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芳  吕娟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2):107-108,117
广泛使用被动句是英语的一大特点。英语中的被动句型远远多于汉语,因此翻译时我们要根据具体语境以及汉语的表达习惯,灵活处理英语的被动句。本文就英语被动句的翻译方法作了初步探讨,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能更好把握英语被动句的翻译。  相似文献   

2.
中文网络话语流行植入英语关键词,自主选择英语关键词轻松交流,全英文连贯表达似乎就不遥远。不同句子结构的英语关键词,在人际评价语言中表达情感态度、对事物概念进行识别和归类、把观点与观点进行语篇层次对接。功能语法阐释旨在强调英文是在使用英语以完成相应功能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生成的。  相似文献   

3.
中文句子和欧洲语言的句子,在视点的安排上有很大的差异,集中体现了中西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中文句子的视点,相对于欧洲语言句子的静态视点,是具有流动性的动态视点。中文句子的流动,依托自然的声气单位——句读段,既在流动的顺次中体现事理逻辑,又在流动的局势中体现表达功能。这种局势体现为三个向度,即在表面上流水潺潺的句读段铺排中,因句子表达功能的不同,而有动向、名向和关系向三种不同的铺排格局。  相似文献   

4.
各类英语考试已注重测试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英译汉题型就是检查学生掌握英语运用母语的综合能力。长句因能够表达复杂的概念,形式上显得庄重严肃,多出现正式场合和书面语中。从长句修饰成分入手,对其进行语法剖析、在翻译过程的理解和表达阶段,按照英汉两种语言规律和表达习惯,以求找到在英译汉中所须遵循的原则和一些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和汉语中均存在表达被动意义的形武.由于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的差异,英汉互译中常有不对等现象.在翻译和教学的过程中,应了解其不同,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淑贤 《科技信息》2008,(33):288-289
通过汉语的紧缩句及其在英语中的表达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英.汉语句子在语言运用中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将有利于两种语言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赖琼 《海峡科学》2004,(9):68-70
英语表示强调的方式很多,而it强调句是英语中最常用的一种强调句型.本文主要对it强调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归纳比较.  相似文献   

8.
刘凤  刘伟丽 《科技信息》2010,(28):I0173-I0173
本文主要概述英语被动句的分类、在被动意义上的级差、与系表结构的区别及汉译对策。英语被动句可分成结构被动句与意义被动句。英语被动句在表达被动意义上是存在级差的。可以从过去分词是表动作还是状态、过去分词与时态和介词的搭配等方面区别被动结构与系表结构。英语被动句的汉译应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9.
在科技英语里 ,被动句被广泛采用。在这篇文章里 ,作者详细谈到了如何将科技英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 ,以及在进行汉语科技文章的英译时 ,如何采用被动句 ,使之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0.
英语造句的根本特征是主谓构造,包括语法性和逻辑性“主谓结构”。逻辑性“主语-谓语”结构的逻辑主语采用中心词为主格形式的名词词组,逻辑谓语采用非限定动词词组或无动词词组,是一个具有独立性的意义表达单位。该结构既分布于大句,也分布于小句,既可以是从属结构,又可以独立存在。在一定语境下实现意义表达的简洁化是其主要语用理据。  相似文献   

11.
郑鹏  史顺良 《甘肃科技》2012,28(6):99-101,30
立足于认知的角度,将翻译单位看作是无形的思维因素和有形的语言单位的动态结合,并结合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对适合于科技英语英汉翻译的翻译单位进行了探索.借鉴以往学者对翻译单位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科技英语英汉翻译是在整体意识和逻辑意识的指导下,对意义链进行切分和重组的过程;意义链切分阶段的翻译单位是小句,重组阶段的翻译单位是超句.  相似文献   

12.
英汉语被动句皆分为结构被动句和意义被动句两类.从某种意义上讲,汉语的“被“字式结构被动句是舶来品,不属于中国语言的原创文化,不能如实反映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而英语结构被动句的推广和流行原本是18世纪一些英语语法家的“理性规定“,同样不能如实反映广大英语民族的思维模式.但是,汉语对于意义被动句的青睐和英语对于结构被动句的钟爱,仍然体现了英汉民族迥异的文化观和语用观.  相似文献   

13.
魏华 《科技信息》2012,(13):22-22
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在实际应用英语中,中国考生常会写出一些繁琐却又不达意的句子,本文就如何在英文写作中写出简洁实用的句子提出了四种具体方法,旨在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实用能力,对运用英语进行简洁有效的表达能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张雯 《科技信息》2013,(2):221-221
许多人在运用英语时,不论是在口语还是在书写中,会大量涌现歧义句。英语歧义句是指句子本身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为了避免歧义现象的发生,添加上下文、句法结构等策略常被运用在句子中。此外,歧义还经常作为一种交际技巧在语言表达中发挥作用,如表达言外之意、幽默等。在交际中经常会遇见许多歧义性的句子,使人们直接造成误解或误会。所以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和消除歧义,巧妙运用歧义发挥其作用,从而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强调句作为英语语法中的一种常见语法现象,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表达强调的方式主要有词汇和语法两种。  相似文献   

16.
英语惯用被动句,而汉语则少用被动句,这一差别给翻译带来了很多的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本文作者介绍了英语被动结构的五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歧义句在各种语言中是普遍可见的,它与阅读、理解、翻译、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造成歧义句的因素很多.本文对如何避免歧义句以及怎样恰当地运用歧义句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主题句是英语语篇的重要特征,在语篇中起着重要作用.成功地确立主题句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一环.英语写作教学中段落主题句的培养应使用过程教学法,分为分析、讨论、写纲要成文以及写作中的修改四个环节,教师在课堂中应适当地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9.
当代著名的英语语言学者夸克教授等人第一次明确提出英语信息结构中的重要手段──“末尾焦点”和“末尾重量”。本文试图用这种句尾信息焦点论,解释现代英语中的几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例如;双宾、断裂句、掉尾句等,以期探讨这种新理论在现代英语中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从美国语言学家Kaplan在他的《跨文化教育中的文化思维模式》一文中声称英语写作是直接的,汉语写作是间接的,许多中国学者就想当然的接受了这一观点,但却少有人作一些实证性研究对Kaplan的假设进行验证。本研究从英汉议论文中主题句和中心思想句的使用方面对Kaplan的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发现英汉议论文在写作的直接性方面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我们不能想当然的认为英语写作是直接的,汉语写作是间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