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墨脱县地处于肥沃的河谷地带,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四季常青,被誉为"青藏高原上的江南。"居住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的少数民族门巴族,因人杰地灵的地理环境、钟灵毓秀的文化风俗和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文化,突出体现在门巴族的丧葬礼仪和丧葬文化上,以火葬、水葬、土葬、复合葬、树葬、遗葬、塔葬等多种葬式并存为特色。但最广泛使用的土葬、水葬、火葬以及复合葬四种葬式,并在独特的宗教观影响下,发展出了独特的丧葬观,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丧葬文化。  相似文献   

2.
浅论中国丧葬民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丧葬民俗的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葬俗,以土葬为主。土葬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已经出现。 (一) 土葬的形式 最早的土葬多为地表葬,即在地面上放置死者,上面覆盖以土石。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大石墓或石棚,指在地表以大石块建筑墓室,也属于地表葬。除地表葬以外,常见的土葬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竖穴墓,指自地面向下掘土为墓穴,棺木下葬后,垒土为坟(也有不垒坟的)。竖穴墓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一直流行。比较讲究的竖穴墓,在墓室四周构置木椁或砌上砖石,称作“木椁墓”和“砖室墓”。木椁墓始于商代,战国、西汉时流行,汉代以后少见。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即  相似文献   

3.
罗平布依族丧葬歌谣具有特定的文化价值。丧葬歌谣中的祖先起源故事反映的是原始群居时代布依族先民的生活情形,丧葬歌也反映出布依族的民族发展史和与汉民族的交往情形;丧葬歌反映出布依族的宗教观:凶兆、禁忌意识和魂灵观;丧葬歌记录了布依族的丧葬礼仪和习俗;丧葬歌还体现了布依族尊老爱幼、礼让团结、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4.
清代之前丽江纳西族地区以火葬为主,进入清代后土葬开始传播,经历了前期的提倡、中期的推行及后期的普及3个阶段.政治经济变革、教育发展、官方倡导、外来移民是这一葬俗变革的重要因素.在推行土葬过程中,至清代后期丽江坝子及周边地区土葬已经普及,而对居住在偏远山区的居民影响有限,显示出区域间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5.
民族问题往往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丧葬文化作为民族风俗习惯问题,它是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宗教问题有着密切关系。普洱地区少数民族丧葬文化中,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较为突出,小乘佛教对傣族、布朗族丧葬习俗的影响较为明显,伊斯兰教只对回族丧葬习俗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南涧县乐秋乡苗寨的丧葬仪礼较完整地保留了苗族丧葬习俗的原初风貌,具备个案研究的典型性。在对数次田野调查资料进行比对、抽离等技术处理之后,归纳出乐秋乡苗寨丧葬仪式的11个主要环节。以此为基点,进一步对乐秋乡苗寨丧葬习俗进行深描、阐释。以期通过对地方性知识的解读,揭示出苗族丧葬习俗中蕴含的生命图式、社会功能与多元信仰。  相似文献   

7.
丧葬文化总是与一定群体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宗教道德观念相联系的.秦汉以后,三峡地区多次汉族移民,因此,汉族文化与三峡地区文化相互融合,并影响到三峡土著的丧葬文化,与汉族文化一起,汇聚成独具特色的三峡地域丧葬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盖昭华 《世界博览》2012,(13):72-72
正在欧洲,并不是只有伟人才曝光自己的棺材,只要是当地较有名气的贵族或神父,都有可能将石棺陈列在外面。把祖先的尸骨堂而皇之地陈列在外,甚至做成装饰,这在中国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不过,欧洲人的思维显然和我们不一样。OSSUARY(骷髅墓室),即存放尸骨的房子或教堂在欧洲有很多,我在欧洲游历途中就看到过七八个。公元1200年以前的欧洲人,按犹太教风俗,人死后一般会把尸体陈放到地下墓室直到腐烂。随后把尸体的骨骼洗干净,再把它陈列到墓室里面。这种原始的丧葬方式在欧洲盛行土葬以后逐渐消失了。  相似文献   

9.
风水与赣南客家人的民俗活动息息相关,在赣南客家传统社会的丧葬习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赣南作为风水两大流派之一的江西形势派的发祥地,风水在此地区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同时赣南客家地区的丧葬习俗保留比较完整,也颇有特色。本文以地方文献考证和田野调查的方法,从介绍赣南风水的概况入手,进而分析风水观念下的赣南客家丧葬习俗,并就民众在丧葬习俗中笃信风水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赣南客家风水与丧葬习俗之间关系有个较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鲁甸县拖姑村丧葬活动为研究对象,试图应用"通过仪式"理论,阐述回族丧葬仪式文化,挖掘回族丧葬仪式内在的结构模式,探析回族丧葬仪式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汉代的丧葬艺术最初表现为西汉早中期的一些大中型木椁墓中体现某种丧葬观念的帛画与漆画。随着来自汉代社会以及其思想意识等方面的转变,新兴的所谓开通型的室墓逐渐取代了传统密闭型的椁墓。以至于到了东汉以后各种类型的砖室墓、石室墓等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的流行。而正是这种墓葬形制的转变,为汉代的丧葬艺术提供了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所以自从西汉中晚期以后,以壁画墓、画像石墓、画像砖墓为代表的汉代丧葬艺术得以迅速地发展,成为汉代丧葬制度中的一大特色。本文就汉代丧葬艺术进行深入研究,探析其背后的思想背景。  相似文献   

12.
凉山彝族的丧葬习俗在经过先辈们不断演变后一直延续下来,逐渐形成了如今独特而丰富的丧葬文化。小凉山子差拉彝族是凉山彝族的重要分支,当地丧葬习俗复杂,文化内涵丰富,在传承了凉山彝族丧葬习俗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特殊的人文、历史、地理,发展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丧葬习俗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丧葬是中国古代庄严且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礼俗仪式.处于"礼崩乐坏"时代的孔子十分重视丧葬礼俗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些在<论语>中都有所体现.涉及丧葬礼俗的言论显示了圣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愿望,也渗透着儒家礼、仁、孝等核心思想.梳理<论语>所见之丧葬礼俗,研究它与儒家思想的密切关系,对于深入理解文本和孔子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丧葬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人类学家研究的热点。文章利用罗布特.海孜提出的"丧葬礼仪中的灵魂、尸体与死者家庭间的三角关系"分析方法,就拉萨藏族丧葬习俗中不同阶段的仪式的初衷和人们对于这些风俗的理解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论宋代民间丧葬、祭祀礼仪与基层社会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礼制是制度化的伦理,扮演着社会控制的角色。丧葬与祭祀礼是形形色色的礼制规范中最重要的环节,宋代政府规范民间丧葬与祭祀礼仪,明确丧葬礼仪等级规定,以此确立民间精英及大家族的地方权力场域,形成地方社会整合的核心权力,而宋代民间大家族则通过家族墓祭与祠祭礼,团结家族成员,建构族长权力,加强对宗族成员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丧葬活动中包含着丰富的仪式,在诸多仪式的背后潜藏着人类的种种意识。在甘肃陇中地区的丧葬习俗中,丧葬仪式的每一个环节都隐含着当地人的意识。在人类学的视野下,甘肃陇中地区的丧葬仪式中显示了灵魂意识、亲情意识、恐惧意识和狂欢意识。探讨在丧葬活动中的仪式和意识之间的关系,在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给羊子"是普米族世代流传的传统丧葬仪式,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呈现,它不仅是一个族群意识形态的象征,更是一个族群精神重组的纽带,故而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基于云南省怒江兰坪县河西乡的普米族传统聚居区的"给羊子"丧葬习俗的调查,从丧葬中的礼物流动、色彩象征以及《丧葬经》三部分进一步探究了普米族丧葬习俗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西冯封村多年的考察,记述了该村丧葬礼仪15项程序及配合程序所用传统音乐,展示了该村村民的风俗习惯,分析评述了传统音乐与丧葬礼俗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之现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吴越区域文化之内丧葬文化或习俗的独特特征进行概括和研究 ,揭示丧葬文化与区域文化历史背景、自然生态环境、文化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关联 ,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证明文化的区域性存在。  相似文献   

20.
水族古文字与水书是水家独有的文化现象,也是水族区别于其他少数民族的一大特色。依托于《水书·丧葬卷》的水族丧葬文化更是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孝"文化的诸般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