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低温胁迫下解放钟枇杷幼果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解放钟枇杷幼果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降温方法,研究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6℃、3℃低温胁迫时,解放钟果肉细胞质膜、液泡膜清晰,叶绿体、线粒体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0℃低温处理条件下的原生质膜结构完整,少数叶绿体出现部分解体,双层膜有部分破裂现象,线粒体结构仍清晰可见;-3℃低温胁迫下,原生质膜、液胞膜均破裂,原生质体浓缩,叶绿体扭曲变形、相互融合,线粒体膜结构受损,脊消失。  相似文献   

2.
用不同浓度的PEG对甘薯进行根际渗透胁迫处理,研究了对叶绿体超微结构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的PEG渗透胁迫24h后,叶片细胞质膜透性、MDA含量增加,CAT活性升高;SOD活性表现出品种抗旱适应特性.相同的渗透胁迫条件对抗旱性较强的渝薯20的超微结构破坏明显小于抗旱性较弱的农大红.试验结果综合阐明了由渗透胁迫引发的活性氧累积对甘薯叶绿体膜结构具有强烈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麦幼苗经渐进水分胁迫处理后,叶绿体的电子传递活性将随处理时间逐渐的增长而降低.24h轻度胁迫下,光合全电子链、PSⅡ和PSⅠ电子传递活性有轻微下降,而48h中度和72h重度胁迫,将使它们明显降低.这表明,叶绿体电子传递活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与胁迫程度有关.PSⅡ的DCIP光还原活性与PSⅡ电子传递活性有相同的变化模式.类囊体膜和PSⅡ膜蛋白组分稳态水平的电泳分析表明,在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叶绿体光化学活性的降低与光合功能蛋白组分含量的减少有关.还讨论了植物光合电子传递功能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用电子显微镜对蜈蚣草茎是幼嫩叶片和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叶细胞进行了比较观察,发现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幼龄叶细胞超微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具体表现在线粒体数量增多,液泡减少或消失,出现了较多的原质体,没有正常的叶绿体。  相似文献   

5.
POD活性与水稻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抗旱性不同的水、旱稻品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全生长期的叶为实验材料,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POD活性,探讨不同水稻品种生长期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受到水分胁迫的水、旱稻POD活性均高于对照;孕穗期和抽穗期是水分敏感期,在此期间,POD活性上升的幅度高于其它生长期;拔节期和成熟期是水早稻全生长期中POD活性较低的时期.可以认为,在水分胁迫时,POD活性变化与在大田种植的水、旱稻抗旱性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测定水分胁迫条件下敏感期POD活性变化幅度,可作为某一品种抗旱能力的生物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研究冬季降温对潢川金桂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以及叶肉细胞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以自然降温条件下的潢川金桂叶片为试材,用HITACHI-HT77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自然温度下潢川金桂叶肉细胞组织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常温下,细胞壁和细胞质膜结构完整,中央大液泡已形成,叶绿体、线粒体形态完整;0℃时,细胞壁和细胞核形状结构完整,液泡空间被挤压,叶绿体出现肿胀现象,线粒体和嗜锇体明显增多;-4℃时,叶绿体肿胀加剧,线粒体变化不明显;-10℃时,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并且细胞结构解体破碎.观察可知:冬季降温对潢川金桂叶肉细胞有一定影响且不同温度对细胞器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温度低于-10℃将不适于潢川金桂生长,因此,将温度控制在-10℃以上有利于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7.
石刁柏非胚性细胞和胚性细胞的超微结构及ATP酶的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石刁柏非胚性细胞及胚性细胞的超微结构及ATP酶定位进行了观察,非胚性细胞内液泡大,大量的自体吞噬泡出现,在液泡膜上有ATP酶的活性反应.胚性细胞的细胞核大,核移中,线粒体,质体,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增多,淀粉、脂滴积累,有较活跃的自体吞噬现象.细胞壁开始增厚,在细胞核,液泡膜,线粒体,内质网等部位有较高的ATP酶活性,在部分细胞壁中也存在有ATP酶活性反应沉淀  相似文献   

8.
以5种抗旱性不同的水、旱稻品种在水分胁迫下全生育期的茎叶为实验材料,采用NBT光还原法测定SOD活性,探讨不同品种全生育期的不同阶段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受到水分胁迫的水、旱稻SOD活性均高于对照;孕穗期和抽穗期是水分敏感期,在孕穗期SOD上升19.60%,抽穗期上升6.40%;成熟期SOD活性平均下降11.73%,不同品种在此期间SOD活性下降幅度有明显差别,旱稻品种下降17%~26%,水稻品种下降7%左右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黄糯1号)品种为实验材料,采用5个浓度山核桃黄酮提取液(0.00~0.5mg.L-1)处理盆栽玉米幼苗,研究在高温干旱胁迫下山核桃黄酮对玉米叶肉细胞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膜超微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未经山核桃黄酮提取液处理的玉米叶片细胞叶绿体浓缩弯曲变形,被膜严重破损,内容物外渗,内部出现空洞,基粒片层排列混乱;线粒体外形及膜受破坏程度较小、内部嵴部分消失;细胞膜与叶绿体贴叠并有撕裂、突起呈小泡状等.经山核桃黄酮提取液处理的玉米叶片细胞叶绿体及线粒体损伤不明显,其中以0.05~0.1mg.L-1黄酮处理后的效果最好,叶绿体外形完好,被膜光滑,基粒片层清晰排列整齐,线粒体膜和嵴完整.研究表明,山核桃黄酮对提高玉米在高温干旱胁迫条件下的耐受性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PEG处理对甘薯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用不同浓度的PEG对甘薯进行根际干旱处理,研究了叶片中几种主要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在轻度水分胁迫下,脯氨酸和K ̄+的反映较敏感,可溶性糖和其他游离氨基酸几乎平行增加.抗旱性较强的渝薯20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除外)的积累均高于抗旱性弱的农大红,对渗透调节的贡献由高至低依次为:总游离氨基酸>K ̄+>可溶性糖>脯氨酸;并随水分胁迫的加剧而渐次减弱.脯氨酸积累的数量与品种抗旱性无关.  相似文献   

11.
Naegeli(1844)早就认为,液泡是植物细胞原生质中正常的形态上的组成部分。从本世纪初到三十年代,法国经典的细胞学家 Guilliermond、Dangeard 和 Parat 等采用活体染色的方法,研究了液泡,并提出了液泡系这个名词。当时他们认为:凡是能染上中性红的小泡都属于液泡系。但是如果按此标准,则一些具有典型液泡特征的特化液泡,如糊粉液泡、圆球体,由于与中性红缺乏亲和力就被排除于液泡之外。直至近些年来,经一些学者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研究后,才认为细胞内凡是由膜所包围的小泡(除线粒体和质体外)都属于液泡  相似文献   

12.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亚细胞组分差速分离技术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ICP-AES),研究不同浓度Cd2+(1、10、100μmol/L)胁迫下,毛葱幼苗不同部位Cd、Fe、Mn、Cu、Zn等金属元素吸收积累的特点,以及根和叶中Cd的亚细胞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随着营养液中Cd2+浓度的增加,毛葱根、茎、叶各器官中Cd的含量均显著增加,Cd主要集中在根部,向地上部分的运输量很少;(2)Cd的吸收积累改变了根、茎、叶中Fe、Mn、Cu、Zn等矿质元素的含量;(3)叶和根各亚细胞组分中Cd的含量为:细胞壁组分细胞质可溶性组分细胞核、叶绿体组分线粒体组分;(4)随着营养液中Cd2+浓度的增加,细胞壁和细胞质组分中Cd增加的幅度远远大于线粒体、细胞核和叶绿体组分,Cd在细胞壁和细胞质组分中的分配比例呈上升趋势,在线粒体、细胞核及叶绿体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植物吸收的Cd主要积累在根部,细胞水平上,多数的Cd被细胞壁沉淀螯合和液泡区室化,避免了Cd对新陈代谢旺盛的亚细胞组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运用PV技术研究了土壤干旱胁迫下四种盆栽植物幼苗(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大叶白蜡Fraxinus rhynchophylla、柔毛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和二色胡枝子Lepsedeza bicolor)叶片的细胞水分关系,以期认识叶片细胞水分在叶龄及生长型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幼叶的渗透调节大于成熟叶和老叶;干旱增加了叶片细胞束缚水含量(θ)和细胞壁弹性模量系数(ε),降低了叶片水分饱和状态下的渗透势(ψsat)、质壁分离渗透势(ψxtlp)、质壁分离时细胞水分相对含量(RWCtlp),以及水分饱和状态下的重量与于重的比率(TW:DW).于旱引起两种乔木幼苗叶片的细胞水分参数显著变化,而对两种灌木影响不显著,说明前者的抗旱性较强.同时也表明植物叶片细胞水分关系和植物的生长型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比较研究了土水分胁迫下小麦不同绿色器官光合机构对于干旱处理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旗叶光合对水分胁迫较穗子敏感,穗子在水分胁迫下光合速率变化幅度远小于叶片,这可能与穗器官在不同水分状况下叶绿体光吸收能力和光系统Ⅱ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程度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POD活性与水稻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5种抗旱性不同的水、旱稻品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全生长期的叶为实验材料,采用愈创木酚法POD活性,探讨不同水稻品种生长期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受到水分胁迫的水、旱稻POD活性的高于对照;孕穗期和抽穗期是水分敏感期,在此期间,POD活性上升的幅度高于其它生长期。拔节期和成熟期是水旱稻全生长期中的POD活性较低的时期。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方式的水分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抗旱性不同的两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其幼苗在PEG模拟的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几个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慢速水分胁迫条件下,抗旱性强的品种,初期叶片RWC下降幅度很少,质膜相对透性、脂质过氧化水平均略低于对照,SOD活性增加较多,抗旱性弱的品种其RWC下降幅度较大,质膜相对透性,脂质过氧化水平均高于对照,SOD活性增加较少,且抗旱性强的品种SOD对水分亏缺敏感,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伴随叶  相似文献   

17.
用焦锑酸钙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低温胁迫下夏威夷椰子(Pritchardia gaudichaudii H.Wendl)幼苗叶肉细胞内Ca^2+水平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未经低温处理的夏威夷椰子幼苗叶肉细胞,焦锑 酸钙沉淀颗粒大量出现在液泡中,而细胞基质及细胞间隙中则看不到焦锑酸钙沉淀,而夏威夷椰子幼苗经过2℃,48h低温处理后,细胞基质和细胞膜、液泡膜上焦锑酸钙沉淀增加,而液泡中的焦锑酸钙沉淀减少,并且超微结构已初步显示出寒害的特征,叶绿体外膜部分破损,类囊体片层稀疏且排列不规则,而夏威夷椰子幼苗经过2℃,96h低温处理后,Ca^2 大量分布于液泡和细胞基质中,细胞间隙中也可见少量斑块状沉淀,大部分细胞结构已经严重破损,内部结构分辨不清呈现出了遭受严重冷害的症状。从而揭示了Ca^2 的区域性分布的变化与植物抗寒性的一些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土壤水分胁迫对圆叶决明叶片含水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科牧草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86134与34721两个品系为材料.通过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其叶片水分状况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来判断其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干旱胁迫梯度的增加.圆叶决明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失水率、净光合速率以及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两品系间的比较显示.同一干旱胁迫梯度下圆叶决明34721比86134品系有较高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抗旱性较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大米草生物学特性 (Ⅰ)叶解剖结构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 Hubbard)的叶片横切面,具有发达的绿色组织的维管束鞘和一层幅射状排列的叶肉细胞围绕着维管束鞘。2、叶的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不同于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束鞘的叶绿体比较大、含淀粉较多;叶肉细胞的叶绿体较小、含少量淀粉粒或不合淀粉粒。3、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和叶肉细胞的叶绿体都含有许多基粒。4、叶片上下表皮都具有盐腺。盐腺由两个细胞构成,比较小的为园顶状帽细胞,位于较大的具颈状突起的基细胞上面。基细胞和帽细胞都具有浓厚的细胞质。基细胞具有许多线粒体和向内折叠的原生质膜将基细胞的细胞质分隔开。5、在近轴面,叶表皮的角质层上产生许多小乳凸,而远轴面叶表皮的角质层很光滑。  相似文献   

20.
渗透胁迫对小麦愈伤组织GST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比较了渗透胁迫下抗旱性不同的小麦愈伤组织GS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初期2种愈伤组织GST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 ,重度胁迫的高于轻度胁迫 ;但在轻度胁迫下的后期小偃22细胞GS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或与对照无明显差别 ,而郑引1号GST活性明显低于对照 ;说明GST可能与细胞对渗透胁迫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