了坐落在弯结部分和坐落在弯结两端的直位错段部分的溶质原子的扩散情况,并引入溶质原子在(x,y)位置出现的几率密度或分布函数的概念,当弯结在外力作用下进行侧向运动时,上述的分布函数发生相应的变化,用弯结链向外弓出的模型来描述弯结链在外力作用下的重新分布,从而算出所导致的能量变化,进而同施加于溶质原子上的横向力和纵向力,式列出溶质原子的横向漂移和纵向漂移的扩散方程。  相似文献   

6.
用3C模型和DS3C模型计算了散射电子能量为500 eV特殊几何条件下电子离化氦原子的三重微分散射截面,并把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系统研究了屏蔽效应和交换效应对截面的贡献。结果表明,末态屏蔽效应以及交换效应对三重微分散射截面的幅度和角分布均存在一定影响,并且当入射能较高时这种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d,p)方法,研究了Li原子与B16N16团簇的结合方式和稳定性,并分析了电子结构.结果表明,2个Li原子担载到1个B原子形成2个B-N键时最稳定,Li原子的平均结合能约为1.0eV,大于Li原子之间的结合能,Li原子不会在团簇表面发生聚集.在B16N16Lin(n=1,2,3,4,6,12)体系中,Li原子向团簇转移电子,随着Li原子数目的增加,Li原子的净电荷由0.72e减少到约0.50e,Li原子的2s轨道形成的占据轨道不断升高,体系的能隙由2.64eV减小到1.59eV.  相似文献   

8.
利用密度泛函第一原理研究不同氮掺杂方式(10,0)单壁碳纳米管的电子结构. 当氮原子取代碳纳米管中的碳原子时, (10,0)单壁碳纳米管转变为n型半导体. 当氮原子吸附在碳纳米管表面时, (10,0)单壁碳纳米管转变为p型半导体, 同时与吸附氮原子相连碳原子的p轨道上的小部分电子被激发至d轨道上.   相似文献   

9.
利用递归格林函数方法研究存在体空位时之字型边界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子输运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纳米带的电导对体空位非常敏感。当体系存在一个单原子空位时,电导受到明显的压制,完美的量子化台阶消失。同时在费米能处存在一个电导沟;当体系存在一个双原子空位时,电导压制亦非常明显,但电导沟存在于第一能带带边处。局域态密度分析结果显示,电导沟的形成是因为电子态局限在体空位周围,不能形成有效的电子通道,从而导致体系电导下降。另外,当存在两个随机分布的单原子空位时,体系的电导存在共振透射峰,透射峰的数目随着两个体空位之间的距离改变而改变。计算结果发现,体空位之间的距离每增加3个超原胞,电导将会增加一个透射峰。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团簇Co_3NiB_2在B3LYP/Lan12dz水平下优化后得到的12种稳定构型的成键和电子性质两方面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团簇Co_3NiB_2优化构型中各成键的成键强度由大到小为:金属与非金属之间成键金属之间成键非金属之间成键;各成键对团簇Co_3NiB_2稳定性贡献由大到小为:金属与非金属之间成键金属之间成键非金属之间成键;单帽四棱锥构型的电子主要是由Ni原子流向Co原子;单帽三角双锥与四棱双锥构型的电子均由B原子流向Co原子和Ni原子;在五棱锥构型中,电子由Co原子和Ni原子流向B原子。  相似文献   

11.
经过不同的时效处理研究了固溶C含量对ULC-BH 钢抗自然时效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ULC-BH 钢在170℃×500 min的长时间烘烤过程中,固溶C原子会发生偏聚并形成柯氏气团,BH2与Ae值逐渐增加;当柯氏气团达到饱和后,BH2与 Ae 值出现平台,之后变化不大;固溶C含量越高,相应的 BH2值越大;当固溶 C 含量为18.9 ppm 时,BH2值为46.2 MPa;固溶C含量为32.5 ppm时,BH2值可以达到74.4 MPa;同时固溶C含量越高,引起屈服强度与Ae值均变大,但是为保证 ULC-BH 钢板经自然时效后的成形性能,钢板固溶 C 含量不应过高,当平整量为1%时,固溶C含量为18.9 ppm的钢板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在镍-铜合金的磁性研究中发现按镍原子数均分的平均原子磁矩μ(Ni)(假定μ(Cu)=0)与合金中铜的含量aCu有着直线关系。按合金中所有原子均分所得到的平均原子磁矩不具有这种直线关系,对历史上各种镍-铜合金的电子结构分析之后,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镍-铜合金的电子结构当铜含量范围在0≤a≤0.6时。它为(Ni)(3d↑)5 (3d↓)4(?)4 a (Ni-Cu) 4S(?)(1-a) a3 (Cu) (3d↑)5 (3d↓)5。当铜含量范围在0.6≤a≤1时,为(Ni-Cu)(3d↑)5(3d↓)5(4s)a。除了磁性以外,我们还对电子结构与镍-铜合金的其它理性质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诺沃舍罗夫带领的研究小组采用石墨烯材料制成目前世界上最小的电子晶体管,其厚度为1个原子,直径10个原子。这种最新研制的新型电子晶体管比32纳米硅材料电子晶体管小3倍。这种电子晶体管可用于任何半导体制造。  相似文献   

14.
利用基于实空间多重散射的XANES研究了Ga(1-x)MnxN(x=0.01,0.25,0.10)稀磁半导体中Mn原子的局域结构.结果表明在低Mn含量(摩尔浓度)的Ga0.990Mn0.010N样品中,Mn原子替代了GaN中的Ga,以替位形式存在.当Mn含量增加到0.025时,部分Mn原子处于被4个Ga所包围的间隙位,并与替位Mn原子形成了MnGa-Mn1二聚体.当Mn含量进一步增加到0.100时,样品中的Mn原子主要以Mn团簇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5.
远方 《小学科技》2011,(12):7-7
我是个小足球迷,可喜欢目的地足球赛啦。我发现,当运动员突然受伤摔倒时,医学常常能很快让他们削除疼痛,继续比赛,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电子结晶     
格兰姆斯和亚当斯首次证实了第一个由纯电子构成的结晶。他们使电子流入超液态的He—3,由于He—3的热传导性无穷大,不会沸腾,因而具有非常平的表面。电子则聚集在He—3的表面,无规则地分布,从而制造了一个象液态原子样的“液相电子”。这时,如果把温度降低到0.65K,那么在熔点以下的正常液体中,就可出现电子在He—3上面有规则的分布。就象晶格中的原子—  相似文献   

17.
刘苹 《科技咨询导报》2009,(20):225-226
本文用量子力学中的微扰理论分析X射线与电子相互作用原理。发现:X射线进入晶体中,电子吸收X射线后跃迁几率不仅仅与入射光频率有关,而且与电子在原子中空间住置以及状态有关,也与X射线原子之间的正离有关。只有当三者满足一定的关系时,才能获得比较好的反射强度。  相似文献   

18.
用DV-Xα法计算了系列笑话合物分子(Co3(CO)9(μ3-PR),R分别为Li,H,OH和F,计算结果表明,族合物分子轨道大体可分为四个占据轨道能级组,随着三桥合磷原子所带R接受电子能力的增大,整体分子能级谱呈规律性降低,Co-CO特征键分子轨道的能级组较Co-P键轨道能级组的能量高,且相对集中,当R拉电子的能力增另到如F原子时,两能级间隔为1.04eV作为催化剂,这种电子结构特性是较为有利的  相似文献   

19.
运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技术,能有效地研究快离子导体中的金属沉积问题。电子探针是一束聚焦很细的电子束,用以轰击试样,由于探针的电子注入到试样表面,形成负电位,使得快离子试样中的阳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电子束注入轰击点迁移、集中,与电子中和后转变为金属原子。当这些析出的原子在传输过程中受到阻碍时,可能在材料表面积累或  相似文献   

20.
用DV-Xα法计算了系列簇合物分子Co3(CO)9(μ3-PR),R分别为Li,H,OH和F.计算结果表明,簇合物分子轨道大体可分为四个占据轨道能级组.随着三桥合磷原子所带R基接受电子能力的增大,整体分子能级谱呈规律性降低.Co-Co特征键分子轨道的能级组较Co-P键轨道能级组的能量高,且相对集中.当R拉电子的能力增加到如F原子时,两能级间隔为1.04eV.作为催化剂,这种电子结构特征是较为有利的.另外,分子内三钴原子面上羰基的C-O键较面下三羰基键合要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