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选择总磷、化学需氧量、透明度、总氮和生物量作为评价水质富氧氧化的指标,利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对我国青海湖、武汉东湖、杭州西湖、安徽巢湖和云南滇池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个湖泊水质富营养化程度的排序为杭州西湖〉武汉东湖〉安徽巢湖〉云南滇池〉青海湖,水质富营养化问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多重比较表明,青海湖与云南滇池,武汉东湖与杭州西湖、安徽巢湖,安徽巢湖与云南滇池两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湖泊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为不同地区治理水质富营养化问题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两汉时期是云南地区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时,早期松散的部落制被集权化的郡县制所取代,云南地区得以初步整合,滇池地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赢得了早期云南行政中心的地位。滇池地区行政中心的确立同时又对早期云南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以及边疆的开拓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昆明市环滇池旅游区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滇池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云南省未来开发建设的重点旅游风景区之一。本文通过对环滇池地区的旅游资源、市场条件和政策基础的分析,提出今后开发应根据整个环滇池旅游区的功能分区进行布局建设的总体思路,把环滇池地区建成展示云南地方优秀文化的重要窗口,按照与池水环境治理相结合的开发原则,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环境旅游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云南行政中心东移曲靖的原因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时期云南为蜀汉所辖的南中地区,蜀汉政权于225年平定南中之乱后,把统摄南中军事与民政管理机构的"廉降都督府"设置于建宁郡之味县(今曲靖),标志着曲靖地区已取代了滇池地区而成为云南新的行政中心.这一历史转折促进了滇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对爨文化的繁荣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实地考察采集基础上记载了7种(变种)神农架地区野生苹果属(Malus Mill.)植物,即山荆子、湖北海棠、垂丝海棠、陇东海棠及其变种光叶陇东海棠、滇池海棠及其变种川鄂海棠,报道了大面积野生湖北海棠群落和陇东海棠群落,并对神农架地区野生苹果属植物保护与利用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云南的历史长河中,战国到西汉的五百多年内,有过滇国。它是云南境内最早有历史记载的国家。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在滇池区域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青铜器表明,滇国具有极其丰富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不愧为古代云南青铜文化的精华。 滇池区域的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安宁太极山,呈贡天子庙和龙街石碑村,昆明大团山以及滇池附近的澄江、新平、陆良、曲靖、富宁、禄丰、路南等地的考古发掘结果,出土了包括生产工具,兵器、生活用器、乐器、装饰品及人物、动物的各种浮雕和园雕等物,总计将近三千件青铜器。  相似文献   

7.
滇池流域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8年完成的滇池流域森林资源最新调查数据,按照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计算方法,对滇池流域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估算.滇池流域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56.04×108元.a-1,居第1位的是涵养水源的价值,居第2位的是森林保育土壤的价值,二者合计占生态服务总价值的62.40%,从价值角度说明森林对滇池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滇池流域现有森林以云南松林和华山松林为主,二者占流域林分面积的61.1%,元江栲、滇青冈等具有较高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带性森林面积仅占流域林分总面积的10.8%.经培育、改造后,滇池流域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将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滇池流域滇池金线鱼巴及部分土著鱼种的残存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自80年代以来,对滇池流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滇池金线鱼巴及部分土著鱼种残存分布的调查结果. 结果表明,共有10种土著鱼种,滇池金线鱼巴的分布最广,虎纹云南鳅的数量最多,嵩明县白邑乡黑龙潭和青龙潭对土著鱼种的保护最好.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2017,(1)
正在2.5亿年前,地球上曾发生过一次神秘的灾难,导致地球上95%以上的物种灭绝。与这次神秘事件相伴的是,中国西南浅海地区普遍形成了一层厚达数米的树枝状、网状和斑点状岩石——地球上有化石记录的最早古赤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云南滇池每年4~11月都会暴发水华。严重时,藻体在湖面形成厚达数厘米的藻浆,犹如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油漆,当地居民俗称其为"海油"。造成滇池水  相似文献   

10.
 滇池是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滇池湿地公园是极具特色和影响的生态资源。采用影子工程法、替代法、成果参照法等评价方法,评估了滇池湿地公园的生物栖息地功能价值、降污净化价值、旅游休闲价值、科研教育价值、调节空气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物质生产价值、涵养水源价值、保育土壤价值。结果显示,每年滇池北岸西区湿地公园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约为16.44亿元,其中生态栖息地价值最大(为11.97亿元)。  相似文献   

11.
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的苗族主要从贵州等地迁来,至于迁入时间,国内多数学者认为始于唐代并持续到宋、元、明、清,但这种观点并没有任何可靠的依据,因而并不可信。19世纪初以前,涉及滇东南民族情况的各种地方志都没有提到当地有苗族,提到这些地区有苗族的文献都出现在19世纪初以后,调查材料显示的苗族迁入时间也多在19世纪初以后,这些事实说明:苗族迁入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的早期时间当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  相似文献   

12.
元代在实现了空前的政治大一统之后,重视邮驿系统的建设。经过滇川黔相邻地区的重要交通线有效数量多、使用频率较高,其中自中庆(治今昆明)经过贵州东出湖南的“入湖广道”的开通,并成为西南地区联系中原内地的首选国家驿道,是元代西南地区交通事业建设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这一变化,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并对西南边疆地区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钧窑是宋元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制瓷传统,同时也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中疑问较多、争议较大的一个窑口。为此作者主持进行了2001年对禹州神垕镇钧窑遗址的考古发掘。经过严格认真的考古发掘工作和初步的整理,使我们对钧窑的烧造时间、发展阶段和工艺技术等诸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收获颇丰。通过发掘大体可以确认在禹州市神垕镇西南部的古窑场中,钧釉瓷器的生产大体始于北宋末期(12世纪前半叶);经过对刘家门窑址发掘资料的初步整理,可将钧窑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即北宋晚期到金代前期,金代后期到元代初年,元代时期;发掘中清理出一批遗迹;在下白峪窑址发现了中晚唐时期的遗存,清理了一座窑炉,出土了大量瓷片和窑具。  相似文献   

14.
宋末元初文学家俞德邻之籍贯自清乾隆时始有永嘉(今浙江温州)与丹徒(今江苏镇江)之争。二说均未能以确凿之据来佐证自己观点无误,故双方所言不足以服人。钧稽史料可知:俞氏之子曾称其父为永嘉平阳人;与俞氏同时代的友人曾称俞氏为永嘉人;俞氏自己的诗文曾言己非吴郡人。由此可证明俞德邻之籍贯为今温州无疑。  相似文献   

15.
现已知史料没有刘基与高明在出仕之前结交的记载。两人的交往可分为处州时期:至正七年(1347年)到至正八年(1348年);杭州时期:至正八年(1348年)到至正十一年(1351年);温州、台州和庆元时期:至正十一年(1351年)到至正十三(1353年);绍兴时期:至正十四年(1354年)到至正十六年(1356年);退隐以后:至正十八年(1358年)以后。对两人交往的考证表明:对事业生活,刘基受永嘉事功学派的影响,重事功;高明是程朱理学的信奉者,否定事功。对方国珍,刘基主张“宜捕而斩之”;高明的态度则相对温和。对元朝,刘基审时度势,投至朱元璋麾下;而高明选择了为元王朝尽忠尽节。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会泽的发展得益于其丰富的铜矿资源。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对制钱的需求,占滇铜总产量70%以上的会泽铜业因此蓬勃发展。铜产量的递增,人口的聚集,带动了会泽周边地区和铜运沿线商业和市镇的发展,加强了东西部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国家经济格局中具有特殊而且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王英志《袁枚书法作品中的集外诗词九首考释》(《文学遗产》加08年第6期)一文,至少有三首诗著作权误判。《扇面绝句三首》前一首见《瓯香馆集》卷八,题作《题画赠李先生》;后两首见《瓯香馆集》卷二,题为《观潮》,俱为清初“毗陵六逸之冠”恽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唐圭璋编《全金元词》,据清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收录元李孝光词22首,然尚多遗阙疏误。兹略述李孝光《五峰词》流布情况,据山东省图书馆珍藏之明抄本《李五峰集》,对《全金元词·李孝光词》作校补,校订字句,补充词题,并辑录佚词五首,酌加按语。  相似文献   

19.
"五尺道"是秦朝七大工程之一,是古代一条重要交通线路。自古就有"滇黔锁钥"与"入滇门户"、"入滇第一州"之称的沾益,是云南通往内地的"咽喉"。历史上云南与巴蜀、中原的联系都是通过这段古道来完成。因此,五尺道沾益段的开通,对于秦朝及以后历代王朝政权的巩固,中央王朝在边疆的统治地位的加强,郡县制度的确立,西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吸收和传播中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云南和越南就有着密切的往来,至少从汉代起滇越两地就有了较为完善的交通通道,经历唐、宋、元、明、清及近代的发展,形成了以“交州道”(又称“进桑道”)、“步头道”、“邕州道”及近代滇越铁路等为主要的陆上交通线,对两地经济文化的交往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对历史上(古代-近代)的滇越交通发展及基本概况作一个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