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及唯物论可以对德育及其关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解析。首先,我们一般把有目的、有意识从事某种认识实践活动的人叫做主体,把主体活动所指向并对主体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产生制约的对象叫做客体。其次,德育是客观事物存在物质要素被视为主体,人作为客观存在的精神要素的综合体,应视为德育的客体。因此从德育主客体关系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可以论证德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及与各育对立统一关系。进而以更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德育教育,观察、认识、分析和处理德育教育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一在现代认识论中,所谓主体,主要是指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所以主体包括两项基本规定:其一,主体是有头脑,能思维的。“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是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其二,主体必须进行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所谓客体则是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客体的形式概括起来主要有: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在主客体相互关系上不仅表现于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一方为存在条件,而且表现于相互创造和制约。关于主客体问题,近年来逐  相似文献   

3.
人的意识分为对外界事物的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即意识自我。这里的“自我”,既是意识的主体,又是意识的对象。作为主体,既可以是由社会的人群乃至人类组成的群体,也可以是单个人的个体。对主体自身的意识,包括对主体生理、心理状况的意识和主体的需要、满足需要的活动及其与环境(活动的对象和条件)的关系的意识。同对象意识相适应,也可以分为知(认识)、情(情感),意(意志)三个方面。自我感觉、自我观  相似文献   

4.
在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新唯物主义”看来应该从感性的活动,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客观世界,所以,在实践的基础上不仅要把客体作为主体的认识对象,更重要的是把它当作主体的改造对象。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和客体就形成了改造与被改造和认识和被认识的双重关系。艺术设计活动是自人类进入文明以来就有的活动,是我们所特有的实践方式,是我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的手段、中介和桥梁。  相似文献   

5.
创立和构建和谐体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时代的历史选择,也是现代体育学术理论创新的客观发展需要.和谐的本质是协调与共享,和谐体育是人类以自身运动为主要对象和谐改造自我身心和开发自身潜能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在和谐体育活动中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体育的主体与客体、目的和效果都统一于人自身.人既是和谐体育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和谐体育具有绿色、休闲、人性化等鲜明时代特征.系统研究和谐体育,对于积极继承和自觉贯彻2008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面临教育产业化渐成态势 ,重新认识和理解构成教育发展基本规律的教育、社会、人三维要素 ,是准确把握产业化教育的基本规律 ,适应和推进教育产业化之必需。本文探讨了教育产业化给教育、社会、人三大要素带来的一系列新变化 :1、教育由事业变为产业 ,由消费主体变为消费客体 ,成为市场主体。2、知识经济时代给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为良好的动力和基础 ;市场经济社会给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压力。3、人既是教育的客体 ,又是教育的主体 ;既是自然意义上的人 ,又是社会意义的人 ,既是教育对象意义上的人 ,又是社会实践主体意义上的人 ;既是个体意义上的人 ,又是群体意义上的人  相似文献   

7.
异化在古希腊、中世纪、近代都以不同的理论形式表征着作为实践主体与对象化实践活动的客体对象的矛盾和对立,表现为主体的创造物对主体的奴役和控制,它限制主体自身自由意志的实现。当异化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呈现在社会各个领域时,异化问题就会促使人们去反思导致异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也即异化的根源是什么?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深入剖析异化根源,对异化产生的社会原因和生物学原因进行探讨已势在必行。异化根源的研究意义重大,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异化存在的社会历史条件,更深刻地认识异化对人类实践的影响。最终,实现人作为人的最高本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自然环境与人才环境和成才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认为自然环境既是主体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又是主体活动的对象。应该认识自然环境,掌握自然环境规律,不断改造和优化人才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才更好成长。  相似文献   

9.
知识的客体化问题是认识论中的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知识作为认识主体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是认识过程的结果,也是社会意识中的高级部分。凭借知识,主体在理论上把握并且在观念上改造客体,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既然知识是依赖于主体的大脑并通过主体的精神活动而产生,自然具有主观性、精神性。问题在于,任何知识的形成特别是知识的系统化、体系化,同时又是知识的客体化过程。通过这一  相似文献   

10.
面临教育产业化渐成态势,重新认识和理解构成教育发展基本规律的教育、社会、人三维要素,是准确把握产业教育的基本规律,适应和推进教育产业化之必需。本文探讨了教育产业化给教育、社会、人三大要素带来的一系列新变化:1、教育由事业变为产业,由消费主体变为消费客体,成为市场主体。2、知识经济时代给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动力和基础;市场经济社会给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压力。3、人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既是自然意义上的人,又是社会意义的人,既是教育对象意义上的人,又是社会实践主体意义上的人;既是个体意义上的人,又是群体意义上的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主体借助一定的手段,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体的物质活动。它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客体对象在主体头脑中的反映是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而取得的。实践是主体与客体的中介,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认识就内容来说是客观的,而客观的内容所以能够在主体头脑中得到反映,特别是正确的反映则依赖于实践。就认识得以产生的意义上说,实践是基础,离开实践的认识便是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高等院校,更应对此给予足够重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本文仅就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与人是分不开的。没有人,也就谈不到人类社会的历史。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说,一方面我们承认,历史的发展既是有规律可寻的“自然历史过程”;。另方面我们也承认,它又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因此,历史既是客观的自然过程,又是人们有目的活动的过程。历史是人的历史,人是历史的人。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认识,历史是人史,史学是人学。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主体必须具备自由意志能力。人工智能要想成为法律主体就必须具备人类的思维和自我意识,能够在自己意志的支配下为一定行为。然而,赋予人工智能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能力会增加人类社会存续的风险。从《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规定的增进人类福祉、确保可控可信的人工智能基本伦理规范和强化自律意识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伦理规范可以看出,不应当赋予机器以人类的自由意志能力。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机器永远都只能是作为主体的人改造客观世界的工具,属于被人类支配的客体,而不具备法律或道德主体地位,这是认识和处理人机关系的价值准则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讨论数学认识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首先引入数学认识客体的三个层次:即现实世界的量及其关系可以看作外在于人的较原始的认识客体;作为思想事物的纯的数学研究对象是内在于人的较高层次的认识客体;界于这两个层次之间中间层次的认识客体是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的生理——心理结构。接着在分析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继承与发展,阐述了在数学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是怎样相互作用的。最后以上述的思想观点为指导,分析了数学哲学中争议较多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从经济人到文化人的假定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任何管理总是以人为核心开展的,管理思想都要建立在对人的本性和本质认识的基础上。现代的管理必须正确认识和定位管理中的人,以此作为重构管理价值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数学对象及其意义的相对性,主张数学对象的意义应是主体基于原型情境问题所进行的有意义实践,依赖于不同主体的表征形式及主体间的交流状况.由此明确数学理解应是主体有意义地存在于数学课堂的方式,既是主体领会数学对象及其意义的行为,又是主体认识自己、建构自我身份的活动.阐述了数学教与学过程中的数学理解分析必须把握个体主体和共同体主体的辩证关系,情境问题的抽样特征和有意义实践的意图性.  相似文献   

18.
就生命本体论而言,艺术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不再表现为传统认识论意义上物质实体的主客两分、二元对立,而是一种生命本体意义上的主体自我与客体对象的平等对话、相互交流。具体来说,人与世界在艺术审美态度中表现为主体的超越功利及客体的自由无限,在艺术创作中表现为物我相融相契。  相似文献   

19.
人的价值历来受到重视,特别在对青少年进行人生观教育中,更为广大青少年所关心.对此间题,必须在理论上槁清一些根本任认识,从而使人们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什么是人的价值?这个问题首先得从价值谈起.哲学上讲的价值指的是以主体的内在尺度为特征的主体客体关系,在这一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客体是否按照主体的尺度满足主体需要,是否对主体的发展具有肯定的作用,这种作用和关系的表现就是价值.从这种意义上讲:价值就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这里讲的主体指的是实践者、认识者,即人本身.依据客体的不同可以把人这一主…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知识(教学内容)是认识的客体,教师则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中介和桥梁。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自立性、独立人格和创新能力提供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