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十几年来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的研究情况,阐述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中应用的优越性展望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优势,并阐述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方面的应用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流体技术是一项用于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新技术。文中介绍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的应用,并对该技术进一步在纳米材料的制备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SFE-CO2)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优越性及影响萃取效果的因素,综述了10多年来该技术在中药挥发油、生物碱、黄酮、醌类、皂苷等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并展望了SFE-CO2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重金属离子、去毒灭菌和去除中草药中的农药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压力、温度、提携剂、原料颗粒等因素对超临界萃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提取重庆江津产青花椒挥发油 ,研究了萃取温度的影响 ,用色谱 -质谱联用仪分析了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及百分含量 ,共鉴定出 38个化合物 ,占挥发油总量的 98.81% ,其中花椒挥发油的特征有效成分之———哩哪醇含量高达 5 8.79% ,表明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提取重庆江津产青花椒挥发油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2萃取花椒挥发油及化学组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重庆江津产青花椒挥发油,研究了萃取温度的影响,用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及百分含量,共鉴定出3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81%,其中花椒挥发油的特征有效成分之一-哩哪醇含量高达58.79%,表明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重庆江津产青花椒挥发油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8.
花椒挥发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超临界CO2萃取花椒挥发油的提取分离工艺,重点研究了原料粒度、前处理浸提时间、超临界CO2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体积对萃取率的影响. 应用正交实验优化出;影响超临界CO2萃取的主次因素为萃取温度>CO2体积>压力;最佳工艺参数为;原料粒度以60目(0.28mm)为宜,前处理浸提时间40min,萃取温度55℃,萃取CO2体积为30ml,萃取压力为34.475MPa,得到花椒挥发油的萃取率高达13.20%.  相似文献   

9.
现代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现代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的进展,介绍了超滤膜、超临界流体萃取、分子印迹等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中的最新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波联用超临界 CO2萃取菊三七生物碱,将菊三七粉末用乙醇水溶液浸泡、微波辐照处理后,再用超临界 CO2萃取,对乙醇浓度、浸泡时间和微波辐照时间等实验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得出浸泡液乙醇浓度为90;,浸泡时间为10 h,微波处理时间为2 min 为优化条件,并与单一采用超临界 CO2萃取的试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联用超临界萃取技术用于菊三七生物碱的提取效率优于单一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  相似文献   

11.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橘皮中的挥发油,从中分离得到D-柠檬烯,本文对比提取工艺、条件进行研究.超临界流体提取橘皮中D-柠檬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CO2超临界萃取150 min,萃取压力25 MPa,CO2流量20 L/h,萃取温度46℃.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超临界CO2萃取花椒挥发油的提取分离工艺,重点研究了原料粒度、前处理浸提时间、超临界CO2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体积对萃取率的影响.应用正交实验优化出:影响超临界CO2萃取的主次因素为萃取温度>CO2体积>压力;最佳工艺参数为:原料粒度以60目(0.28mm)为宜,前处理浸提时间40min,萃取温度55℃,萃取CO2体积为30ml,萃取压力为34.475MPa,得到花椒挥发油的萃取率高达13.20%.  相似文献   

13.
对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概述,分述了膜分离技术、酶法提取技术、微波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半仿生提取技术、动态逆流提取技术等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中的最新应用情况并简述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传统的和现代的提取分离方法各有优劣,采用合适的提取分离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提取效率,还可以增加某种化学成分的相对量,为后续处理带来方便,根据大量实验表明现代技术使得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更高效和简便。  相似文献   

14.
对中药有效成分分离纯化的技术进行了综述,概述了膜分离、大孔树脂吸附分离.双水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半仿生提取等新技术的特点,应用范围及研究现状,为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临界CO2技术提取香榧外种皮并分析其化学组分,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分离温度等单因素对提取物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20 min,分离温度35℃.在上述条件下,提取物得率17.5%.通过GC-MS分析含量较多的40个化学组分,共鉴定出38个化学成分,发现香榧外种皮超临界CO2提取物中大多为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考察当归挥发油的不同提取方法.文中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和微波辅助萃取法研究萃取当归挥发油.实验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分离釜Ⅰ解析温度55 ℃、萃取温度45 ℃,提取率约1.9%;微波辅助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无水乙醇为提取溶剂,微波功率800 W、微波辐射时间150 s、液料质量比为4.71: 1,提取率约11.2%.微波辅助萃取法取得当归油的收率高于超临界CO2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萃取当归挥发油收率高,但外观品质较超临界萃取的当归挥发油差.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CO2萃取辣椒红色素工艺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分离和纯化辣椒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为22NPa,萃取温度为40℃,在控制流速为25kg/h时萃取时间为2小时,水作为夹带剂.  相似文献   

18.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最新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进展,包括超临界流体萃取、酶法提取、半仿生提取、分子印迹技术等,并指出了中药提取分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分离和纯化辣椒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为22NPa,萃取温度为40℃,在控制流速为25kg/h时萃取时间为2小时,水作为夹带剂.  相似文献   

20.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最新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进展,包括超临界流体萃取、酶法提取、半仿生提取、分子印迹技术等,并指出了中药提取分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