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达与滞后的民族差异颇大;民族识别与文化有待深入研究。到底有多少民族当代人类社会拥有众多的民族,堪称“世界民族之林”。至于在当代世界民族之林中总共有多少民族,目前国际学术界尚不能作出精确的回答,因为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机构对世界范围的民族成分进行过调查和识别。像我国现有12亿人口,56个兄弟民族,这是经过人口普查和民族识别而确定的。可是,在世界范围,联合国只作人口统计,从未进行过民族识别。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曾对世界民族数目作过不同估计:从  相似文献   

2.
白雪 《科技咨询导报》2008,(34):196-196
音乐无国界,世界上众多民族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民族音乐,我们今天学习世界民族音乐就是要用多元化的视角观察和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和他们的音乐文化,不仅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最重要的是培养我们对待世界民族音乐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长久以来有一种看法,认为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界只关注音乐的文化研究,而不关注音乐的形态研究,这是误解.讨论音乐人类学关于"记谱与分析"之方法,旨在说明该领域既重文化也重形态研究的理论事实.民间音乐的记谱分析理论探讨,是音乐人类学自20世纪以来的重要话题.其核心是多元音乐世界需要多元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4.
和谐世界是我国新时期处理对外国际关系的重要理念,对于中国新形势下文化战略的实施有指导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和谐世界理念下应该正确面对机遇和挑战,加快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定民族保护政策;正确应对国外体育文化的冲击,包容其多样性,尊重其差异性;加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注入新的活力;重视文化的传播,缩小与世界文化强国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和谐世界是我国新时期处理对外国际关系的重要理念,对于中国新形势下文化战略的实施有指导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和谐世界理念下应该正确面对机遇和挑战,加快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定民族保护政策;正确应对国外体育文化的冲击,包容其多样性,尊重其差异性;加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注入新的活力;重视文化的传播,缩小与世界文化强国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日本精神直接来源于日本民族的生存环境、生存方式、精英集团和民族信仰.资源短缺的生存环境和面向大海的扩张性生存方式,是日本精神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社会精英集团--武士,是民族精神的最主要创造者、体现者和弘扬者;武士精神所体现的民族信仰,构成日本精神的核心和标志性精神.  相似文献   

7.
世界音乐的出现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这使我们有机会把中国的音乐展示给世界。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世界音乐”这一现象,既要用新的观念,新的角度,新的意识和新的手法来面对丰富的中国音乐,也要在挖掘中国民族音乐丰富资源的同时,尝试着以一切可能的现代作曲技法在新的概念下创作具有民族底蕴和现代风格的作品。本文试通过论述世界音乐发展的现状以及中国音乐人在中国音乐的发展与传播中所做的努力以及不足之处,谈谈笔者对于中国音乐发展的方向以及定位的一点浅显的认识及看法。  相似文献   

8.
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融入了大量的墨西哥本土民族元素。影片把墨西哥独特的民族文化传播给受众。影片通过传统节日讲述民族特色故事、通过故事细节表现民族文化特色、通过音乐旋律表现墨西哥民族风情,把传统节日、故事细节、音乐旋律与墨西哥的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向世界受众展示了墨西哥民族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文字都是人们交流思想、互相交际、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世界上的语言很多,但究竟有多少种?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仍没有肯定答案,目前,一般认为有三、四千种。  相似文献   

10.
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科技的进步和经济文化的交往缩短了各种文明之间的距离,文化多样性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只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使人类文明得以发展.世界音乐教育把人们对音乐文化的了解拓展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通过对世界不同音乐文化的学习,是培养具有放眼世界和世界文化胸怀的新时代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世界文化进入到后现代多元、变迁融合的状态,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活态传承方式的推广和普及,对于保护和传承世界优秀文化遗产有着显著的意义。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后继乏人与学校音乐教育普遍推广的社会现状下,构建连接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之间的桥梁,即将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内容、理念、题材、方法等融入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对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提升群众审美欣赏水平,作用非凡,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音乐与人类共生存,世界各国的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滋养的音乐。音乐渗透于人生、它既能辅德、又能益智,对人格的塑造和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列宁曾说:“音乐不仅使生活显得美好,而且使斗争有力量,它能振奋人心,高昂情绪。”而审美活动又有赖于文化修养的提高。以下我们对音乐审美与文化修养的关系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武夷科学》2020,(1):59-72
以收集到的79枚世界植树节邮票为线索,随着季节推移,概述世界植树节邮票。世界植树节邮票不仅直接反映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地理风貌,也生动反映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植树政策与植树文化。每一个有担当的政府都从社会动员、文化宣传、科学研究、经济杠杆、法律法规等方面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力推动植树造林运动。  相似文献   

14.
知识分子是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者,在现时代更肩负民族复兴与文化建设的重任,必须把维护社会公正,重振学术良心作为现时代知识分子的使命。中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实验发展期,“新富人阶层”以及代表他们利益的新意识形态的出现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和有力批判,“绝不允许既得利益集团形成”,因此高扬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应该坚定批判的立场、坚持创造的精神,建设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无愧于新时代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文化现代化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只有把文化现代化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下,放到整个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去考察,才能处理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问题,解答好现代化进程的文化难题。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作为一种辩证解决人与世界矛盾的方法论,蕴含着从整体上认识问题的哲学思维方式和发展理念,是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方法论呈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贯穿于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体现于对世界形势的科学判断力、敏锐把握力和民族推动力之中。中国文化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为全世界实现“文化脱贫”贡献中国力量,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给出中国样本,为各民族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了宽广平台,为发展中国家的文化现代化提供了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6.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既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的需要,更是实现世界不同文化交流,达到文明互鉴,构建和谐世界的有效途径。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人们行为的指南。旅游是大众为了享受异质文化而开展的自我休闲娱乐活动,也是也是一种国际间的民间交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使不同文化的人在旅游、休闲中了解、理解、认同异质文化,从而达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效果,助力和谐世界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李芳 《武夷科学》2022,(2):149-160
从邮票的视角,阐释世界80个国家的国树;赏析国树邮票并揭示国树邮票蕴含的科学内涵、人文意蕴与生态文化。感知国树邮票背后的文化传统、民族情感、历史记忆乃至文明的汇通融合。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对民族精神的思考以"世界历史"为坐标系,以两点论基础上的整体性思维为方法论原则,始终在世界历史性视域下解读中华民族的主体精神。他重视民族精神的双向借鉴补充,既以开放性心态吸纳西方先进文化,也注意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去影响世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张荣臻  焦亚南 《科技信息》2010,(29):I0111-I0111,I0119
世界各民族的民俗文化源源流长,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如何向世界展示翻译好本民族文化或者本民族的一些社会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及本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是翻译学的根本任务。详细了解其他民族的民俗文化,又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翻译给本民族的文化了解者,也是翻译工作者的最大的欣慰。本文从民俗文化、可译性及可译性限度、民俗文化的可译性限度及其调节机制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了民俗文化的可译性限度问题,同时提出了如何正确处理民俗文化的可译性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多在伊斯兰世界出现,除了有西方霸权主义这个根本的现实原因外,还有一定的宗教民族根源:恐怖主义者曲解伊斯兰教中的圣战意识,为其暴力倾向提供理论依据;伊斯兰教现实中教派林立、政教合一,容易给恐怖主义提供生存的空间;伊斯兰世界民族主义运动合法斗争途径被堵塞的现状,容易为恐怖主义者利用。但“国际恐怖主义”绝对不等同于“伊斯兰主义”,只有当西方放弃对伊斯兰世界的霸权主义政策,伊斯兰教得到全面理解的时候,才能从根本上根除国际恐怖主义的宗教民族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