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山地区开发历史,为文山地方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元明清三代是文山地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文山地区的社会经济较以前有了一个飞跃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山地区应对三七技艺文化和三七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性保护、开发、利用,借以凸显三七文化的地域性特色和比较资源优势。同时,应将三七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组、提纯三七文化元素,将其包装、打造成为文山地区的地域性文化“名片”,使其能在文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3.
桂东北地区是广西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自秦朝统一岭南以来,这一地区就得到了不断的开发。明清时期,这一地区的开发更为全面,经济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这一时期桂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为当地的开发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认为少数民族为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4.
集市贸易的兴起及发展推动着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民国时期,文山地区各县、乡镇集市发展基本定型,各街市定期集贸,既方便了民间互通有无,又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文山地区早期从事商业贸易活动的主要是汉族移民,汉族聚居区逐渐成为集市和后来县、乡镇所在地,成为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商业贸易的发展将农民卷进了商品经济的轨道,促进了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对越贸易更促进了文山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系统翔实的资料,记载抗日战争时期文山地区的军事活动及作战情况,希望国人特别是家乡人了解和记住这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6.
集市贸易的兴起及发展推动着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民国时期,文山地区各县、乡镇集市发展基本定型,各街市定期集贸,既方便了民间互通有无,又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文山地区早期从事商业贸易活动的主要是汉族移民,汉族聚居区逐渐成为集市和后来县、乡镇所在地,成为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商业贸易的发展将农民卷进了商品经济的轨道,促进了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对越贸易更促进了文山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山作为一个独立的地市级行政区,是近代以来的事情。在古代历史上,文山地区的建制沿革变化甚大。由于文献资料的匮乏,后入至今对此缺少一个比较全面和准确的说法,而这却是研究文山历史不能回避的问题。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结合近年来对于文山地方史研究过程中的一些认识,本文对此问题做一个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清代至民国时期,文山地区的苗、瑶族长期居处山区、半山区,过着刀耕火种、狩猎、采集相结合的游耕农业经济生活。探讨这一时期文山地区苗、瑶族农业经济生活状况,并分析其形成特点。  相似文献   

9.
清代至民国时期,文山地区的苗、瑶族长期居处山区、半山区,过着刀耕火种、狩猎、采集相结合的游耕农业经济生活。探讨这一时期文山地区苗、瑶族农业经济生活状况,并分析其形成特点。  相似文献   

10.
汉族不是文山地区的土著民族。清初改土归流前有少量移入,但相当一部分被当地少数民族同化。改土归流后,内地汉族移民大规模迁入文山地区,与各民族一起,共同开发文山。在与各民族的共同交流中,汉族移民传播了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经验和先进文化,促进了文山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巩固边疆民族地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今文山州为核心的滇东南边疆早在汉武帝经营西南夷时即被纳入西汉帝国辖治。南朝后中央政府在云南地区的统治强弱不定,唐宋时滇东南则处于南诏大理与唐宋政权的缓冲地带。元代虽高度统一,而在边远的滇东南,仍是土官管辖之下,未有建制府州县的设置。直到明洪武十五年今文山北部始有广南府的设立,不过外地流官很少有到实地履任的。清康雍之际,大规模改土归流,设立开化府,加强了政治上的统治,文山地区进入了较快发展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主导、移民的大规模进入、对交通的重视等成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点—轴系统"理论对区域经济开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高速公路经济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中枢。文章在分析"平—罗"高速公路经济带空间结构及文山州内交通物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以"点—轴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平—罗"高速公路经济带空间结构,确定区域经济新增长极,论证"平—罗"高速公路成为区域增长轴的可能,并重点利用增长轴将以"点"为中心的"面"即各级区域经济系统空间网络化,构建"点"、"轴"、"面"相结合的文山州"通道经济"体系,从而优化"平—罗"高速公路经济带空间结构,实现文山州"通道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云南文山地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祖国的南疆大门,历史上,文山的交通十分落后。为弥补陆地交通的不足和适应战争的需要,在民国时期,文山、广南、富宁、马关、砚山、丘北、麻栗坡七县或修过飞机场、飞机跑道,或有飞机降落,但多数飞机场在修建过程中半途而废,仅有文山、广南机场勉强能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先后在文山州砚山县平远镇、盘龙镇修建了现代军用和民用机场,实现了文山地区交通史上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文山壮族土支系的原始宗教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祖先崇拜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根深蒂固。文山壮族土支系早期的祖先崇拜,是维系家族、氏族的强大力量,而今又作追念祖先艰苦创业、弘扬传统优良道德的家教材料来约束子孙和教育后人。  相似文献   

15.
文山壮锦图案至今仍然保持着自身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文山壮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村寨依山傍水,民风古朴自然厚重。作为文山壮族民间工艺美术的壮锦图案是最具代表性的多姿多彩的工艺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在当今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渐突出。文章从梳理文山学院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存在的诸如师资力量不足、没有配套的课件并且课件不统一等现状,提出了加强教师自身建设,改革课程内容,建设校园网络课程、推荐专业网站及专业论坛,改变评价方式等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7.
苗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产品中的植入主要以图案元素为主,随着苗族风情与现代工艺产品之间融合性的加深,对传统图案元素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在当前工艺产品的设计中就更加重要。文章以陶艺产品为立足点,对文山苗族传统图案融入陶艺产品,尤其是在茶具设计中传统图案的凸显等方面进行重点解析,以此作为民族文化与现代化产品相结合并取得未来性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高校公共任意选修课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充分发挥公共任意选修课在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文章结合文山学院的实际情况,调查并分析了公共任意选修课的设置、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公共任意选修课质量作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清代至民国时期,文山境内是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发展极其缓慢。农民为求生存,在农业之外仍需从事某种手工副业。手工业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单位,未形成规模化生产,发展缓慢。文山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虽在明代就有开采,但直到民国时期仍然是人力开采,开采手段落后、原始,产量小,未能有力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