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江西省丹霞地貌资源赋存丰富,开发的丹霞景区点多,主要分布于赣东和赣南地区,呈明显的空间分形特征.该文运用分形理论,测算赣东、赣南丹霞景区点系统的关联维数分别为0.843 8和1.115 7,表明系统内景区点分布集中,屏蔽现象明显.测算了上述两区域的聚集维数,结果显示系统中的旅游中心地吸附半径不大,并出现双分形或多分形的特征,系统将向多旅游中心发展.然后,进行了优化整合研究,提出了整合地方文化、培育新的旅游中心地和构建旅游网络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运用分形理论对合肥市旅游景区系统的研究显示:合肥旅游景区系统空间呈内紧外松的格局,由中心城区向外围景区的密度衰减性在增强,是比较标准的有限扩散集团凝聚.景区系统空间具有多分形特征,自组织优化功能较弱.合肥市旅游景区系统优化应着力于三点:完善"两核心、四组团"的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加强交通体系建设,深化旅游产品规划建设,积极引导旅游流空间流动.  相似文献   

3.
借助一定的旅游经济关联模型,研究了四川省各省辖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和方向,并将旅游关联分为两种类型,即强关联区和一般关联区.以关联区为样本分析其内部旅游景区(点)系统的空间分形结构,结果表明,地区间的旅游关联强度与景区(点)系统的分形发育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一般而言,强关联区旅游景区(点)系统的容量维和信息维数值偏小,表明旅游景区(点)数量在各地区间的分布变差相对较小;一般关联区旅游景区(点)系统的容量维和信息维数值偏大,说明旅游景区(点)数量在各地区间的分布变差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4.
在调研的基础上,梳理了上海市旅游景区(点)的类型及其区域分布,分析了上海市旅游景区(点)客流时空分布的总量特征、区域特征和主要类型旅游景区(点)的客流时空分布特征,认为沪外游客旅游景区(点)到访率低、休闲游憩中心逐渐向市郊转移、旅游景区(点)供需存在矛盾、旅游地生命周期作用和竞争加剧是形成其特征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上海市旅游景区(点)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湖北省699个高等级文化旅游资源点为研究对象,借助GIS空间分析、网格维数模型 和地理探测器探讨了湖北省高等级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地理环境特征,以期为湖北省 高等级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湖北省高等级文化旅游资源空 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2)湖北省高等级文化旅游资源分形特征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且分形结 构较为复杂;(3)总体呈现“一带单核多中心”的分布格局,空间分布呈现组团状和带状分布的特 征;(4)所在地区经济体量与高等级文化旅游资源密度的相关性最强,“就低”“趋水”“近路”是湖北 省高等级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地理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6.
微博营销——数字时代旅游景区(点)营销的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数字时代,微博营销的优势使其快速成为网络营销的重要形式。将微博营销引入旅游景区(点)营销中,分析旅游微博营销的发展现状,提出旅游景区(点)微博营销的主要原则和实现途径。在旅游景区(点)开展微博营销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具有重要的营销价值。  相似文献   

7.
安栋 《山西科技》2012,(3):18-20,22
在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的同时,往往要制定景区(点)的管理模式规划,盲目照搬照抄其他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不仅会造成管理秩序的混乱,同时对资源本身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在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建立适应其特点的管理模式,对于景区(点)的开发及其今后的发展运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情况间接反映区域旅游业布局和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本文从山西省4A(含5A)级旅游景区入手,采用旅游地理学的近邻点指数法研究山西省4A(含5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得出的结论为局部聚集、整体离散通过对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扩散演化予以简单分析,提出了在空间扩散中应注意发挥积极近邻效应作用,避免恶性竞争,开发非替代性旅游资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魏禹尧 《科技信息》2010,(17):111-111
本文从体验旅游的相关理论出发,结合阳朔世外桃源景区体验(式)旅游开发现状,并通过笔者实地考察,阐述了世外桃源景区体验(式)旅游开发面临的机遇。根据景区已有的高品质旅游资源,提出了景区体验(式)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旅游景区VMIS理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旅游景区绿化管理信息系统(VMIS)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意义,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计算机技术在绿化管理中的重要性。针对旅游景区绿色资源的特点,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信息技术设计和开发了VMIS。该系统突破了传统绿化管理的狭义管理模式,综合管理旅游景区内树木、花卉、草坪、路灯等构成要素,从规划、建设到维护实现智能决策,使旅游景区绿化管理走上数字化道路,为“数字景区”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来临,居民旅游出行模式与旅游空间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推动“交通模式—旅游结构”的互动发展变得日益重要.通过研究青海省106个A级景点和43个自驾车营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交通可达性,分析县域等时圈内自驾车营地与A级景点的协调程度,划分不同等级协调性区域,进而采用空间关联方法来分析青海省旅游空间格局.研究表明:①青海省旅游空间结构以西宁市为核心集聚分布,景点和营地分布空间格局演变的方向逐渐向南部和西部发展,沿交通网高核密度区形成旅游廊道,全省A级景点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为2.47 h,自驾车营地平均可达性时间为3.35 h;②自驾车营地与A级景点的耦合协调性与可达性程度呈现区域一致性,中低可达性区域的耦合协调性较低;③自驾车营地和A级景点可达性呈较强空间集聚格局,冷热点区以西宁市区为兔形之首呈现中心—外围结构,由核心热点区逐渐过度到外围冷点区,推进自驾车营地建设向南部和西部通道扩散.为了增强全域自驾旅游可达性,提升青海省旅游空间结构的协调程度,应注重中低可达性区域自驾车营地分期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形理论,测算河南省2000-2008年入境旅游流等级规模的zipf维数和huasdorff维数.结果表明,入境旅游流规模的等级分布具有极核群式结构特征;游客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基础设施优越的郑州、开封、洛阳等城市;入境旅游流规模的分形出现中间层次的弱缺,存在旅游流规模等级结构的断层;入境旅游流差异有逐渐减小的趋势.最后分析认为旅游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旅游市场营销、城市职能定位等是影响河南省入境旅游流规模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长三角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形成了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长三角生态保护格局构建和区域绿色一体化发展中担任重要角色。定量分析长三角风景名胜区的分布与可达性特征,构建区域尺度下的风景区空间分布和可达性的研究框架,整体分析长三角区域风景区体系的空间结构,有助于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方法】 以长三角地区123处风景名胜区为对象,在综合考虑多种服务半径及风景区级别与类型属性的前提下,利用ArcGIS平台和数学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布与可达性。【结果】 ①长三角风景名胜区整体上具有“南密北疏、一片多点式”、随机趋向于离散的分布特征。②长三角风景名胜区可达性分布差异化显著,3种搜索半径下呈现不同程度的空间极化现象,可达性等级随半径阈值增加整体呈提升趋势;3种搜索半径下县域可达性聚集程度均较高,热点区主要分布在黄山、宣城、丽水、杭州、金华、苏州、无锡等地,冷点区出现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③不同等级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可达性优于省级风景名胜区;不同类型中,独立型风景名胜区可达性优于城景结合型风景名胜区。④可达性受不同客观因素影响,相关程度从强到弱依次为:风景名胜区分布密度>人口分布>路网密度。【结论】 长三角地区风景名胜区分布与可达性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本研究可为长三角风景名胜区资源整合梳理、系统化管理以及区域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抖音粉丝量数据,运用空间分类、核密度、最邻近指数等研究方法,对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 从空间分异看,各省、市的旅游经济发育水平存在差异,其中上海、湖南、湖北等地的景区网络化水平较高,而四川、安徽等地较低.同时,从格局分布看,较高及高关注度景区在江浙沪一带呈集聚分布,在四川成都呈孤立分布,中低关注度景区分布范围广,但整体上东密西疏.2) 从空间集聚看,整体呈现出“双核引领,多点驱动”的结构特征.3) 从空间结构看,中高关注度景区在空间上呈均匀型分布,低、较低关注度景区呈集聚型分布.从集中程度来看,上海、江西、贵州的集中水平较高,而安徽、四川、重庆、湖南等地较低.4) 从虚实差异来看,景区网络关注度虽然打开了市场,但由于发展差距过大,导致整体发育水平并不高.5) 从各因子的影响力度来看,宣传力度以及实体建设水平对地区网络旅游经济的解释程度较高,经济支撑力、网络化水平次之,交通条件及服务水平的解释力较小.  相似文献   

15.
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对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区域旅游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协同论和点-轴系统为理论依据,以统筹区域旅游协调发展为思路,在分析陇南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陇南市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引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对上海乡村旅游景区(点)的空间分布进行测算.计算结果表明:上海乡村旅游景区(点)的最邻近指数为0.656,其空间分布呈凝聚型.其地理集中指数为87.200,这表明其空间分布是相对集聚的,并与最邻近指数的结果相映证.上海市乡村旅游景区(点)的基尼系数为0.9647,C=0.0353,这亦说明其空间分布是相对集中的,空间上表现为不均衡.且根据洛伦兹曲线,可看出,上海市乡村旅游景区(点)在空间上表现为非均衡集中分布的特征.笔者试着从相关区域内的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农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常住人口密度和土地面积等因素来探讨对其空间分布结构的影响,并提出更合理的布局方案,以期促进上海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西安市43个A级景区信息数据收集,运用SPSS数据统计以及ARCGIS地统计方法,以文化景区空间结构相似性及地理集中指数作为景区空间结构区划的指标,研究发现,西安市A级景区数量以及地理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综合分析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文化旅游空间功能的高度聚合性,旅游区划的综合性、整体性、区内文化相似性的原则,将西安市城市旅游文化空间总体布局为:市内历史文化旅游区,临潼秦皇秘境文化旅游区,终南山户外文化旅游区.  相似文献   

18.
钟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钟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发展与它所依托的南京市息息相关.分析表明,钟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即 是其旅游资源容量,约为1936万人次/年.而目前钟山风景名胜区的游客量仅为环境容量的32.3%,表明整个风 景名胜区还有较大的旅游容量潜力,但时空分布不均.中山陵景区已近饱和,明孝陵、灵谷寺、玄武湖等主要景 区尚有较大旅游发展空间.应通过开发新景点、价格杠杆和管理手段、及时发布客流信息等调控措施来调节客流 的时空分布,使之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9.
提要:民族旅游开发会对传统聚落景观产生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以一个典型民族旅游地——桂林市龙胜县龙脊景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民族旅游开发后景区内传统聚落在聚落形态、经济活动、文化认同、社会秩序等四个细分景观空间上的嬗变现象,为民族旅游业发展进行政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