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文德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26(6):98-103
从政区角度来看,重复地名有两种情况,一是同级地名重复,二是跨级地名重复。从语言文字角度来看,重复地名有三种不同的体现形式。重庆市政区名称的重名现象比较普遍,重复地名179个,占了政区地名总量的17%。重复地名应当认真研究,周全考虑,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2.
地名、街道名称、路标等都属于公示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地名的误译不仅会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形象和对外交流,也会给外国游客带来诸多不便。但目前在我国街道和马路的路牌名称的翻译却是相当不统一,甚至是五花八门。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和实地考察,对这一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公示语中的地名翻译规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杨权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26(4):16-22
“尧后火德”说本是为了证明汉家天子具有君临天下的本钱而炮制出来的,但在西汉末年,此命题为觊觎帝位的王莽所利用,不仅没有起到维护皇权的作用,反而成了瓦解社稷的催化剂。王莽的做法是:按“汉家尧后”说裁制“王氏舜后”说,再按“尧汉火德”说裁制“舜新土德”说,然后以五行相生说为据,制造“火德销尽,土德当代”的舆论,最后在“符命”帮助下,一步一步接近权力顶尖,最后以“受禅”方式篡夺了汉祚。 相似文献
4.
王莽改制是两汉之际发生的一件大事。王莽改制中"私属"政策除了具有政府与地主争夺劳动力以增强政府物质力量的功能,还寄托着王莽浓厚的儒家思想情怀,反映了王莽利用社会心理以巩固政治统治的政治谋略,具有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地名信息管理系统是地理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建立该系统的必要性、设计原则、主体结构等几项主要技术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并介绍了所研制的新疆地名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6.
中西地名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蕴含丰富的自然与社会人文信息.为使译文符合“信、达、雅”标准,地名翻译应尽可能采用意译.同时还应考虑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适当对源语名称的所指述行重新命名. 相似文献
7.
8.
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它记录了人们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文化内涵丰富,内容博大精深。可称之为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古地名出现被美化和被曲解的现象。文章对在部分拉萨古地名中出现的美化现象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徐雪英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3,26(1):51-55,59
地名是人们赋予特定自然地理实体和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宁波地名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宁波城市凝固的自传。不但反映宁波古代历史事实及社会经济情况,而且也是宁波人民生存环境的见证,是记录传承宁波乡土文化的桥梁。研究宁波地名,对正确解读古代宁波有着意想不到的帮助和乐趣。 相似文献
10.
三峡留下了丰富的三国时代的军事地名,三峡的军事地名主要是当时战争历史的真实记载,但也是人们尊蜀汉为正统人为选择的结果。这里地名主要是蜀汉刘关张、诸葛亮、赵云地名,另外北方曹操和南方吕蒙陆逊也留下了地名。其中蜀汉地名占了绝大多数,体现了人们对蜀汉三国人物所代表的精神的推崇。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沿海的地理、历史、对海岛的认知、生产方式及生活习俗等诸元素是海岛地名文化的根源。中国人以大陆为主要生存根基,海岛只是陆地的延续,在海里捕鱼晒盐,贸易赚钱。在历史上,利用海洋是以民间为主,而不是政府管理主导。明清两朝500多年政府实行了海禁政策,导致中国大多数海岛荒芜,旧名被遗忘,新旧名不延续。中国岛名以具有陆地特征的山为主要通名。中国沿海的祈愿地名表现出不熟悉海洋的统治者对海洋的恐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覃正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32(4):14-17
围绕"鬱林"古地名的由来,对历史上一些类书中有关记述进行比较深入剖析,并从历史发展、地理形势和民族语言诸方面加以综合论述,证明古地名"鬱林"为壮族少数民族先民所命名的江河地名。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内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地名识别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的中文地名识别方法.该方法借助文本工程通用框架GATE,引入构建的地名本体,识别文本中中国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地名,使之与地球表面具体的地理位置相对应,进而赋予它们地理坐标和地理语义.重点讨论地名本体的构建、地理解析及地理编码过程中geo/non-geo,geo... 相似文献
14.
从重庆地名看当地的森林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名角度入手,介绍了地名与森林的关系,通过对重庆森林地名和动物地名空间分布的比较分析,从中挖掘出地名反映的当地森林的变迁情况,对其变迁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从地名产生的机理出发,认为森林地名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而产生的,是一种社会现象,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森林及动物地名比例大小与当地森林多少不一定成正比. 相似文献
15.
16.
韦红萍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4,(3):104-108
中越两国地名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越南地名研究主要还是受中国地名研究的影响,两者有各自偏重的领域。中越两国山水相连,在地名研究领域有许多可合作的地方,尤其是对两国相邻地区地名的合作研究,将会有利于两国地名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陆淼焱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0,(5):108-112
西林地名记录了历史,记录了居住的族群,体现了各民族的心理特征,反映了民风民俗、生活场景,反映了迁徙,体现了稻作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地名是区别人类生活居住的社会环境的符号和标志,具有语言符号的特点。本文通过语言学的视角,在收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分析合肥地名的语音特征和词汇特征,描述合肥地名的音节特点、平仄现象和谐音演变及词汇结构特征、词性(语素性)特征,以全新的视角整理、发掘合肥地名这一专有词语所特有的音、形、义间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