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人的本质的追问和反思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由于致思理论的局限性,马克思之前的西方传统哲学皆没能科学地揭示人的本质。马克思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本质特征的新哲学的诞生扬弃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人本质观,从现实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出发来理解人的本质,实现了对传统人本质观的伟大变革。从而成为第一个成功破译"斯芬克斯之谜"的千年伟人。  相似文献   

2.
知识观是教育的哲学基础,不同的知识观导致不同的教育观.本文从分析和对比两种典型的知识观入手,根据知识、教育与人三者互动视角下的知识观探讨高等教育中“高深知识”的创新性,从而论述创新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周作人的文学观包含两部分一是以灵肉一元观为核心的自然人性论;一是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道德理想.他认为"人的文学"就是灵肉一体,利己又利他的文学.在<人的文学>一文中,周作人的个性主义已初露端倪.此时,他对文学的认识是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基础上的,而人的问题乃是文学的核心问题,文学旨在通过艺术的方式,表现人的个性、人的价值、人的欲求.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凸显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蕴含着丰富的人本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享观、人与自然的平等发展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观、人与自然的人文关怀观;其时代价值升华了"生态人"理论的人学价值,深化了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深刻内涵与外延,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周作人倡导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发现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的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特征,强调了儿童文学中突出人的个性的"人间本位主义",与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可谓不谋而合,是他"人的发现"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宫崎骏执导的动画片已经在日本动画界成为了一种传奇。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探讨了人类生存、人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关系。随着宫崎骏动画片的风靡,影片中探讨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风之谷》是宫崎骏创作的第一部探讨人与自然密切关系的动漫,仔细欣赏这部作品之后,可以看出一些日本人典型的自然观。该文通过对《风之谷》的分析,试图探究日本人的自然观,期望在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的今天,能给人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平面杆系结构稳定问题的常微分方程求解器(ODE)解法.将计算无限自由度平面杆系结构稳定问题转换为典型的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通过构造一系列平凡常微分方程,建立相应的常微分方程组,利用常微分方程求解器予以求解.利用常微分方程求解器法对不同边界条件和变截面压杆的临界弯曲荷载问题进行了求解,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求解精度和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知识观是教育的哲学基础,不同的知识观导致不同的教育观。本文从分析和对比两种典型的知识观入手,根据知识、教育与人三者互动视角下的知识观探讨高等教育中"高深知识"的创新性,从而论述创新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很多专家和学者对马克思的劳动观与汉娜·阿伦特的行动观、自由观,以及他们对于政治的不同理解进行了很多深刻、深层次的比较和论述。汉娜·阿伦特在她的著作《人的境况》中深刻的论述了她的行动观,而马克思也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劳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性活动。本文也旨在阐释马克思的劳动观与阿伦特的行动观,比较两位伟大的哲学家对于人的本质的不同理解,指出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误读。  相似文献   

10.
基于核典型相关分析的姿态人耳、人脸多模态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在生理位置上具有一定关联性的人耳和人脸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剧烈的姿态变化会造成融合信息大量缺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核典型相关分析的多模态识别方法,利用标准化和中心化两种方法对原始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并用最近邻方法进行分类识别. 实验结果表明,核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克服剧烈的姿态变化对人耳和人脸识别的影响,且与单生物特征相比,识别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从形态角度对文学理论进行考察 ,是理论体系中最形象、最具体的一个部类。文学理论的结构成分有理论主体、理论客体、理论文本三种 ,结构的变量引起了形态的变化———理论客体的功能与作用不同 ,文论形态有“工具型”、“方法型”、“思想型”、“知识型” ;理论主体观照客体时的视角和侧重点不同 ,文论形态有“作品中心型”、“作家中心型”、“读者中心型”、“社会中心型” ;理论文本中的理论观念与主体采用的方法论之间的关系不同 ,文论形态有“观念演绎型”、“经验总结型”、“横向移植型”。文学理论形态研究可以从结构论、动力论、异同论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葛洪所著《抱朴子外篇》思想丰富,其中最可贵的是“今胜于古”的文学进化思想,对我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也有着独特贡献。苟况和韩非师徒的进化思想,成为他理论上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根植于文化土壤中的中国古代文论受到社会古今观念的影响,但它并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中国古代文论在呈现古今观念的具体方式上体现出它的主动性,而且文论古今观与时代古今观念保持基本一致,本身也离不开文论的积极回应。在呈现古今问题的隐显程度上,不同时期的文论与同时期的不同文论都有着各自的不同。并不局限于文学领域的中国古代文论,还承担着社会文化批判的角色,它对时代古今观念的批判正是其主动建构社会文化的有力体现。然而,无论是古今观对文论的影响还是后者对前者的积极回应,两者在文化精神实质上又是根本相通的。  相似文献   

14.
文学理论形态学是以文学理论为研究对象的元话语,它探索文学理论的内部构成、外部特点及生成发展规律,并对其意义指向和价值旨归进行阐释.文学理论形态依其自身性质和主体建构方式的差异而有种种不同,其研究方法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  相似文献   

15.
李衍柱先生的新著《路与灯——文艺学建设问题研究》,对中国文艺学发展的基本态势、中西思维方季竺异同、传统文论的现代转换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悉心探讨,提出了许多新意迭出的观点,对新世纪中国文艺学的建设与发展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钱文彬 《菏泽学院学报》2003,25(3):16-19,23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世界性的理论潮流,在文学美学界引起了普遍关注。“味”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的重要美学范畴,经过众多文论家的阐发,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诗味论。诗味论与接受美学在关注读者与文本上存在着相通或相似之处,将两者放在一起考察有助于在对我国优秀的古典美学资料进行开发整理的同时,加强中西文论的交流与对话,进而促进当代文学批评范畴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罗曼 《菏泽师专学报》2012,(4):35-38,48
蒋孔阳文艺思想对当代文艺理论的价值和影响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其对话性思维方式在文艺思想中的运用。“对话”一方面意味着交流与融合,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比较与创新。在这样的一种对话状态中,中国文艺理论将被引入一种良性发展的循环,从而真正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这是蒋孔阳文艺思想在新世纪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由于化的突然转型,中国古代论“失语”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古代论在大时代的变迁下并非是整体毁灭。而是依照其特有的方式参与和渗透到现当代论中来。因而化转型后的中国古代论只能是作为学遗产看待。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再通过现代转换起死回生。中国当代论是以传统作为参照物,对西方学理论进行理性选择和本土化的结果。重建中国论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而没有必要对古代论进行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9.
荣萃 《科技信息》2013,(1):34-34
当代文学批评不只受文学理论影响,而且受到历史、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公信力下降,要提升当代文学批评的公信力就要建设以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和中国现状为基础的文学批评,同时要建设良好的传媒舆论秩序。  相似文献   

20.
文学价值论旨在突破和超越文学认识论局限,从而对文学观及其文学理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文学价值论强化了文学的价值观的地位和意义;文学价值论对文学观的历史建构和逻辑建构,奠定了文学价值观的历史传统和系统结构基础,促使文学观更新和转换,推动了文学理论研究的"范式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