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越南风俗志     
越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国家。现在在越南的二千五百万人口中,除了占全国人口87%的京族(越南族)以外,还有六十多种少数民族。越南少数民族的总人口约有三百多万,分布在占全国总面积60%的地面上。他们大多数散居或和京族杂居在溪流交错的南方、北方的高原、山地和边疆地区。越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大多数是来自中国。例如土(僮)族、侬族、艾族、(亻孟)族、僈族、苗族、儸儸族、汕趾族等由中国南方迁入越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三世纪起,越南和中国在文化艺术等方面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越南各族人  相似文献   

2.
我国壮族与东南亚国家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等5国的20个民族有亲缘关系,其中与越南的岱族、侬族、拉基族、布标族、山斋族关系尤为密切,从历史记载、语言、家谱、传说以及现在的通婚状况都可说明他们的兄弟情义。由于中国和越南民族识别的标准和方法不同,族称不同,有些人不了解他们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侬族来自广西的壮族地区。壮族与侬族的文化在诸多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但是,壮族的汉化在进行,而由于受国境划分,中国王朝和汉族的影响没有直接波及侬族,因此侬族保留了更古老的习俗。尽管受国境划分,但两者间往来还持续着。虽然民族政策渗透而人们受国家的制约,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未必意识到国家,他们的生活圈很容易超越带有政治色彩的国境线。这种在人的生活世界中产生的国境的意义的问题,今后有进一步思考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壮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人口数仅次于汉民族的南方民族。与之同源异流的壮侗语诸民族如傣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黎族等也居于中国南方珠江流域以及云贵高原东部、海南岛等广阔的区域里,除此之外,中国大陆境外的东南亚国家中,如越南的侬族和岱族、老挝的老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和印度阿萨姆邦的阿含族等,这些民族历史上都与壮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学者们喻为"同根生的民  相似文献   

5.
中国壮语和越南岱侬语中存在着一大批语音语义相同或相近的熟语,从中我们可以透视到壮族与岱侬族共有的民族文化特色以及久远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韵味"与"幽玄"分别是中国和日本核心的美学范畴和审美理想。由于文化渊源和社会背景不尽相同,这两个范畴在形成发展、美学特征和审美原则等方面存在差异。然而二者在共同的审美追求和审美的共同理想上却有着诸多的相同及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7.
中越两国都是喜欢数字的民族。越南古代曾经使用汉字作为记载工具,因此越南人对数字的认知与数字运用都与中国人比较相近。文章重点探讨中国和越南文化中对于数字"一"的异同观念。  相似文献   

8.
中国、越南的壮族、布依族、侬岱族等台语支民族广泛使用经汉字改造的记录本民族语言的方块字,经研究,这一文字系统有一定的区域性,麽公是此类文献的主要著作者,而麽公起先主要是为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服务,与土司政权关系密切,主操祭祀活动,后来也逐步服务于普通百姓。  相似文献   

9.
朝鲜族女性的跨国婚姻以语言相通、种族同源的韩国男性为主,文化认同在这种婚姻中起了重要作用。但中国的朝鲜族文化与韩国文化间的差异,也使这些外嫁韩国的女性在异域的生活遭遇诸多挫折与困难。  相似文献   

10.
先秦及秦汉时期,中原华夏人群对西南和西南社会的认识了解,是伴随着华夏认同与华夷边界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形塑的,巴、蜀不同族源故事的讲述即其明例。从土著族源的"淡化"、"失忆"到"华夏共祖"及共祖祖先们在巴蜀地区遗迹、"记忆"的重新发现,巴蜀在血缘、空间、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认同上被逐渐吸入华夏。华夏西南边缘从最初的巴、蜀进一步移到后来的"西南夷"地区,反映随着华夏政治力量扩张,"新边缘"不断地调适,最终在经济和文化上不同程度地加入了华夏群体。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文化中有许多各自特有的词和形象,"龙"和dragon即是一例。中国"龙"常被翻译成英文的"dragon",然而中国的"龙"和英文的"dragon"是很不相同的。从中西方龙的起源、形象特征、龙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分析中英文中"龙"的差异,可知中国"龙"不能等同于"dragon"。作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中外文化意象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彝族在历史上由中国迁徙进入越南后并不称为彝族。而称倮倮族和濮拉族。文章依据有关资料,对越南彝族的人口分布、迁徙历史、文化特征等进行初步阐述,以就教于有关彝学研究之方家。  相似文献   

13.
<正>1950年1月18日,中国和越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是第一个承认越南的国家,越南也是与新中国最早建交的国家之一。60年来,在两国几代领导人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越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取得丰硕成果。过去60年,是中越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的60年。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传统友谊源远流长。毛泽东主席和胡志明主席等两国老一辈领导人是中越友好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两国人  相似文献   

14.
侬智高反宋失败后,朝廷下令诛灭侬族和屠杀广西人民,迫使大批壮族跟随侬智高逃入大理国,邕州又派员到大理国勾结购智高,大理王为了沟通宋朝而查处侬氏,侬智高才率领侬氏族人逃到老挝和泰国。由于逃难的壮族杂居于异族异国之中,其后裔就异化为异族异国之民。至今他们仍视侬智高为带领始祖逃难的英雄来崇敬。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治建设和发展中,很注重移植西方的法律,有些移植过来的法律却出现了"水土不服",其实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中有许多同现代法治的理念相对或相通的地方,中国的法律要得到长足的进步,必须根植于本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并根据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6.
世界各民族给相同的数字赋予了不同文化含义,体现了其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本文从神话传说和宗教观念方面来揭示数字"三"所代表的文化含义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知识,探讨了远古神话中有关于数字"三"的内容,另外也从现代宗教的角度分析了数字"三"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内容,分别叙述了佛教、道教、基督教以及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三"所蕴含的宗教思想,从而揭示出不同文化形式中数字内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法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等分别在越南历史上的不同阶段对越南文化发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越南文化因此而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在越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越南民族表现出了极强的交融性,这种交融性体现在越南民族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蓄和融合同化,同时也体现在越南民族在文化上的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越南"山连山,江连江",不仅有着"龙的传人"、"龙子仙孙"的相似传说,而且越南的历史与中国紧密相关,文化、制度与中国相通、相近,连"越南"这个国名也是由中国的嘉庆皇帝确定的,近代更有过共同抗击列强侵略的战斗友谊……可是,今天在越南不少人已经不清楚这些事实了,却把防范"北方敌人"作为国民教育的内容,近来更是有少数人打出了"中国邻居:躯体大,心眼坏"的标语.那么,真实的中越关系是什么?笔者先从一个美丽的传说讲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吧.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推进中国非遗音乐文化对外传播,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国非遗音乐文化、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实现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民心相通,应坚持和弘扬非遗音乐文化的民族性、精选非遗音乐文化对外传播内容、拓展非遗音乐文化对外传播途径、构建非遗音乐文化对外交流机制,让海外受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在助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的同时提升我国非遗音乐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娅当和邦"一直以来都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在壮族侬人的生活舞台上长演不衰。面对它的存在有人质疑、有人崇拜、有人好奇、有人不以为然。到底它具有何种神奇功效,能让壮族侬人祖辈信仰,文章从音乐学五声调式、中医按摩学、中医药理学、心理疏导学等方面揭开"娅当和邦"的神秘面纱,解析其祛病的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