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孟子"充实之谓美"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美学中的“充实之谓美”命题所包含的审美意蕴是丰富而深刻的。它在美善不分或美善合一的先秦时期,明确地将“美”置于“善”之上;它把孔子内省式的悦神悦志过渡到形神统一的“充实”的概念,并突破了孔子温柔敦厚的主张,高扬了阳刚之美;同时,它显示了一系列的生命特征,其总体过程暗含的发展过程与自然的生命节律是相契合的。此外,“充实之谓美”还具有“与民同乐”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2.
《论语》强调音乐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认为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善”和“美”,即合于仁德为善,表现平和中庸为美;道和乐具有本质的联系,存在的前提是“仁”;乐的地位从低于道,到趋于平等,乃至最终成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制乐作乐更成为一个王朝不可或缺的政治使命;关注历史甚于现实的音乐思想到了墨子、苟子时期才有了较大的转变;始于孔子的儒家音乐思想并不是僵化和封闭的,而是基于历史并关注现实,不断调整和完善着的,这也正是后代王朝能把它纳入到统治思想主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论语>强调音乐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认为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善"和"美",即合于仁德为善,表现平和中庸为美;道和乐具有本质的联系,存在的前提是"仁";乐的地位从低于道,到趋于平等,乃至最终成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制乐作乐更成为一个王朝不可或缺的政治使命;关注历史甚于现实的音乐思想到了墨子、荀子时期才有了较大的转变;始于孔子的儒家音乐思想并不是僵化和封闭的,而是基于历史并关注现实,不断调整和完善着的,这也正是后代王朝能把它纳入到统治思想主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从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伦理美学和文艺理论诸方面来考察崇高美是毛泽东实践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毛泽东的哲学精神表现出“真”与“美”的统一,毛泽东的伦理学思想表现出“善”与“美”的统一,而他的文艺理论则表明了把“崇高美”作为其实践美学的核心范畴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美学琐谈     
美学是什么?是关于美的学问。什么是美?问题就复杂了。迄今为止,所有美学著作,都未对此作出确切定义。 有人认为,美是主观性的东西,随人的主观变化而变化。 有人认为美是客观的,不管你主观以为如何它都是美的,是客观存在的。 有人说,真和善的统一就是美。真是客观,善是主观,主客观的统一,真和善的统一就是美。 有人说,美就是好,什么是好?同样复杂。 因此,什么是美,很多美学家困惑不解,总在这类名词概念上打转转。 然而这是不必要的。其实我们应该去理解实质性的问题。给观历史,我们不能思考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 为…  相似文献   

6.
因材施教是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贡献,然而孔子在具体运用时,有得也有失。他充分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但忽略了统一标准的重要性。孟子在继承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同时,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真善美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千百年来,真、善、美成了人类认识的理想境界和实践的最高目标。对真、善、美本身的探索及其成果,也作为文化思想的一部分,丰富了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在中国,早在公元前6世纪,人们就提出了真、善、美问题,开始了对它的探索。春秋时期,季札把味觉、视觉、听觉所感到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视为美。伍举最早给美下了定义,认为美是“上下、内外、大小、远近”关系的协调、和谐。孔子总结、概括、发展了他们的观点,深刻地解释了美与善的关系,认为感性形式的美只有同伦理道德的善完满地统一起来,做到既“尽善”又“尽美”,才算达到…  相似文献   

8.
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只有将"真""善""美"都纳入到价值思维的框架中,即在这三种思维方式的价值旨归意义上,才能达到三者的统一。"真""美"的思维在本质上亦即是价值意义的"善"思维,三者统一于"善"的思维。  相似文献   

9.
回到中国古代美学立场较易说清问题。我们民族从生命的角度把握美,认定美感是生命力的对接。最初“美与善同意”。后来两者都发展出新意义。在某些层次上可以不统一,但在深层意义上依旧统一。统一的根据是:形式只有能和人的生命活动相应时才是美的,而美的形式可以调校和提升生命,故也是善的。中国古代生命哲学更重族类生命,由此谈善,然而思想家各善其所善,且生命不断展开,因而会出现美与善不统一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绿色经济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处理好求真、求善与求美的关系。绿色经济要以真为基础,遵循自然和科学规律;以善为目的,力求善的最大化和恶的最小化;以美为灵魂,极力追求宇宙万物的和谐之美。力求真、善、美在实践中的统一,是绿色经济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1.
评孔孟关于“教育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是教育家们常论常新的课题。我国对人与教育的第一次论争是战国时代,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他们从理论的高度对人与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全面阐述。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理论,而孟子则提出了“性善论”与“充善端”的理论。虽然他们的出发点微有歧异,但最终都认为教育在改变人性、促进人的发展方面起决定作用。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事业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艾青在《诗论》中着重阐发的是中国新诗的审美价值标准问题。真、善、美是艾青诗歌审美价值观的基石。诗要以真为基础,以善为必备条件,真与善必须通过美的形式来表现。真、善、美必须有机地统一,而不能唯真、唯善、唯美。这就确定了准确的审美价值方位,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丰富的诗美内涵。艾奇认为新诗要注重形象的塑造,注意吸收口语的养料,提倡诗歌的散文美,是与闻一多,徐志摩等人的诗歌形式观既相冲突又相交叉的,显示出了互补与融合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中国关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在我国关学史和文艺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的美学思想里有两个重要的范畴“文”和“质”,孔子曾着重论述了二者矛盾统一的关系。孔子主张“文质彬彬”、文质兼备,认为善即是关。孔子“君子比德”的审美观点,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数学的简洁美新奇美与对称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笔者“数学美与数学的统一美”一文的基础上.结合自然科学家关于美的论述和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阐明了数学的简洁美、新奇美与对称美的内涵及表现.并分析了它们与真与善的关系及其对数学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了数学美的根源、分类与表现。揭示了数学美是数学创造中最深层的动力。阐述了数学美与真、善的统一性,进而说明这种真、善、美的统一就是未来数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孟子的“保民而王”论 ,蕴涵着丰富的血缘情谊及与此相关的价值理念。对孟子这一思想的认知和把握 ,必须从语源学、孟子思想的内倾特征、历史文化语境、具体的王政措施等层面着眼 ,才能作出准确的把握和诠释。孟子上溯周公“怀保小民”和孔子“亲亲”仁爱的理念 ,并进一步将其引向心理体验的内在层面 ,以期藉情感的相互沟通与相互渗透 ,避免儒家社会政治主张在社会历史的“平夷化”过程中 ,被抽去丰富的情感内核 ,沦为空洞苍白的政治话语。“保民而王”具体地彰显了孟子的这一思维理路  相似文献   

17.
哈奇生的内在感官说,相对美与绝对美的分类以及美与善相统一的观点在西方美学史上有一定影响,文章认为,哈奇生的美学思想有其时代烙印,带有明显的经验主义色彩,即长于经验观察和心理分析而缺乏思辨性,同时,只有把他放在整个西方美学的历史长河中,才能看清他的成就与不足。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历史上,孟子曾长期被视为亚圣,其地位居于孔子之侧。与孔子一样,孟子几乎成为儒家文化的一种象征,而孔孟并尊,确实也逐渐构成了儒家文化的基本格局。孟子从天与人,主体自由与超验之命,自我与群体,道德原则与具体境遇,功利与道义,以及人格理想等方面,对原始儒学作了多方面的引申和发挥,并使之进一步系统化。正是在孟子那里,以善的追求为轴心,强调人文价值,崇尚道德自由,注重群体认同,突出理性本质,要求人格完善等儒家的价值观念取得了更为完备的形式,并趋于成熟和定型。如果说,孔子是儒学的开创者,那么,孟子则从不同方面丰富和深化了儒学。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孟子的性善论学说及其评价,还有成人之道对当今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简艳英 《科技资讯》2009,(21):191-191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现和审美观发展形成的重要时期。语文教学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弥新的佳作,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思想高远。如果在教学中能根据这些素材从真、善、美、三个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定能为学生正确树立价值观和审美观,塑遗高尚人格,成为建设社会主史祖国的有用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魏翠玲 《科技信息》2008,(3):157-157
孔子的美学思想概括起来就是“礼”与“仁”二字。孔子的美学思想比较丰富,涉及审美理想、准则、情趣等问题,尤其是孔子审美思想的核。是注重伦理道德,即“以美导善”在中国的美学史上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