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讨论了从传统文化到传统艺术再到现代形式美的构成法则及其相互关系,并介绍了在设计基础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2.
从中西绘画比较研究中可以发现,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传统文人画是世界绘画领域里较为凸显艺术精神性的两个绘画典型。通过对这两个绘画群体的分析与比较,从艺术思想与艺术创作、画家的人文品质,以及画家个体的心理特质三个方面论证了两者存在着一定的类似性,也证实了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传统文人画在艺术精神层面上的契合与共通。  相似文献   

3.
新文人画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实践形式,既是对传统文人画的继承,又是对传统文人画的扬弃。新文人画在创作题材、表现技法和审美旨趣三个方面展开了对传统文人画的现代性转换。通过对新文人画对传统文人画的现代性转换的认识,可以加深我们对新文人画的理解与体认。 中文关键词 中文摘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文人画主要有"以形写神"而注重"神似";讲求"笔墨"及其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综合艺术."以形写神"而注重"神似"的造型观,也是使文人画的笔墨情趣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前提.文人画的笔墨和形式风格是不得不变而且已经在变了.文人画对待中国传统绘画的其他画种特别是民间美术的态度,也是应该予以批判的.目前已经有些同志在研究中西造型艺术的异同,这对于总结中国画的历史传统和发展现代的新的中国画,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中西社会结构的对比,尤以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最为经典。但它们只提供了中西对比的一横切面,极易忽略中西社会结构各自变迁发展的脉络。就西方而言,社会结构经历了从整体主义城邦到村落家族共同体,再到现代法治社会的变迁;就中国而言,则经历了从传统部落礼乐时代到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再到以平等原则重塑的差序格局的变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吴历是清初学兼中西的一位文人画家,信仰天主教接触许多西画后,他不学、不模仿、也不贬低西画技法,让东西方绘画技法在中国各行其道;但他在文人画题画诗和画跋中融入了涉及天学思想与修行、传道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吴历是清初学兼中西的一位文人画家,信仰天主教接触许多西画后,他不学、不模仿、也不贬低西画技法,让东西方绘画技法在中国各行其道;但他在文人画题画诗和画跋中融入了涉及天学思想与修行、传道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从传统节日的定义及其意义问题出发,通过对比中西传统节日和中西传统文化以凸显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特色,再通过对我国八大传统节日的起源进行追本溯源来努力挖掘每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本着最大限度展现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初衷来审视以上八大传统节日的现有英译,并对那些不能展现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节日英译作出必要改进。  相似文献   

9.
八大山人的绘画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精髓,同时又挣脱了传统的束缚,打通了笔墨传承与个性觉醒之间的屏障,具有突出的"反现实主义"特征:一是以浪漫主义、魏晋风度等传统精神释义"反现实主义",二是"无法之法立于一画"。八大山人创造了一种在抽象画领域才出现的纯粹的观念感,画面形式却又恰到好处的在文人画范畴之内。这种矛盾性,为八大山人的艺术带来了更深刻的蕴涵、更多样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0.
黄宾虹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大画家。他在山水画上的成就,一方面“结束了山水画坛上衰微萎靡的旧状态,开始了雄浑苍莽,大气磅键的新时代,使濒临灭息的中国山水画获得了新生”①,另一方面,他又将传统文人画的价值取向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层面,“将笔墨从技法提升到精神层面,在传统文人画自律性轨道上顺畅而又自然地暗合与接近了某些西方现代派艺术观念”。o作为典型的传统派画家,他在长达八十多年的艺术探索中,通过对传统的继承发展,显示出“借古开今的传统派画家显然具有的更为雄强的优势和无可争议的实绩”。③他那浓郁的传统特…  相似文献   

11.
"清"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它对中国文人绘画的创作及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清"美的推崇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一种普遍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艺术中舞蹈、诗词、书法和绘画同属于一种文化思维系统,各有其韵律美的规律,且彼此之间有许多共性,在艺术表现元素里所表现出异质同构的韵律之美,与中国画相互影响和融合,从而产生诗书画结合的艺术形式。"气韵"在中国画发展中受到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舞蹈、书法、诗词韵律美的深刻影响,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情趣与韵律美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色彩美学内涵深刻,在历史发展中曾有诸多影响,成就巨大,启示着今天。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传统文人画的情怀融入当代艺术创作是本文探询的课题.作者提出借鉴中国传统五行色的色彩构成让新时代的艺术创作流露出新文人画的古拙真的古典情怀。  相似文献   

14.
文人画之所以崇尚笔简形具的逸品,是因为文人画家绘画的目的不是为了再现物象,而是为了在绘画中寄寓、消解心中由怀才不遇所激发出的郁勃不平之气,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文人画家这一寄兴寓意的创作心理机制赋予了文人画逸品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园林基本上是感性的、写意的,强调自然、野趣、情感、想象,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而西方园林则基本上是理性的、写实的,强调人工、图形、秩序、规律,以一种天生的对理性思考的崇尚而把园林也纳入到明晰、精确、严谨的科学范畴。分析比较中西园林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思想,对传统造园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人画的诞生早于西方现代绘画千余年,虽与欧洲各国的社会、历史及文化背景迥异,但在反抗传统观念、否定绘画技艺和强调“表现自我”诸方面却呈现出与之相通的共同特点。在粗略的比较中,中国文人画自身的特殊性及民族性闪烁着夺目的艺术光辉。  相似文献   

17.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画创作的基本理论,同时也确立了花鸟画写生的基本方法,在坚持传统写生"目识心记"前提下借鉴西画实地对写的特点与方法,有助于提高花鸟画的品质与画家的创作能力,在写生中坚持以情入画,用心作画,方可感受到艺术创作的成就与快乐。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造物的意境即"道以器载"。中国传统造物艺术通过形态语言传达出一定的趣味和境界,体现出一种审美愉悦和审美功能。从中国传统家具角度论证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与传统家具这一物态化产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晚唐五代起.禅宗在中国思想史上发挥了巨大的影响,文人画和禅宗平行发展,互相交流,文人画会不断从禅宗那里受到感染。禅宗渗入到文人画中来,使中国绘画更多地赋予了想象的成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水墨表现能力。但它也真实反映了一些文人士大夫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所持的逃避、颓唐、虚伪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元四家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融合笔墨的写意精神,通过对物象描绘表达画家的主观心绪,忽略物象的形似而重神似,逐渐形成了尚逸、尚意的山水画风。文人画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追求“脱俗”和“自娱”的美学思想体现了文人画家之“隐”与山水画之“逸”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